古老的童谣

2024-04-28

1. 古老的童谣

  竹枝词六组。(古代童谣)

  灵山卫。灵山卫,灵山卫,几度梦里空相会。未曾忍心搁下笔,满纸都是血和泪。灵山卫,灵山卫,一草一木皆憔悴。闻说灵山高千尺,难觅一朵红玫瑰。灵山卫,灵山卫,多少情系天涯内?日日空见雁南飞,不见故人心已碎。灵山卫,灵山卫,一年一度寒星坠。遥望去年星在北,今年寒星又是谁?灵山卫,灵山卫,灵山何处无血脉?且听夜半松涛声,诉说昨日功与罪。

  周庆进。

  灵山客,灵山客,独自去游天上月。本欲带上花一朵,无奈山上百花谢。灵山客,灵山客,群仙为谁来鼓瑟?遥闻天上鼓瑟声,声声悲愤声声切。灵山客,灵山客,舍身忘情情亦烈。不闻雄舟从君走,唯见潮起潮又落。灵山客,灵山客,从此相伴唯黄鹤。昔日良弓和骏马,至今无人能骑射。灵山客,灵山客,悠悠长恨何时灭?李波欲掬灵海水,泪水和流到长夜。

  花语。

  吾本是,荷花女,衷肠未诉泪如雨。君若看到荷花泪,可知荷花几多苦?吾本是,荷花女,只是与君心相许。今宵为君把歌唱,句句都是伤心曲。吾本是,荷花女,朝朝暮暮为君舞。看尽人间多少事?知己只有吾和汝。吾本是,荷花女,梦里与君做诗侣。但愿天下有情人,总有一天成眷属。吾本是,荷花女,一片芳心请记取。他年荷花盛开日,朵朵带去吾祝福。

  黍离。

  风也奇,雨也奇,风雨之中话黍离。黍离声声不忍闻,闻之含泪皆离席。风也奇,雨也奇,纵横四海无强敌。看淡人间生与死,坦然面对枪林逼。风也奇,雨也奇,甘以鲜血溅胡逆。苍天为你唱挽歌,大地为你致悼辞。风也奇,雨也奇,留下此恨恨无极。来生亲率百万兵,长白山下雪国耻。风也奇,雨也奇,神州因你而风靡。振古铄金百万年,今日风靡又一时。

  苇编五绝。

  芦苇高,芦苇长,芦花似雪雪茫茫。芦苇最知风儿暴,芦苇最知雨儿狂。芦苇高,芦苇长,芦苇荡里捉迷藏。多少高堂名利客,都是当年放牛郎。芦苇高,芦苇长,隔山隔水遥相望。芦苇这边是故乡,芦苇那边是汪洋。芦苇高,芦苇长,芦苇荡边编织忙。编成卷入我行囊,伴我从此去远航。芦苇高,芦苇长,芦苇笛声多悠扬。牧童相和在远方,令人牵挂爹和娘。

  峨嵋山。

  峨嵋山,峨嵋山,吾今为你谱新篇。山上一曲红梅赞,山下一曲相见欢。峨嵋山,峨嵋山,处处秀色皆可餐。峨嵋一山有四季,峨嵋十里不同天。峨嵋山,峨嵋山,冰清玉洁似婵娟。峨嵋风情千万种,奈何独自守西川。峨嵋山,峨嵋山,峨嵋千载无烽烟。不与群峰争险峻,只为社稷保平安。峨嵋山,峨嵋山,虚无飘渺天地间。云游四海三十年,至此方知天地宽。


  冬青谚

  冬青花。 不落湿沙。


  茂陵中书歌

  都荔遂芳。 美硙鼓行。


  后汉黎阳张公谣

  公与守相驾蜚鱼。 往来倏忽远熹娱。 佑此兆民宁厥居。


  太康末京洛杨柳歌

  春风尚萧条。 去故来入新。 苦辛非一朝。 折杨柳。
  愁思满腹中。 历乱不可数。


  隋大业长白山谣

  长白山前知世郎。 纯着红罗绵背裆。 长槊侵天半。
  轮刀耀日光。 上山吃獐鹿。 下山吃牛羊。
  忽闻官军至。 提刀向前荡。 譬如辽东死。 斩头何所伤。


  宋元康末市井谣

  喝道一声下阶。 齐脱了红绣鞋。


  元至正中燕京童谣

  阴凉阴凉过河去。 日头日头过山来。
  脚驴斑斑。 脚踏南山。 南山北斗。 养活家狗。 家狗磨面。
  三十弓箭。 上马琵琶。 下马琵琶。 驴蹄马蹄。 缩了一只。


  元明宗时童谣

  牡丹红。 禾苗空。 牡丹紫。 禾苗死。


  元末湖湘中童谣

  不怕水中鱼。 之怕岸上猪。 猪过水。 见糠止。


  谚语

  春寒四十五。 贫儿市上舞。 贫儿且莫夸。 且过桐子花。
  商陆子熟。 杜鹃不哭。


  吴谚楚谚蜀谚滇谚

  早霞红丢丢。 晌牛雨浏浏。 晚了红丢丢。 早晨大日头。
  官粮办。 便无饭。
  楼梯天。 晒破砖。
  反贼刘千斤。 赃官姚万两。
  褒弹是买主。 喝采是闲人。
  服药千裹。 不如一宵独卧。 服药千朝。 不如独卧一宵。
  戊午已未甲子齐。 便将七日定天机。 七日有雨两月泥。
  七日无雨两月灰。
  甲寅乙卯晴。 四十五日放光明。 甲寅乙卯雨。
  四十五日看泥水。
  壬辰装担子。 癸巳上天堂。 甲午乙未雨茫茫。
  执破无雨。 危成当灾。
  二月杏华。 胜可菑沙。
  虾蟆鸣。 燕来睇。 通道路。 修沟堤。
  家欲熟。 收欲速。
  螃蟹怕见漆。 豆花怕见日。
  五月锋。 八月耩。
  槐兔目。 枣鸡口。 桑虾蟆眼、榆负瘤。
  榆荚脱。 桑椹落。
  花三泡四。
  秧苗针水。 庄家早起。
  木再花。 夏有雹。 李再花。 秋大霜。
  草木晖晖。 苍黄乱飞。


  俗谚

  苍蝇不叮没缝鸭子。
  日间不作亏心事。 夜半敲门不吃惊。


  得意失意语

  久旱逢甘雨。 他乡遇故知。 洞房花烛夜。 今榜挂名时。
  寡妇携儿泣。 将军被敌擒。 失恩宫女面。 下第举人心。


  湘中童谣

  马去不用鞭,咬牙过今年。


  小儿戏具谣

  杨柳儿活,抽陀螺;
  杨柳儿青,放空中;
  杨柳儿死,踢毽子;
  杨柳发芽,打拔儿。


  都城小儿祈雨歌

  青龙头,白龙尾,
  小儿求雨天欢喜。
  麦子麦子焦黄,
  起动起动龙王。
  大下小下,
  初一下到十八。
  摩诃萨。


  暂时就这么多吧,找的好累。

古老的童谣

2. 古代的童年歌谣

  《明代小儿戏具谣》
  杨柳儿活,抽陀螺;
  杨柳儿青,放空钟;
  杨柳儿死,踢毽子;
  杨柳发芽,打拔儿。
  《汉献帝童谣》
  “千里草,禾青青;十日卜,不得生。”
  南北朝北齐《童谣》
  “羊,羊,吃野草,不吃野草远我道,不远打尔脑。”

3. 传统童谣有什么?

传统童谣:
一、拉大锯
拉大锯,扯大锯,姥姥家,唱大戏。接姑娘,请女婿,小外孙,你也去。
二、张奶奶
张奶奶,李奶奶,俺家有个小婴孩儿,站得稳,坐不歪,好吃饽饽不吃奶。
三、保护眼睛
小眼睛,亮晶晶,样样东西看得清。好孩子,讲卫生,不用脏手揉眼睛。
四、剪指甲
手指甲,长又长,小小细菌把身藏,常剪指甲爱干净,小朋友讲卫生,个个长得胖又壮。
五、牵牛花
牵牛花,会牵牛,牵着牛儿到处游。一游游到银河边,洗个澡儿乐悠悠。
六、打麦蚱
丫头丫,打麦蚱,麦蚱跳,丫头笑,麦蚱飞,丫头追。
七、小蜻蜓
小蜻蜓,大眼睛,两只翅膀大又明,飞东飞西忙不停,消灭害虫有本领。
八、蜗牛
蜗牛蜗牛记性差,出门会忘家在哪。一边爬,一边画,画根银线好回家。
九、小花狗
小花狗真奇怪,反穿皮袄毛朝外,见了熟人它不叫,碰到生人耍厉害。
十、太阳地球和月亮
太阳大,地球小,地球绕着太阳跑。地球大,月亮小,月亮绕着地球跑。
十一、叫
黄狗、黄狗、汪汪叫。白鹅、白鹅、嘎嘎嘎。小羊、小羊,咩咩咩。花猫、花猫,喵喵喵。小宝小宝,妈妈妈。
十二、小老鼠上灯台
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喵喵喵,猫咪来,骨碌骨碌滚下来。
十三、剪纸歌
小姣姣,手儿巧,拿剪刀,铰呀铰。铰只狗,铰只猫,铰只麻雀喳喳叫。
十四、客人走
客人走,客人走,小狗送客到门口,摇摇尾,点点头,客人走前它走后。十五、乘凉一片树叶荫一点,一团树叶荫一片,我们藏在小树旁,太阳公公找不见。十六、我四岁摆枕头,盖花被,你三岁,我四岁,我是小姐姐,你是小妹妹。
十七、青蛙歌
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扑通、扑通,跳下水。十八、锄头
一把锄头两面光,挖块菜地四方方,又种葱来又种蒜,又种萝卜又种姜,姜味辣,葱味香,萝卜甜得赛蜜糖。
十九、晒太阳太阳太阳照四方,他的好处不寻常,太阳不晒草不绿,太阳不晒花不香,身体也要太阳晒,太阳晒了才健康。二十、别生气
小妹小妹别生气,明天带你去看戏,你坐椅子我坐地,我吃香蕉你吃皮。
二十一、一二三四五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没打着,捉到小松鼠。二十二、急性子一个人生来急性子,早晨起来去赶集,错穿了绿布袄,倒骑着一头驴,一直走到月亮起,还没转出村子里。
二十三、小白兔
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爱吃菜,蹦蹦跳跳真可爱。二十四、难上难
听我唱歌难上难,鸡蛋上面堆鸭蛋,鸭蛋上面堆酒坛,酒坛上面插竹竿,竹竿上面晒衣衫。二十五、月亮走
月亮走,我也走,我和月亮交朋友。月亮邀我去月宫,我邀月亮井中游。二十六、吃西瓜
哈巴狗,你看家,我上后院摘西瓜,西瓜大,西瓜甜,抱着西瓜走半天,你一半,我一半,吃得小肚溜溜圆。二十七、老鼠请吃饭
小老鼠,爬缸沿,偷小瓢,量好面,请干娘,吃顿饭,干娘肚子撑两半。
二十八、太阳花
个儿高高,脸儿俏俏,太阳出来哈哈笑,太阳下山它睡觉,一朵一朵真不少,给你一朵要不要。
二十九、甜嘴巴
小娃娃,甜嘴巴,喊妈妈,喊爸爸,喊得奶奶笑掉牙。
三十、数字歌
一、二、三,爬上山,四、五、六,翻筋头,七、八、九,拍皮球,伸出两只手,十个手指头。

扩展资料:童谣,是为儿童作的短诗,强调格律和韵脚,通常以口头形式流传。许多童谣都是根据古代仪式中的惯用语逐渐加工流传而来,或是以较晚一些的历史事件为题材加工而成。
在全世界各民族和文化中,都有童谣的记录。如中国的《三字经》,英国的《一闪一闪小星星》(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等。
童谣历史悠久,最早始于《诗经》魏风园有桃——“心之忧矣,我歌且谣。”《列子》中记载的《康衢童谣》,据说是我国传说中的圣人尧时的童谣。童谣也有了近三千年的历史。在我国文学史上,能够与它比“老资格”的,就只有《诗经》中的某些篇章了。
综观中国古代童谣的历史,可以发现一条明显的分界线:在明代以前,所有的童谣几乎都是政治童谣,不同程度地都是政治斗争的工具,它们与儿童的生活简直不相干,从明代开始,在继续发展政治性童谣的同时,产生了一批真正反映儿童生活的童谣,
从现有材料看,我国古代童谣大体上呈现出“两多两少”的状况:乱世多,盛世少;王朝末期多,王朝早期少。像魏晋南北朝时期、五代十国时期、元代,政治上黑暗,内外战争频繁,国家分裂,生灵涂炭,反映这一时期政治斗争的童谣也就比较多。在每一个王朝中,一般又是末期比早中期多,像秦末、汉末、元末.明末等时期,都是童谣大量流传的时候。
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乱世和末世,政治斗争尖锐复杂,各种政治力量都努力表现自己,其中就包括用童谣为自己造舆论。所以,有着产生童谣的肥沃土壤。另一方面,这时统治者的钳制力则相对削弱,使那些生产出来的童谣不至于全部被扼杀。
新上台的统治者对那些替自己造舆论的童谣,固然会乐于保留,就是对那些诅咒被推翻的统治者的童谣,也往往持一种容忍的态度,甚至也乐于记录下来,以作为自己“顺乎天心,合乎民意”的证明。反过来,在每一个王朝的初中期,统治阶级的统治相对稳定,除了歌颂升平的东西之外,真正有战斗力的童谣就不容易创作和保存下来了。

传统童谣有什么?

4. 中国古代童谣有哪些?


5. 关于古时候的童谣或民歌

诗歌概念起源 
诗歌是一种主情的文学体裁,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练,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用丰富的想象、富有节奏感、韵律美的语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来抒发思想情感。诗歌是有节奏、有韵律并富有感情色彩的一种语言艺术形式,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诗歌起源于上古的社会生活,因劳动生产、两性相恋、原始宗教等而产生的一种有韵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形式。《尚书.虞书》:“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礼记.乐记》:“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早期,诗、歌与乐、舞是合为一体的。诗即歌词,在实际表演中总是配合音乐、舞蹈而歌唱,后来诗、歌、乐、舞各自发展,独立成体,诗与歌统称诗歌。 

诗体概说 
诗体的分类,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现在,只就一般的看法,简单地谈谈汉魏六朝和唐宋的诗体。 

汉魏六朝诗,一般称为古诗,其中包括汉魏乐府古辞、南北朝乐府民歌,以及这个时期的文人诗。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乐府歌辞是由乐府机关采集,并为它配上乐谱,以便歌唱的。《文心雕龙·乐府》篇说:"凡乐辞曰诗,诗声曰歌。"由此可以看出诗、歌、乐府这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诗指的是诗人所作的歌辞,歌指的是和诗相配合的乐曲,乐府则兼指二者而言。后来袭用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体裁写的作品,虽然没有配乐,也称为乐府。中唐时白居易等掀起一个新乐府运动,创新题,写时事,因而叫作新乐府。 

唐以后的诗体,从格律上看,大致可分为近体诗和古体诗两类。近体诗又叫今体诗,它有一定的格律。古体诗一般又叫古风,这是依照古诗的作法写的,形式比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缚。 

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两类。五言古体诗简称五古;七言古体诗简称七古;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五言律诗简称五律,限定八句四十字;七言律诗简称七律,限定八句五十六字。超过八句的叫长律,又叫排律。长律一般都是五言诗。只有四句的叫绝句;五绝共二十个字,七绝共二十八个字。绝句可分为律绝和古绝两种。律绝要受平仄格律的限制,古绝不受平仄格律的限制。古绝一般只限于五绝。 

“现代诗”名称,开始使用于1953年—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确立。现代诗的含义: 

1.形式是自由的 
2.内涵是开放的 
3.意象经营重于修辞。 

“古典诗”与“现代诗”的比较:“诗”者皆为感于物而作,是心灵的映现。“古典诗”以“思无邪”的诗观,表达温柔敦厚、哀而不怨,强调在“可解与不可解之间”。“现代诗”强调自由开放的精神,以直率的情境陈述,进行“可感与不可感之间”的沟通。 

诗歌主要有以下几部分: 

(一)诗歌的起源 

诗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学特质的文学样式。来源于古代人们的劳动号子和民歌,原是诗与歌的总称。开始诗和歌不分,诗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统称为诗歌。中国诗歌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遗产,如,《诗经》《楚辞》和《汉乐府》以及无数诗人的作品。西欧的诗歌,由古希腊的荷马、萨福和古罗马的维尔吉、贺拉斯等诗人开启创作之源。 

(二)诗歌的特点 

诗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 

我国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何其芳曾说:“诗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饱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而且在精炼与和谐的程度上,特别是在节奏的鲜明上,它的语言有别于散文的语言。”这个定义性的说明,概括了诗歌的几个基本特点: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第四,语言具有音乐美。 

(三)诗歌的表现手法 

诗歌的表现手法很多,我国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 

的传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毛诗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这“六义”中,“风、雅、颂”是指《诗经》的诗篇种类,“赋、比、兴”就是诗中的表现手法。 

赋:是直接陈述事物的表现手法。宋代学者朱熹在《诗集传》的注释中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如,《诗经》中的《葛覃》《芣苢》就是用的这种手法。 

比:是用比喻的方法描绘事物,表达思想感情。刘勰在《文心雕龙·比兴》中说:“且何谓为比也?盖写物以附意,扬言以切事者也。”朱熹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如,《诗经》中的《螽斯》《硕鼠》等篇即用此法写成。 

兴:是托物起兴,即借某一事物开头来引起正题要描述的事物和表现思想感情的写法。唐代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说:“兴者,起也。取譬引类,起发己心,诗文诸举草木鸟兽以见意者,皆兴辞也。”朱熹更明确地指出:“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如《诗经》中的《关雎》《桃夭》等篇就是用“兴”的表现手法。 

这三种表现手法,一直流传下来,常常综合运用,互相补充,对历代诗歌创作都有很大的影响。 

诗歌的表现手法是很多的,而且历代以来不断地发展创造,运用也灵活多变,夸张、复沓、重叠、跳跃等等,难以尽述。但是各种方法都离不开想象,丰富的想象既是诗歌的一大特点,也是诗歌最重要的一种表现手法。在诗歌中,还有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是象征。象征,简单说就是“以象征义”,但在现代诗歌中,象征则又表现为心灵的直接意象,这是应予注意的。用现代的观点来说,诗歌塑造形象的手法,主要的有三种: 

1.比拟。刘勰在《文心雕龙》一书中说:比拟就是“或喻于声,或方于貌,或拟于心,或譬于事。”这些在我们前面列举的诗词中,便有许多例证。比拟中还有一种常用的手法,就是“拟人化”:以物拟人,或以人拟物。前者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里荡漾。把“云彩”“金柳”都当作人来看待。以人拟物的,如,洛夫的《因为风的缘故》:……我的心意/则明亮亦如你窗前的烛光/稍有暧昧之处/势所难免/因为风的缘故/……以整生的爱/点燃一盏灯/我是火/随时可能熄灭/因为风的缘故。把“我的心”比拟为烛光,把我比作灯火。当然,归根结底,实质还是“拟人”。 

2.夸张。就是把所要描绘的事物放大,好像电影里的“大写”“特写”镜头,以引起读者的重视和联想。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其中说到“深千尺”“三千尺”,虽然并非事实真相,但他所塑造的形象,却生动地显示了事物的特征,表达了诗人的激情,读者不但能够接受,而且能信服,很惊喜。然而这种夸张,必须是艺术的、美的,不能过于荒诞,或太实、太俗。如,有一首描写棉花丰收的诗:“一朵棉花打个包/压得卡车头儿翘/头儿翘,三尺高/好像一门高射炮。”读后却反而使人觉得不真实,产生不出美的感觉。 

3.借代。就是借此事物代替彼事物。它与比拟有相似 

之处,但又有所不同,不同之处在于:比拟一般是比的和被比的事物都是具体的、可见的;而借代却是一方具体,一方较为抽象,在具体与抽象之间架起桥梁,使诗歌的形象更为鲜明、突出,以引发读者的联想。这也就是艾青所说的“给思想以翅膀,给感情以衣裳,给声音以彩色,使流逝变幻者凝形。” 

塑造诗歌形象,不仅可以运用视角所摄取的素材去描绘画面,还可以运用听觉、触觉等感官所获得的素材,从多方面去体现形象,做到有声有色,生动新颖。唐代诗人贾岛骑在毛驴上吟出“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但又觉得用“僧敲月下门”亦可。究竟是“推”还是“敲”,他拿不定主意,便用手作推敲状,不料毛驴挡住一位大官的去路,此人乃大文豪韩愈,当侍卫将贾岛带到他的马前,贾据实相告,韩沉吟良久,说还是用敲字较好。因为“敲”有声音,在深山月夜,有一、二记敲门声,便使得那种情景“活”起来,也更显得环境的寂静了。前述《枫桥夜泊》的“乌啼”“钟声”,也是这首诗的点睛之笔。还有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音乐描写,“大珠小珠落玉盘”一段,更是十分逼真,非常精彩!现代的如黄河浪的《晨曲》:“还有那尊礁石/在固执地倾听/风声雨声涛声之外/隐隐约约的/黎明/灵泉寺的晨钟/恰似鼓山涌泉的/悠远回应/淡淡淡淡的敲落/几颗疏星/而涨红花冠的/雄劲的鸡鸣/仿佛越海而来/啼亮一天朝霞/如潮涌。这首诗也写得很好。所以我们如果掌握了用声音塑造形象的手法,那将为诗歌创作开拓一个更加广阔的领域。 

无论是比拟、夸张或借代,都有赖于诗人对客观事物进行敏锐的观察,融入自己的情感,加以大胆的想象,甚 

至幻想。可以这样说,无论是浪漫派也好,写实派也好,没有想象(幻想),便不成其为诗人。比如,以豪放称著的李白,固然想象丰富,诗风雄奇,而以写实称著的杜甫,也写出了诸如“安得广厦千万间……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乾。”(《月夜》)等等浮想连翩的佳作。 

(四)中国古代诗歌的分类 

1.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 

(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①楚辞体:是战国时期楚国屈原所创的一种诗歌形式,其特点是运用楚地方言、声韵,具有浓厚的楚地色彩。东汉刘向编辑的《楚辞》,全书十七篇,以屈原作品为主,而屈原作品又以《离骚》为代表作,后人因此又称“楚辞体”为“骚体”。 

②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音乐的官署名称,后变成诗体的名称。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简称为乐府。魏晋和唐代及其以后诗人拟乐府写的诗歌虽不入乐,也成为乐府和拟乐府。如《敕勒歌》《木兰诗》《短歌行》(曹操)。一般来说,乐府诗的标题上有的 

加“歌”“行”“引”“曲”“吟”等。 

③歌行体:是乐府诗的一种变体。汉、魏以后的乐府诗,题名为“歌”“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都是“歌曲”的意思,其音节、格律一般都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以后遂有“歌行”体。到了唐代,初唐诗人写乐府诗,除沿用汉魏六朝乐府旧题外,已有少数诗人另立新题,虽辞为乐府,已不限于声律,故称新乐府。此类诗歌,至李白、杜甫而大有发展。如,杜甫的《悲陈陶》《哀江头》《兵车行》《丽人行》,白居易的许多作品,其形式采用乐府歌行体,大多三言、七言错杂运用。 

(2)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两种,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①一种称“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②一种称“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律诗格律极严,篇有定句(除排律外),句有定字,韵有定位(押韵位置固定),字有定声(诗中各字的平仄声调固定),联有定对(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仗)。例如,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的律诗,每首四联八句,每句字数必须相同,可四韵或五韵,中间两联必须对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如果在律诗定格基础上加以铺排延续到十句以上,则称排律,除首末两联外,上下句都需对仗,也有隔句相对的,称为“扇对”。再如,绝句仅为四句两联,又称绝诗、截句、断句,平仄、押韵、对偶都有一定要求。 

(3)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阕、上阕、上片,第二段叫后阕、下阕、下片。 

(4)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2.按内容来分类: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谕诗。 

(1)怀古诗。 

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年过半百,功业无成。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 

(2)咏物诗。 

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 

(3)山水田园诗。 

南朝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 

(4)战争诗。 

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仍频,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5)行旅诗和闺怨诗。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或托物传情,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 

(6)送别诗。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五)现代诗歌的分类 

诗歌的分类也有多种方法,根据不同的原则和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种类。基本的有以下几种: 

1.叙事诗和抒情诗。这是按照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划分的。 

(1)叙事诗:诗中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通常以诗人满怀激情的歌唱方式来表现。史诗、故事诗、诗体小说等都属于这一类。史诗如古希腊荷马的《伊里亚特》和《奥德赛》;故事诗如我国诗人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诗体小说如英国诗人拜伦的《唐璜》,俄国诗人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 

(2)抒情诗:主要通过直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反映社会生活,不要求描述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如,情歌、颂歌、哀歌、挽歌、牧歌和讽刺诗。这类作品很多,不一一列举。 

当然,叙事和抒情也不是绝然分割的。叙事诗也有一定的抒情性,不过它的抒情要求要与叙事紧密结合。抒情诗也常有对某些生活片断的叙述,但不能铺展,应服从抒情的需要。 

2.格律诗、自由诗和散文诗。这是按照作品语言的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分类的。 

(1)格律诗:是按照一定格式和规则写成的诗歌。它对诗的行数、诗句的字数(或音节)、声调音韵、词语对仗、句式排列等有严格规定,如,我国古代诗歌中的“律诗”“绝句”和“词”“曲”,欧洲的“十四行诗”。 

(2)自由诗:是近代欧美新发展起来的一种诗体。它不受格律限制,无固定格式,注重自然的、内在的节奏,押大致相近的韵或不押韵,字数、行数、句式、音调都比较自由,语言比较通俗。美国诗人惠特曼(1819—1892)是欧美自由诗的创始人,《草叶集》是他的主要诗集。我国“五四”以来也流行这种诗体。 

(3)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作品中有诗的意境和激情,常常富有哲理,注重自然的节奏感和音乐美,篇幅短小,像散文一样不分行,不押韵,如,鲁迅的《野草》。 

(六)白朴《天净沙·秋》赏析 

一提到“秋”,人们的第一反应便是那首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天净沙·秋思》(马致远作)。殊不知,元曲当中写到关于“秋”的作品甚多,最为传神的当属白朴的《天净沙·秋》。如果说,马致远被称为“秋思之祖”的话,那么,白朴应义不容辞地被推为“秋意之圣”。本曲首二句白朴用如椽之笔,在不着一个谓词的情况下,巧妙地并列六组名词来描摹了一幅地面与天空的和谐画面:日头平西,落霞满天,小村披拂着斜晖;炊烟袅袅几如凝止,老树枝丫不动纹丝,乌鸦树羽辍立枝头。 

第二句,则是在前两句描摹的大范围中的一角特景。 

在这一片宁静的秋景当中,突然掠过一只大雁,飞下地面。这一动态的骤然出现,打破了静景的观感,使人心为之一动。“一点”说明“飞鸿”的距离之远,“影下”更显速度之快! 

第三句是最能传秋意之神的句子。首先是视角上的远近结合,远处是秋山和秋水,并且具有特征的色彩——青与绿;近处是秋天的植物:草、叶和花,白、红、黄更是和谐烘托,五彩纷呈,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秋之画卷”,渲染了秋景,传达了浓郁的秋意。其次,全句未著一个“秋”字而处处见“秋意”,正所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这也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 

综观全曲,其结构新颖别致,即“铺排静景——中介飞鸿动景——铺排静景”,规范而不呆板;其次,章法上动静结合,变化而不单调;再次,如果说此曲前两句秋景不免显得清寂、清冷,那么到了第三句,则意境转换,更显清疏、清和了。这些足见作者的高超的炼意本领和构思技巧。 

(七)郭沫若《天上的街市》赏析 

郭沫若的诗一向以强烈的情感宣泄著称,他的《凤凰涅》热情雄浑;他的《天狗》带着消灭一切的气势;他的《晨安》《炉中煤》曾经让我们的心跳动不止。但这首诗却恬淡平和,意境优美,清新素朴。诗人作这首诗时正在日本留学,和那时的很多中国留学生一样,他心中有着对祖国的怀念,有对理想未来的迷茫。诗人要借助大自然来思索这些,经常在海边彷徨。在一个夜晚,诗人走在海边,仰望美丽的天空、闪闪的星光,心情变得开朗起来。诗人似乎找到了自己的理想,于是他在诗中将这种理想写了出 

来——那似乎是天国乐园的景象。 

诗人将明星比作街灯。点点明星散缀在天幕上,那遥远的世界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街灯则是平常的景象,离我们很近,几乎随处可见。诗人将远远的街灯比喻为天上的明星,又将天上的明星说成是人间的街灯。是诗人的幻觉,还是诗人想把我们引入“那缥缈的空中”?在诗人的心中,人间天上是一体的。 

那缥缈的空中有一个街市,繁华美丽的街市。那儿陈列着很多的物品,这些物品都是人间的珍宝。诗人并没有具体写出这些珍奇,留给了我们很大的想象空间,我们可以将它们作为我们需要的东西,带给我们心灵宁静、舒适的东西。 

那不仅是一个街市,更是一个生活的场景。那被浅浅的天河分隔的对爱情生死不渝的牛郎、织女,在过着怎样的生活?还在守着银河只能远远相望吗?“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诗人这样说。在那美丽的夜里,他们一定在那珍奇琳琅满目的街市上闲游。那流星,就是他们手中提着的灯笼。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就颠覆了流传千年的神话,化解了那悲剧和人们叹息了千年的相思和哀愁。 

这首诗风格恬淡,用自然清新的语言、整齐的短句、和谐优美的韵律,表达了诗人纯真的理想。那意境都是平常的,那节奏也是缓慢的,如细流,如涟漪。但就是这平淡的意境带给了我们丰富的想象,让我们的心灵随着诗歌在遥远的天空中漫游,尽情驰骋美好的梦想

关于古时候的童谣或民歌

6. 古代和近代的优秀童谣,你知道哪些?

诗歌是一种主情的文学体裁,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练,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用丰富的想象、富有节奏感、韵律美的语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来抒发思想情感。诗歌是有节奏、有韵律并富有感情色彩的一种语言艺术形式,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诗歌起源于上古的社会生活,因劳动生产、两性相恋、原始宗教等而产生的一种有韵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形式。

关于优秀童谣有:(古代)弧箕服,实亡周国
《史记周本纪》记载,西周末年的一天,周宣王在都城镐京大街上听到有一群儿童喊:弧箕服,实亡周国。宣王大惊,以为卖“弧箕服”(乘箭的袋子)的人要造反,命令把卖“弧箕服”的统统抓起来杀掉。他哪里知道,这里讲的弧箕服其实另有所指。
当时有一对正在卖弧箕服的老年夫妇为逃避追捕而跑到城外,发现了一个被遗弃的女婴,觉的可怜,就收养了下来。这对夫妇逃到了褒部落,这个女婴就由褒族人养大。她不是别人,正是后来“烽火戏诸侯”的褒姒。长大后的褒姒美貌非凡,后来褒族首领为了营救被周幽王关压的褒族大臣,便施用美人计,将褒姒送给幽王。
周幽王就是当年宣王的儿子,西周最后一个皇帝。此人荒淫无道,得了褒姒,更是欣喜若狂。而这褒姒却偏偏是个冰美人,从来不笑,令幽王颇为烦恼。当时都城外骊山的烽火台上是专门用来在西戎进攻时点火报信,令各路诸侯前 来救驾的。轻易不可点火。幽王为博褒姒一笑,竟然下令点燃烽火,调戏了诸侯,褒姒见此闹剧,终于开颜一笑。
后来西戎真的前来进犯时,面对升起的烽火,各路诸侯以为幽王又在搞什么花招,便未作反应。周幽王被迫出逃,后来在骊山被西戎杀死,西周灭亡。“弧箕服,实亡周国。”的预言就这样应验了。这恐怕是幽王的父亲宣王万万想不到的。
二:“亡秦者,胡也”
三:井水溢,灭灶烟,灌玉堂,流金门。
四:燕燕尾涎涎,张公子,时相见。木门仓琅根,燕飞来,啄皇孙,皇孙死,燕啄矢。
中华近代优秀童谣: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爱吃菜,蹦蹦跳跳真可爱。

小老鼠上灯台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喵喵喵,猫来了,叽哩咕噜滚下来。

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 老虎没打到,见到小松鼠。 松鼠有几只?让我数一数。 数来又数去,一二三四五。

两只小猫,上山偷桃,一只上树,一只放哨。听见狗叫,汪汪汪汪,下来就跑,被狗赶上,一顿好咬。咬去皮,咬去毛,咬去两个尾巴梢,疼得小猫"妙妙妙"。

拉大锯,扯大锯, 姥姥家里唱大戏。 接姑娘,请女婿, 就是不让冬冬去。 不让去,也得去,
骑着小车赶上去。

拍手歌手手,拍拍,拍拍,手手。妈妈,拍手,娃娃,拍手。妈妈,娃娃,拍拍手,拍拍手。

金钩钩,银钩钩,说话要算数,不然是小狗。金钩钩,银钩钩,说话要算数,请你伸出小手手。一二三,勾呀勾呀勾三勾!

看我摸拍手掌,看我摸,我不摸呀你别摸。我摸耳朵你也摸耳朵。我摸鼻子你也摸鼻子。我摸眼睛你也摸眼睛。我摸脑袋你也摸脑袋。 小猫 樊发稼小猫小猫,本领真大,一生下来,就会画画。画的什么画?喏,五个瓣的梅花。小鼓咚咚咚我的小鼓咚咚咚,我说话儿它都懂,我说小鼓响三下,我的小鼓:咚、咚、咚。哎哟哟,这不行,宝宝睡在小床中,我的小鼓别响了,小鼓说声:懂、懂、懂!

稀奇稀奇真稀奇, 蚂蚁踩死大公鸡, 爸爸睡在摇篮里, 宝宝唱着摇篮曲。

布娃娃,你别生气,我来给你赔个礼。刚才不该发脾气,使劲把你扔在地。弄脏了你的新花衣,摔得你脸上都是泥。一定还很疼吧?真是对不起!衣服脏了我给你拍,脸儿脏了我给你洗。哪儿疼了我给你揉揉,从今以后,我要爱护你。

小豆豆,上学校,老师讲课他睡觉,你说可笑不可笑?

小鸭子, 嘎嘎嘎 ,黄黄嘴巴扁脚丫, 小鸭嘎嘎找妈妈 ,我把小鸭带回家。

新年到,新年到,提花灯,看花炮。小娃娃,长一岁,走路不用妈妈抱 。

小剪刀,张嘴巴,不吃鱼,不吃虾,爱吃娃娃的长指甲 。

天上星星一颗颗 ,地上花儿一朵朵 ,星星眨眼花儿笑 ,笑得花儿弯下腰。

一只小鸡叽叽叽一只小鸡叽叽叽;二只小狗汪汪汪;三只绵羊咩咩咩;四只老鼠吱吱吱;五只鹁鸪咕咕咕;六只青蛙咯咯咯;七只蟋蟀唧唧唧;八只小鸭呷呷呷;九只斑鸠啾啾啾。

小娃娃,骑大马,呱哒呱哒呱哒呱。骑到外婆家,外婆对她笑哈哈。

小蜗牛儿背书包,慢腾腾儿上学校,东瞧瞧,西瞧瞧,爬到太阳落,刚刚到学校,往里看一看,已经放学了。

折纸船 ,折只纸船进水湾 ,放上几粒红豆豆 ,漂到岸边卸下船。

7. 中国古代童谣有哪些?


中国古代童谣有哪些?

8. 传统童谣有什么

 传统童谣:
  一、拉大锯
  拉大锯,扯大锯,姥姥家,唱大戏。
  接姑娘,请女婿,小外孙,你也去。
  二、张奶奶
   
  张奶奶,李奶奶,俺家有个小婴孩儿,站得稳,坐不歪,好吃饽饽不吃奶。
  三、保护眼睛
  小眼睛,亮晶晶,样样东西看得清。
  好孩子,讲卫生,不用脏手揉眼睛。
  四、剪指甲
  手指甲,长又长,小小细菌把身藏,常剪指甲爱干净,小朋友讲卫生,个个长得胖又壮。
  五、牵牛花
  牵牛花,会牵牛,牵着牛儿到处游。
  一游游到银河边,洗个澡儿乐悠悠。
  六、打麦蚱
  丫头丫,打麦蚱,麦蚱跳,丫头笑,麦蚱飞,丫头追。
  七、小蜻蜓
  小蜻蜓,大眼睛,两只翅膀大又明,飞东飞西忙不停,消灭害虫有本领。
  八、蜗牛
  蜗牛蜗牛记性差,出门会忘家在哪。
  一边爬,一边画,画根银线好回家。
  九、小花狗
  小花狗真奇怪,反穿皮袄毛朝外,见了熟人它不叫,碰到生人耍厉害。
  十、太阳地球和月亮
  太阳大,地球小,地球绕着太阳跑。
  地球大,月亮小,月亮绕着地球跑。
  十一、叫
  黄狗、黄狗、汪汪叫。
  白鹅、白鹅、嘎嘎嘎。
  小羊、小羊,咩咩咩。
  花猫、花猫,喵喵喵。
  小宝小宝,妈妈妈。
  十二、小老鼠上灯台
  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
  喵喵喵,猫咪来,骨碌骨碌滚下来。
  十三、剪纸歌
  小姣姣,手儿巧,拿剪刀,铰呀铰。
  铰只狗,铰只猫,铰只麻雀喳喳叫。
  十四、客人走
  客人走,客人走,小狗送客到门口,摇摇尾,点点头,客人走前它走后。
  十五、乘凉
  一片树叶荫一点,一团树叶荫一片,我们藏在小树旁,太阳公公找不见。
  十六、我四岁
  摆枕头,盖花被,你三岁,我四岁,我是小姐姐,你是小妹妹。
  十七、青蛙歌
  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
  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扑通、扑通,跳下水。
  十八、锄头
  一把锄头两面光,挖块菜地四方方,又种葱来又种蒜,又种萝卜又种姜,姜味辣,葱味香,萝卜甜得赛蜜糖。
  十九、晒太阳
  太阳太阳照四方,他的好处不寻常,太阳不晒草不绿,太阳不晒花不香,身体也要太阳晒,太阳晒了才健康。
  二十、别生气
  小妹小妹别生气,明天带你去看戏,你坐椅子我坐地,我吃香蕉你吃皮。
  二十一、一二三四五
  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没打着,捉到小松鼠。
  二十二、急性子
  一个人生来急性子,早晨起来去赶集,错穿了绿布袄,倒骑着一头驴,一直走到月亮起,还没转出村子里。
  二十三、小白兔
  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爱吃菜,蹦蹦跳跳真可爱。
  二十四、难上难
  听我唱歌难上难,鸡蛋上面堆鸭蛋,鸭蛋上面堆酒坛,酒坛上面插竹竿,竹竿上面晒衣衫。
  二十五、月亮走
  月亮走,我也走,我和月亮交朋友。
  月亮邀我去月宫,我邀月亮井中游。
  二十六、吃西瓜
  哈巴狗,你看家,我上后院摘西瓜,西瓜大,西瓜甜,抱着西瓜走半天,你一半,我一半,吃得小肚溜溜圆。
  二十七、老鼠请吃饭
  小老鼠,爬缸沿,偷小瓢,量好面,请干娘,吃顿饭,干娘肚子撑两半。
  二十八、太阳花
  个儿高高,脸儿俏俏,太阳出来哈哈笑,太阳下山它睡觉,一朵一朵真不少,给你一朵要不要。
  二十九、甜嘴巴
  小娃娃,甜嘴巴,喊妈妈,喊爸爸,喊得奶奶笑掉牙。
  三十、数字歌
  一、二、三,爬上山,四、五、六,翻筋头,七、八、九,拍皮球,伸出两只手,十个手指头。
  扩展资料:  童谣,是为儿童作的短诗,强调格律和韵脚,通常以口头形式流传。
  许多童谣都是根据古代仪式中的惯用语逐渐加工流传而来,或是以较晚一些的历史事件为题材加工而成。
  在全世界各民族和文化中,都有童谣的记录。
  如中国的《三字经》,英国的《一闪一闪小星星》(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等。
  童谣历史悠久,最早始于《诗经》魏风园有桃——“心之忧矣,我歌且谣。”《列子》中记载的《康衢童谣》,据说是我国传说中的圣人尧时的童谣。
  童谣也有了近三千年的历史。
  在我国文学史上,能够与它比“老资格”的,就只有《诗经》中的某些篇章了。
  综观中国古代童谣的历史,可以发现一条明显的分界线:在明代以前,所有的童谣几乎都是政治童谣,不同程度地都是政治斗争的工具,它们与儿童的生活简直不相干,从明代开始,在继续发展政治性童谣的同时,产生了一批真正反映儿童生活的童谣,
  从现有材料看,我国古代童谣大体上呈现出“两多两少”的状况:乱世多,盛世少;王朝末期多,王朝早期少。
  像魏晋南北朝时期、五代十国时期、元代,政治上黑暗,内外战争频繁,国家分裂,生灵涂炭,反映这一时期政治斗争的童谣也就比较多。
  在每一个王朝中,一般又是末期比早中期多,像秦末、汉末、元末.明末等时期,都是童谣大量流传的时候。
  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乱世和末世,政治斗争尖锐复杂,各种政治力量都努力表现自己,其中就包括用童谣为自己造舆论。
  所以,有着产生童谣的肥沃土壤。
  另一方面,这时统治者的钳制力则相对削弱,使那些生产出来的童谣不至于全部被扼杀。
  新上台的统治者对那些替自己造舆论的童谣,固然会乐于保留,就是对那些诅咒被推翻的统治者的童谣,也往往持一种容忍的态度,甚至也乐于记录下来,以作为自己“顺乎天心,合乎民意”的证明。
  反过来,在每一个王朝的初中期,统治阶级的统治相对稳定,除了歌颂升平的东西之外,真正有战斗力的童谣就不容易创作和保存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