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发行对券商股的影响?

2024-04-29

1. 新股发行对券商股的影响?

而随着上证指数完成了逾千点的反弹,市场对IPO或将重新开闸的预期也日益增高,而从《意见》来看,市场人士普遍认为主板IPO或将先于创业板个股推出,这与市场此前对于创业板将首先推出的预期相差甚远。一位券商投行人士在昨日接受CBN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创业板推出还将涉及如何认定哪些中小投资者可以投资等一系列细节问题,因此创业板在近期马上推出的可能不大。而从征求意见截至6月5日这一时间节点来看,主板IPO先恢复发行的可能性更大,毕竟像中国建筑、光大证券等企业过会已经很久了。

不过,这对二级市场而言显然不是一个好消息。一位资深市场人士表示,此前在积极参与本轮反弹的时候就已经想好了,一旦IPO恢复就准备暂时撤出市场。因为推动本轮反弹的主要因素是市场非常宽裕的流动性,而一旦IPO恢复,一方面市场筹码的供给会有所增加,另一方面又会有大量资金撤出二级市场转去“打新”,市场资金面在上述两方面将面临“失血”的情况下,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又不见大幅改善,市场整体估值也已不低,暂时撤出观察一下很有必要。很多市场人士对上述看法表示赞同,认为应暂时保持相对谨慎的态度。

不过也有一位浙江的私募基金人士表示,新股发行对二级市场走势的压力更多还是在心理层面上,真正从二级市场撤出而转投一级市场的资金还是少数,毕竟两者的收益率不可同日而语,此前囤积“打新”的资金更多的还是那些低风险偏好资金,因此影响主要还在心理层面。上周,股指的连跌3天其实就是对上述消息的提前反应。市场不会因IPO开闸就改变其原先的运行趋势,关键还要看实体经济的复苏情况。

而上述券商投行人士也表示,一个长期没有IPO的股市处于一种不正常的状态,A股市场也只有经历过大型IPO考验才能真正成熟,而关键是要有合理的市场化的新股发行机制,证监会正在向这方面努力。从长远来看,《意见》体现了市场化这一核心思路,将使一级市场更具效率,更公正、公平,更加有利于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将为二级市场走势奠定良好基础,更有利于股市长远、健康的发展。

新股发行对券商股的影响?

2. 中国新股发行制度的改变,对证券市场带来了哪些重大的影响

  新办法取消了对增发的“四类企业”限制。在成熟的证券市场,上市公司发行新股一般都选择增发方式,而很少采用配股形式。只有在上市公司基本面不好,向社会公众公开增发比较困难时,才向老股东配售(即配股)。而我国上市公司上市后的持续融资一直以配股为主。上市公司之所以选择配股作为主要的再融资形式,除了市场的问题以外,还有政策的原因。证监会在98年、99年一直把增发作为试点,2000年增发作为上市公司再融资的形式正式推出,但也被限定在以下四类企业。从市场的反映来看,市场对增发的形式还是非常认同的,原因是增发能扩大投资者的范围、发行价格一般比配股价格要高,此外还能解决一些配股难以解决的问题,如A、B股公司配股问题,H股公司在境内的再融资问题等等。本次新股发行办法取消了对增发“四类企业”的限制,许多企业会选择增发作为再融资的主要形式。 

   新办法中增发比配股的条件要低。这主要体现在:配股要求公司最近会计年度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平均值一定不低于6%;而增发一般要求也是前三个会计年度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6%,但特殊情况下,前三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低于6%的公司也可以进行增发,这为许多公司开了一个口子,使部分硬指标达不到配股条件的公司以增发形式进行融资。

3. 中国新股发行制度的改变,对证券市场带来了哪些重大的影响

证监会2012年4月1日晚间公布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指导意见的征求意见稿,拟采取多方措施抑制新股高价发行,突出了强化信息披露、完善定价约束、引入个人投资者参与报价、加强定价监管、推出存量发行和抑制炒新等六大焦点问题。

  审核重点从盈利能力判断到强化信息披露

  焦点一:推进以信息披露为中心的发行制度建设,逐步淡化监管机构对拟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判断,改进发行条件和信息披露要求,落实发行人、各中介机构独立的主体责任,全过程、多角度提升信息披露质量,实现发行申请受理后即预先披露招股说明书,同时改进上市过程中征求相关部委意见的方式,提高效率。

  点评:弱化行政审批,强调信息披露,这为新股发行从审核制向披露制转变埋下伏笔,是参照成熟市场发行体制的做法,值得肯定。但是,如何依托充分的信息披露、标准化的发行条件减少发行审核的自由裁量权将是披露制的核心。

  让机构持有更多新股以抑制高报价

  焦点二:提高向网下投资者配售股份的比例,原则上不低于本次公开发行与转让股份的50%。当网下中签率高于网上中签率一定水平时,要从网下向网上回拨。

  点评:由于中签率很低,机构投资者最终获得的新股数量有限,即便是新股高定价,其所承受的风险和损失依然很小,难以构成价格约束。新规则意在提高机构投资者的新股持有量,让报高价的机构为自己的不审慎行为买单,以抑制“人情报价”等现象,杜绝盲目高报价。

  引入个人投资者进行询价

  焦点三:扩大询价对象范围,主承销商可以自主推荐5到10名投资经验比较丰富的个人投资者参与网下询价配售;证券交易所组织开展中小投资者新股模拟询价活动,引导中小投资者理性投资。

  点评:询价过程引入个人投资者意在使占比较高的中小投资者拥有参与定价的机会,使得定价过程不再是机构的特权,体现公平原则。但这一措施又产生了如何杜绝利益输送、人情报价的问题,而且中小投资者的定价能力值得商榷。

  行业平均市盈率成为定价重要参照

  焦点四:预披露后即将预估的发行价格区间提交给证监会,并与招股书一起提供给发审会,如预估的发行市盈率高于同行业上市公司平均市盈率,需补充说明该价格存在的风险因素,澄清超募是否合理等。招股书正式披露后,如最终确定的发行市盈率高于同行业上市公司平均市盈率25%,应披露该定价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未提供盈利预测的还需补充盈利预测,并在盈利预测公告后重新询价,甚至可能重新提交发审会审核。

  点评:这一措施的价格导向十分明显,目的在于解决高定价问题,但可能导致所有新股都以行业平均市盈率发行,好公司价格拉低,差公司价格抬高,未必能解决高发行价的问题。而且,如此做法相当于“审价格”,有行政干预嫌疑,相当于回到窗口指导时代,不利于发挥资本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与市场化方向不符。

  开启存量发行加大新股上市流通量

  焦点五:取消网下配售股份三个月的锁定期,推动部分老股向网下投资者转让,增加新上市公司可流通股数量。老股转让所得资金有一定的锁定期,锁定期限内,如二级市场价格低于发行价, 可用于在二级市场回购公司股票。

  点评:这一举措旨在加大新股上市首日的流通量,从增加供给的角度减少新股的稀缺性,从而让新股不再那么抢手,以抑制新股上市之后的爆炒现象。但存量发行会加大新股发行数量,带来扩容压力,对二级市场价格形成冲击。

  采取限制措施抑制炒新

  焦点六:证券交易所应明确新股异常交易行为标准,加强对新股上市初期的监管,加强对买入新股客户的适当性管理;证券公司应对投资者尤其是机构投资者开立证券账户进行核查和管理,加强对客户违规炒新、炒差、炒小行为的监控,必要时采取限制措施。

  点评:监控数据显示,在新股上市前三个月的交易中,机构投资者和大户从炒新中收益较大,但中小投资者往往是亏损的,一些机构甚至有操纵价格的嫌疑。在投机氛围浓重的市场中,抑制炒新为可取之举,但具体操作应规范化、制度化,避免短期化的临时行为。

中国新股发行制度的改变,对证券市场带来了哪些重大的影响

4. 证券发行制度的改革会带来什么影响

证监会就《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公开征求意见。5个月过后,这份意见稿的正式版仍然没有公布,IPO也因此迟迟难以重启。

  这份征求意见稿进一步摒弃了过去一些行政干预措施,允许发行人自主选择发行时机,允许发行人与承销商自主确定定价方式,引入主承销商自主配售机制。这些安排更接近于成熟市场,同时还强调了加强市场监管执法的措施。尽管如此,市场不乏批评声音。有市场人士称改革意见稿没有正视证监会自身审核方式存在的弊端,没有根本上改变行政审批,因而没有“触及灵魂”。

  这些批评的声音触动了监管者。一些接近监管层的人士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证监会此次征求意见稿也未获得更高层的首肯,因此需要进一步的完善。9月14日,证监会主席肖钢召集部分券商高层人士和学者进行座谈,就新股发行改革方案的一些具体问题进行讨论,希望能够与市场达成共识。

  这次会议不可避免地谈到了注册制。有学者对本报记者表示,注册制并非放任不管,而是把监管重心从事前的审批移到事中和事后的监管处罚。事实上肖钢担任证监会主席以来,也明确提出了监管重心后移的改革方向。在IPO方面,以信息披露为中心的方针也在贯彻落实中,这正是向注册制过渡的基础工作。

  向注册制过渡,需要监管者转变角色,重新看待手中的权力。过去,证监会发行部门手中的权力炙手可热。该部门虽然不直接对IPO申请进行表决,但在其前期预审阶段事实上是进行实质性审核,并且对发审会的表决有关键性影响。即使发审会表决通过,仍然需要发行部门给予批文才能最终上市。因此发行部和创业板发行部一直被视作证监会的核心权力部门。

5. 如何改革新股发行制度?

目前新股发行机制出了一些问题,关键是要尽快改变,而不是停止发新股,否则股票市场存在就没有意义了,但如何改革?管理层的步伐和内容一直缓慢而缺乏创新,故造成了目前市场各项问题的存在,在某种意义上已经严重影响了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站在这个角度分析,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制度需要改进的地方有很多,管理层也不应采取拖的战术,让新股发行制度成为少数人暴富的温床!
目前存在的第一个问题是
一:新股高价发行,这其中制约机制不够,投行希望高价发行,以获得高额提成,上市公司大股东希望高价发行,以获得更高的融资,但制约这种高价发行只有一些询价机构的报价,如果这其中有帮忙资金,不排除高价股的诞生,如果再有资金恶炒,场内的中小投资者很容易出现严重亏损,这方面海普瑞等已经给所有人上了一课。
建议大幅增加询价机构数量,原则上谁报高价,就把认购的股份给予其认购的上限。决不能出现报完高价不认购的混乱局面出现。同时改变投行按价格百分比提成的盈利模式,而是按照发行规模固定范围提取。
二:所有解禁股在新股全部发行后立即流通,设计个三年流通毫无意义,由于这个机制的存在,部分大股东勾结一些炒作资金,利用三年的禁售期将股价炒到高位,然后高位出货,对于证券市场构成长远危害,既然三年后可以卖,为什么不能立即,卖,本来这项规定是为了减少对股价的冲击,实际上是适得其反,加剧了股票短期供不应求的局面,反而变成了制造高价新股的温床!
三:既然发行价市场化了,核准制也要变为市场化,够资格的就上,不存在发审委这个机构,区区几十个人,凭什么决定企业是否上市?这其中难免会滋生腐败,暗箱操作,不是一些造假公司已经堂而皇之登陆创业板,中小板了吗?所有企业都可以递交上市申请,然后根据给股东的真金白银的回报高低排队,回报高的先上市,回报低的继续排队,已经上市的,回报低的,业绩亏损的,迅速退市,这样优胜劣汰,才会使绩优股,高分红股票大行其道,投资者才敢于中长期持有,如此A股市场咋能不出现长期牛市呢?
四:在发行股权安排上,流通股股东用的是真金白银,大股东用的是固定资产,在发行比例上,应该大股东的股份采取折价计算,而现在的情况是大股东用几千万的资产换来50-80%的股份,流通股股东用几亿元换来10-30%的股份,只要能上市,大股东立即身价倍增,这种不公平的机制是中小股东亏损的重要原因,也是企业打破头要上市的核心要素,既可以跻身亿万富豪俱乐部,又可以借到一笔永远不用支付的无息贷款,还可以高价卖出解禁,低价买回渔利,好事全让大股东占了,管理层发审委成了财神爷,对应二级市场的投资者就成了龟孙子,投资者变成了制度的牺牲品,那个傻子没完没了的把钱会送给这个吃人的市场?
新股要发,既要优中选优,还要考虑市场承受力,涸泽而渔不是好办法,融资世界第一,涨幅倒数世界第三,本身说明市场新股泛滥,这方面管理层应该尊重客观规律,让管理层自己放弃部分自己手中的审批新股发行的权利,问题的难度很大,所以指望问题能快速解决,笔者不抱太大希望!

如何改革新股发行制度?

6. 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对股市有哪些影响

股票发行注册制主要是指发行人申请发行股票时,必须依法将公开的各种资料完全准确地向证券监管机构申报。证券监管机构的职责是对申报文件的全面性、准确性、真实性和及时性作形式审查,不对发行人的资质进行实质性审核和价值判断而将发行公司股票的良莠留给市场来决定。注册制的核心是只要证券发行人提供的材料不存在虚假、误导或者遗漏。这种制度的市场化程度最高。

温馨提示:
①以上解释仅供参考,不作任何建议。相关产品由对应平台或公司发行与管理,我行不承担产品的投资、兑付和风险管理等责任;
②入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您在做任何投资之前,应确保自己完全明白该产品的投资性质和所涉及的风险,详细了解和谨慎评估产品后,再自身判断是否参与交易。


应答时间:2021-10-11,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7. 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对股市有什么影响

注册制对股市有什么影响?

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对股市有什么影响

8. 发行新股对股票的影响

1,经济学原理,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
2,发行股票,是增加供给,尤其是大量发行股票,大量增加供给,会从股市抽走大量资金,如果股市的增量资金跟不上,会形成供过于求,从而导致股市下跌。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