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碳中和,中国为什么要选择“碳中和”?

2024-04-28

1. 什么是碳中和,中国为什么要选择“碳中和”?

所谓的碳中和是指:国家,企业,产品,活动,个人在一定的时间内直接或者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的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方式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者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从而实现正负抵消,相对“零排放”,碳中和又名为Carbon  neutral。
我们知道,中国的飞速发展历经了许多次的城市化建设改造,从工业化时期到城市化时期,这一段时期中国的发展虽然逐渐向好,但是所产生的污染排放俨然不容忽视,当下,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火灾等自然灾害的情势非常急迫,每个国家都开始倡议环境的保护和新能源的开发,无论是对于全世界的自然形势而言抑或是中国本身而言,选择“碳中和”不仅是为了国家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也是为了同世界更好的发展,自2020年9月22日始,中国政府就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了: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度争取在2030年前达到峰值,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不仅如此,在2021年3月两会期间,李永林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建议加快建立健全气候变化相关法律法规,来凝聚社会行动共识,保障碳中和承诺有法可依,有据可循。甚至在这次的“十五”期间,中国也提出了绿色发展战略,又再次强调了中国将作出切实努力,在2030年达到碳排放峰值,2060年达到碳中和。为此,中国在提出倡议以来,也一直在做切实的努力,发展新能源,鼓励使用清洁煤炭,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发展核能,关停污染排放特别严重的企业,加大排放监管力度等。
中国选择“碳中和”,不仅彰显的是中国的担当和责任感,更是为了可持续发展而做出的切实努力和行动。

什么是碳中和,中国为什么要选择“碳中和”?

2. 什么叫碳中和

“碳中性”其实也叫“碳中和”。
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随着各国二氧化碳排放,温室气体猛增,对生命系统形成威胁。在这一背景下,世界各国以全球协约的方式减排温室气体,我国由此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

“碳中和”其实就是指到2060年,针对排放的二氧化碳,要采取植树、节能减排等各种方式全部抵消掉,这就是“碳中和”。
与“碳中和”相关联的,还有“碳达峰”,就是指我们国家承诺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再慢慢减下去。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关于新能源光伏发电相关的知识,可以在碳盈协同APP上了解更多,或者登录碳银网了解一下~

3. 中国选择了“碳中和”,碳中和究竟该如何实现?

中国选择了“碳中和”,碳中和想要实现,应该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要逐渐的把一些传统的行业,碳排放非常多的项目逐渐的改变,使用新能源去发展一些碳排放相对非常多的行业。其实,中国想要实现碳中和,主要是为了环境保护,众所周知,现在的极端天气可谓是越来越多,对于民众的生活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可以说保护环境已经到了吹响号角的时候了。
在全世界保护环境上面,我国是首当其中的,保护环境这方面我国选择制定既定目标,去把碳排放降下来,不再以牺牲环境作为发展的代价。绿水青山才是金山银山,只有保护好了环境,我们的子孙后代才能拥有最宝贵的财富。可以说前一个世纪我们为了发展,可以说是不惜一切代价的。但是现在我们为了保护环境,也是要不惜一切代价的。
环境的保护,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时候,这是全世界的共识。若是我们再不注意保护环境,待到冰川完全融化,待到海平面把沿海城市和国家淹没,待到我们的地球气温飙升,待到环境恶化,导致台风海啸等数不胜数,那个时候我们还会幸福的生活在地球上吗?

车其实,我们现在人手一车,汽车的尾气排放量,也是不容小觑的。因此,现在国家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对车辆限号限行等等,其目的就是为了减少因为汽车而导致的碳排放。我们也可以选择新能源汽车,又环保又省钱,一举二得。

企业一些企业在碳排放上也算是居高不下的,但是碳中和的概念项目建立起来之后,一些企业会想方设法的节能减排,为保护环境尽最大的努力。

中国选择了“碳中和”,碳中和想要实现,就要靠我们每个人从点滴小事做起。

中国选择了“碳中和”,碳中和究竟该如何实现?

4. 什么是碳中和


5. 什么是碳中和

碳中和即为二氧化碳净零排放,指的是人类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与人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吸收量在一定时期内达到平衡。其中人类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包括化石燃料燃烧、工业过程、农业及土地利用活动排放等,人类活动吸收的二氧化碳包括植树造林增加碳吸收、通过碳汇技术进行碳捕集等。

碳中和有两层含义,狭义上的碳中和即指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与吸收量达到平衡状态,广义上的碳中和即为所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与吸收量达到平衡状态。碳中和的目标就是在确定的年份实现二氧化碳排放量与二氧化碳吸收量平衡。
碳中和机理即为通过调整能源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方式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并通过CCUS(碳的捕集、利用与封存)、生物能源等技术以及造林/再造林等方式增加二氧化碳吸收。

碳中和的必要性
目前,全球地表平均温度增幅已经超过1℃,中国升温幅度高于全球平均升温水平。如果继续以目前的速率升温,全球温升幅度可能会在2030年至2052年达到1.5℃。
全球升温已经导致气候风险越来越高,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因此,多数发达国家在实现碳排放达峰后,明确了碳中和的时间表。例如芬兰确认在2035年,瑞典、奥地利、冰岛等国家在2045年实现净零排放;欧盟、英国、挪威、加拿大、日本等将碳中和的时间节点定在2050年。一些发展中国家如智利,也计划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

什么是碳中和

6. 什么叫碳中和

碳中和即为二氧化碳净零排放,指的是人类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与人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吸收量在一定时期内达到平衡。其中人类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包括化石燃料燃烧、工业过程、农业及土地利用活动排放等,人类活动吸收的二氧化碳包括植树造林增加碳吸收、通过碳汇技术进行碳捕集等。

碳中和有两层含义,狭义上的碳中和即指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与吸收量达到平衡状态,广义上的碳中和即为所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与吸收量达到平衡状态。碳中和的目标就是在确定的年份实现二氧化碳排放量与二氧化碳吸收量平衡。
碳中和机理即为通过调整能源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方式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并通过CCUS(碳的捕集、利用与封存)、生物能源等技术以及造林/再造林等方式增加二氧化碳吸收。

碳中和的必要性
目前,全球地表平均温度增幅已经超过1℃,中国升温幅度高于全球平均升温水平。如果继续以目前的速率升温,全球温升幅度可能会在2030年至2052年达到1.5℃。
全球升温已经导致气候风险越来越高,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因此,多数发达国家在实现碳排放达峰后,明确了碳中和的时间表。例如芬兰确认在2035年,瑞典、奥地利、冰岛等国家在2045年实现净零排放;欧盟、英国、挪威、加拿大、日本等将碳中和的时间节点定在2050年。一些发展中国家如智利,也计划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

7. 什么是“碳中和”,企业如何实现“碳中和”

作者:吴军 (硅谷来信)
  
 我们都知道,这两年有两个词很火,一个是“碳中和”,一个是“碳达峰”,都是大家很关注的话题。那么,什么是“碳中和”?更重要的是第二个问题,如果世界普遍将“碳中和”作为一种政策目标,它对未来的商业模式和商业格局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下面我就结合与崔屹教授(斯坦福大学能源研究中心主任,美国劳伦斯奖获得者)交流的内容,以相对微观一点的层面,来谈一谈企业如何实现碳中和。
  
 我们知道,中国已经承诺要在2060年之前实现碳中和。这是一项了不起的承诺,但从前面的信你应该也了解到了,这项事业的难度相当大。欧盟承诺2050年之前实现“碳中和”,美国虽然没有说,但很多州已经在往这个目标努力了。根据斯坦福大学普雷考特能源研究中心主任崔屹教授的估计,美国应该能早于欧盟实现这个目标。
  
 一个地区能否实现碳中和,这个任务分解下来,每个企业都会面临这个问题。那么在企业的层面我们怎么理解碳中和这件事呢?企业又怎么实现碳中和呢?
  
 实现碳中和的三个阶段:
  
 简单来讲,实现碳中和也是分阶段的,每一个阶段有一个范围,被称为scope。在第一个阶段企业要达到的是,企业的基本运营不造成碳排放,包括企业使用的能源,也来自于不排放二氧化碳的清洁能源。
  
 比如一家IT公司在一个 科技 园区办公,不使用传统 汽车 ,自己办公用电、食堂做饭用电都是园区的太阳能板提供的,这就可以实现第一阶段的碳中和。
  
 如果一家企业使用了传统能源 汽车 ,但同时这家企业每年种很多树,种树吸收了相当于企业用车所排放的二氧化碳,这也算实现了碳中和。
  
 按照上述要求,硅谷主要的IT企业都已经实现了第一阶段的碳中和。但要达到第二阶段的碳中和,要求就要高不少了。第二阶段的碳中和要求一家企业不仅日常运营的二氧化碳净排放量是零,而且企业的业务部分(比如提供服务、制造产品)的碳排放量也是零。
  
 比如像谷歌、亚马逊和微软这些公司,他们的云计算中心向广大用户提供服务,那些云计算中心的耗电量非常大。要做到第二阶段的碳中和,它们就要确保这个云计算中心使用的电能也全都是清洁能源。
  
 如果是一家制造型企业,比如服装厂,它就要保证自己的服装生产线造成的碳排放为零,才算实现了第二阶段的碳中和。
  
 不同企业做到这一级的难度会相差很大。比如钢铁厂的难度非常大,运输公司可能好一些,律师事务所相对就很容易(它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要求其实差别不大)。
  
 要实现第二阶段的碳中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过去实现了不等于今天能实现,反之亦然。
  
 比如微软,过去用光盘销售软件,这其中的碳排放量比较少。但今天它的软件变成了各种云服务(比如Office 365),就要建立云计算中心,而云计算中心的耗电量比生产光盘大多了,微软要实现第二阶段碳中和的难度就变大了。
  
 类似地,沃尔玛过去是实体店,碳排放主要就是实体店的用电,只要能保证用的电是清洁能源就差不多了。但现在沃尔玛是线上线下结合的商店,物流服务是业务的重要部分,要实现第二阶段的碳中和难度就变高了。
  
 目前谷歌、亚马逊和微软这三个互联网服务公司都已经实现了第二阶段的碳中和,还是很了不起的。它们现在都在努力实现第三阶段的碳中和。
  
 那么第三阶段的要求是什么呢?第三阶段的要求又严苛得多,它要求一家企业更进一步,确保自己的运营生产中使用的工具、材料、服务等等,也是在碳中和的条件下生产出来的。
  
 比如我们前面讲律师事务所要实现一、二阶段的碳中和比较容易,但如果要实现第三阶段的碳中和,它就要确保事务所使用的电脑、纸张等等在制造的时候碳的净排放量也是零。
  
 如果企业使用的生产工具或者材料造成了碳排放,但是这个企业自己做了特别多的减排工作,那这个企业就有了一些额外的二氧化碳配额,可以抵消那些碳排放。比如一家企业办公要用掉很多纸,但这家企业又装了很多太阳能发电板,不仅自己够用,还能提供给隔壁公司用,帮助隔壁公司减排,那额外造成的这部分减排,就可以和你用纸造成的排放抵消掉。
  
 不难想象,如果世界上所有企业都实现了第二阶段的碳中和,那么第三阶段的碳中和也就自动实现了。但是如果有一些企业还没有实现第二阶段的碳中和,你的企业买了它们的产品,就需要做更多的工作才能实现第三阶段的碳中和。
  
 有些企业做到第三阶段的碳中和相对容易,因为业务所提供的服务和商品比较单纯,比如谷歌和微软,主要的业务是软件和在线服务,那只要保证自己买来的电脑在制造过程中是零排放就行了(实际上它们是买芯片自己制造电脑)。
  
 但是沃尔玛和亚马逊要做到这一点就很困难,因为它们要保证自己货架上卖的五花八门的商品,在制造时都满足了碳中和的要求。
  
 还有像特斯拉这样的制造型企业,虽然电动车运行时容易实现碳中和,但制造 汽车 的过程,以及制造过程用到的钢铁、电池等等,它们可是会造成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的。所以特斯拉要实现第三阶段的碳中和也比较困难。
  
 碳中和与商业模式有怎样的关系?
  
 一家企业是否能达到第三阶段的碳中和,还和它的商业模式有关。
  
 比如同样是电商,淘宝要实现第三阶段碳中和就比京东更容易。因为淘宝上主要是第三方的商家,它们卖的商品并不属于淘宝,淘宝只是提供交易平台,所以淘宝只要保证平台交易过程实现了碳中和就可以。但是,京东的自营商品占了很大比重,这些商品本身是属于京东的,它就要保证这些商品的制造过程都实现了碳中和,京东才能实现第三阶段的碳中和。
  
 如果全世界都要严格遵循碳中和的要求,很多企业可能就会调整自己的商业模式。打个比方,如果政府对于企业的员工福利(包括五险一金等等)没有严格要求,企业要拓展业务可能就会倾向于直接招募员工,好管理。但如果政府对员工福利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企业雇佣员工的成本变高了,那么很多企业就会倾向于将简单的工作外包出去,减轻用人成本。
  
 了解了碳中和实现的过程,我们就大致清楚了在碳中和这件事上,企业分内的责任有哪些,在不同时期企业需要考虑哪些不同的问题。
  
 碳中和会如何改变商业格局和生活方式?
  
 如果全世界要在2050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那么未来的商业格局和我们的生活方式都会有很大的变化。这里和你分享五点主要的变化。
  
 第一,碳配额的交易会成为一种生意。
  
 前面讲到了,不同企业实现碳中和的难度相差巨大。一个律师事务所,如果每年拿出一些钱去种树,它可能轻易就能实现第三个阶段的碳中和。但是要让钢铁厂、 汽车 厂实现第三阶段的碳中和,几乎不可能。因此它们可能需要向一些有剩余碳配额的单位去购买。
  
 第二,很多企业会改变商业模式。
  
 前面讲了,达到同样的目的,不同方式产生的碳排放是不同的。过去调整业务的时候,可能会考虑成本、便利等等,但很少会在意碳排放。
  
 比如今天的手机或者IoT(物联网)设备,随便做点事情都要和云计算中心连通一次,这很方便,但从碳排放的角度来看可能就不划算了。实现IoT更有效的方式是在一个区域(比如一座写字楼)内放一台特殊的服务器,由它来处理绝大部分终端设备的请求。今天有人把这种服务模式称为边缘计算。
  
 类似地,过去云计算公司为了更好地控制业务,会把一个软件的大部分放在云端,用户的终端设备上只有一个软件外壳,做任何事情都要和远程服务器相连,这种方式也可能发生变化。
  
 过去,很多事情做了只是省一点电钱,并不值得做,但将来如果一个企业碳指标用完了就无法营业,或者必须要花高价去买碳配额,那企业做事可能就要换一个思路了。
  
 第三,要实现碳中和,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这也是巨大的机会。
  
 崔屹教授估计,全世界将来的先进能源产业的产值将达到十万亿美元,而目前还只有1.4万亿美元。所谓先进能源,除了清洁能源,也包括智能电网、核电、电动 汽车 和生物燃料等所有能够有助于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产业。比如储能产业,未来的产值至少就有一万亿。十万亿的市场有很大的机会,但是我们需要先有投入,然后才会有产出。
  
 第四,甚至 社会 生活的一些基本结构都可能发生改变。
  
 打个比方,假如每个家庭都开电动 汽车 ,白天家里的太阳能发电设备把车的电池充满,晚上家庭用电就依靠电动车电池里面的电。那这就相当于把储能需求分散到了每个家庭,电厂就不需要准备那么多储能设备了,这就会降低发电的成本。但前提条件是,你家的电动车要能往够往电网里输电,而且能够知道输入了多少电,你家又从电网里用掉了多少电。
  
 第五,我们的生活方式也会发生改变,甚至有可能需要支付碳税。也就是说,日常生活未必会更方便。我们可能需要付出更多的钱来获得和今天同等质量的生活水平,因为企业总会把达成碳中和的成本转嫁到消费者头上。
  
 比如畜牧业会造成大量碳排放,天然肉的价格可能会提高很多,人们是否能接受呢?再比如,低收入人群的生活会受到多大的影响,他们会不会生活不下去?这些都需要具体的评估和衡量。
  
 所以,碳中和无疑会对未来世界的发展方向造成重大的影响。我注意到国内很多媒体在谈到碳中和问题时都比较兴奋。但很多问题大家不仅没有谈到,甚至没有想到。和崔屹教授谈了几次之后我发现,碳中和的难度其实远远超出了大家的想象。
  
 当然,碳中和的发展也会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到了2030年,我们就大致能对减排的成效有一个准确的估计。各国也会根据结果不断调整策略,力争在不影响人们日常生活便利性的前提下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什么是“碳中和”,企业如何实现“碳中和”

8. 什么是碳中和

“碳中和”(carbonneutral),其涵义就是,人们(包括单位、企业、个人)计算自己日常活动(生产)直接或间接制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并计算抵消这些二氧化碳所需的经济成本,然后个人付款给专门企业或机构,由他们通过植树或其他环保项目抵消大气中相应的二氧化碳量,以达到降低温室效应的目的。

与此同时,一项被称为“碳中和”的环保行动在西方走红,显然,“碳中和”是人们对地球变暖的现实进行反思后的自省、自律,是“地球村”居民觉醒后的积极行动。应对二氧化碳排放过量、主要污染物排放过量,并不只是政府的责任,也是每个企业的责任,同时也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该词获选《新牛津字典》2006年年度词汇。它作为环保人士倡导的一项概念,不仅取得了越来越多的民众支持,而且已经成为世界上一些政府所重视的实际绿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