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原因是什么

2024-05-14

1. 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原因是什么


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原因是什么

2. 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原因是什么

1929年美国经济大萧条的原因 
以下摘自[美国]吉尔伯著《美国经济史》699-702页 
经济学界有各种各样的商业循环理论,在分析大萧条的原因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对于萧条原因最好的说明,也许就是一个或几个社会集团支出减少的幅度超过了其它社会集团支出增加的幅度。1929年,消费者购买了国民生产总值的72%,工商业者投资消费了18%,联邦、州和地方政府使用了略少于10%,其余的用于出口。 
在1929—1930年,由于投资者和消费者减少了大约一百五十亿美元的支出,国民生产总值的支出约减少了一百四十亿美元。政府支出虽稍有增加,但其影响微不足道。反映投资和消费支出有所减少的是:劳动力市场上解雇和失业增多了,工商业的销售额和利润降低了。根据上述分析,可见只要查明消费者支出和企业投资所以减少的来由,既能确定这次大萧条的产生原因了。 
今天,通过历史剖释,可以清楚看出:在二十年代已经存在着当时被人忽视或漠视的若干不利于经济发展的趋向。上面已经指出,农业一直没有从战后萧条中完全恢复过来,农民在这个时期始终贫困。而且,所谓工业部门工资水平较高,其中不少是假象。在这十年内,新机器的应用把大批工人排挤掉了。例如,在1920-1929年,工业总产值几乎增加了50%,而工业工人人数却没有增多,交通运输业职工实际上还有所减少。在工资水平很低的服务行业,工人增加最多,其中毫无疑问也包括了许多因技术进步而失业的技术工人。因此那些表示工资略有提高的统计数字,看来没有把真实情况反映出来。由于工农群众是基本消费者,这两类人遇到经济困难对消费品市场一定会有影响。 
在这些情况下,二十年代广告的扩大和分期付款赊销的增加就会产生不良后果。分期付款赊销竭力膨胀消费品市场。在1924—1929年,分期付款销售售额约从二十亿美元增为三十五亿美元,由此可见其增长率大得惊人了。无庸置疑,采用分期付款的赊销办法,增加了小汽车、收音机、家具、家庭电气用具等耐用消费品的销售额。然而分期付款销售办法的推广使用,也表明这样一个事实:不增加贷款,消费品市场就不可能容纳工业部门生产出来的大量产品。而且,从经济观点来看,这种销贷方式本身孕育着某种危险性;只要削减消费信贷即分期付款赊销,消费者的购置就很可能减少。看来,1929年就发生了这种情况。 
二十年代工业生产之所以能扩大,是由于对新工厂、新设备的巨额投资。这项投资使建筑业、机床制造业以及钢铁工业等有关部门雇用了大批工人。因此,资本支出或投资一减少,各生产资料生产部门的工人就会大批失业。到1929年,消费品市场容纳不了增产的商品,也就不再需要扩充厂房和设备了。例如,据估计1929年美国整个工业的开工率只达到80%。在这些条件下,无怪乎投资额(用1958年美元计算)从1929年的四百零四亿美元降为1930年的二百七十四亿美元,进而减少到1932年的四十七亿美元了。投资的缩减则导致了生产资料生产企业的破产和工人的失业。这个问题因住房建筑的减少而更加严重起来。住房营造在1925年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此后就江河日下了。1929年动工兴建的住房只有五十万幢(1925年约有一百万幢)。1927年以后,汽车工业也急剧衰落。 
我们不想回答究竞生产资料的生产先下降还是消费品的生产先减少达样一个问题;显然,两者互有影响。生产资料生产部门的工人失业,会使消费品的销售额减少,从而导致消费品生产部门工人的失业。而消费品销售额的减少又反过来使投资进一步缩减,这两大部类愈演愈烈的相互作用驱使生产日益下降,失业率不断上升。 
甚至诸如低税率和高利润等有利因素也可能助长了危机自爆发。现在看来,那个时期增加的收入大半落入少数人或少数家族的腰包了。1934年布鲁金斯研究所发表的一篇研究二十年代经济问题的论文这样写道: 
“美国呈现出了收入分配日益不均的趋势,至少在二十年代前后是如此。这就是说,这个时期人民群众的收入有所增长,而上层阶层的收入水平提高得更快。由于随着上层阶层高额收入的实现,他们的收入中节约部分增加得比消费部分快,也就出现了大富豪及其家族把积累的收入越来越多地作为投资的趋势。” 
从经济观点来看,二十年代收入的分配有紧缩消费来增加投资的趋向。回顾这一段历史,可以看出消费者手头钱多些,投资者手里钱少些,国民经济也许会稳定些。1929年在某种程度上由银行信用造成的股票市场的繁荣也反映了资金过剩,使资本家投资于购建厂房设备无利可图。 
二十年代的繁荣,主要归因于自然资源充裕,工农业生产增长,技术进步,劳动生产率提高,消费扩大和对外贸易兴旺。然而,许多美国人的贫困处境和国民经济之存在某些薄弱环节,导致了大萧条的爆发。尽管如此,直到二十年代未,大多数美国人还盲目乐观地相信繁荣仍将继续下去。 
评论: 
一 
美国1920年代是一个繁荣的时代,由于繁荣,所以消费需求是旺盛的。正是由于这种消费需求的旺盛,刺激了投资,并且借着旺盛需求的东风,生产者的投资与产品促销行为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就出现了规模惊人的广告促销与分期付款赊销行为,这种使消费者“先花未来钱”的做法潜存着非常大的风险,一个是它刺激抬升了资本投资的规模,另外一个是消费者能否最终付清赊销款。如果不能付清款项,那么投资就不能获得合理补偿,巨大的投资规模就有可能导致经济陷于巨大的危机。 
在这里要强调的是:分期付款赊销的广告促销等手段进一步造成了旺盛的消费需求,而这种需求又必然刺激投资的迅速增长。而当这种消费需求最终衰弱下来时,这些被消费需求抬举进场的资本,就必然陷于危机的困境。反过来说,如果没有这些旺盛的消费行为,就不可能有这么大的投资行为,也不就可能产生1929年的危机。 
市场经济的每次危机,都是这样,由高度的消费旺盛而引起,没有这种消费旺盛,就没有资本投入,也就没有危机可言。 
资本以追求利润为唯一目的,但资本的这种目的及由此而引发的行为,必须要借助于一定的外在条件才能实现出来,这个外在条件,就是消费需求旺盛的拉动。因此,当社会经济以消费为目的而形成一个热潮时,资本则在这个热潮中实施着自己的目的---利润积累。在此,消费为社会整体的目的,而逐利则是资本方面的目的---这是局部目的。 

二 
这个道理应该给当今的我们提供一个深刻的教训:消费需求切不可人为抬升得太过头。比如,中国的“扩大内需”政策切不可搞过头。凡是超出社会与个人经济能力而扩大的消费需求,必定包含着危机的因素,因为这种消费需求是不可能长久维持下去的,这样,在它的刺激下所形成的更大的投资就有可能变成危机的因素。就象美国1920年代,通过信贷消费所刺激起一个庞大的投资,最终演变为大危机、大萧条的因素。 

2 资本主义固有的原因

3. 当时美国经济大萧条美国是怎么解决的

2

当时美国经济大萧条美国是怎么解决的

4. 美国经济大萧条

1929年美国股灾引发经济大萧条
1929—1933年的大萧条是美国和西方世界的一场噩梦,它给美国人留下了痛苦的记忆。目前,美国的失业率创9年来的新高,美国又有人联想起70多年前那场震惊世界的灾难。

“资本主义已经走到尽头了”

在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1920年年中至1921年年末短暂的经济危机后,美国的经济开始复苏,并逐渐趋于繁荣。

这一繁荣造就了一个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却又潜伏着深刻的矛盾。美国农业长期不景气,农村购买力不足,农场主大量破产。此外,工业增长和社会财富的再分配极端不均衡,社会财富越来越集中于少数人手中。

在这个时代,整个美国社会的价值观念都在发生变化。有组织犯罪愈演愈烈,享乐主义和投机活动盛行,政治极端腐败。1920年,民主党总统威尔逊离任。继威尔逊之后的三届共和党总统哈定、柯立芝和胡佛先后执政,这段时间是美国历史上贪污腐败最严重的时期。哈定执政时期,政府内部贪污腐败成风。柯立芝的财政部长梅隆自己就陷入投机行为中。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小阿瑟·施莱辛格后来曾说,美国20年代的实利主义使人最容易产生这样的感觉:“资本主义已经走到尽头了”。

股市崩盘引发危机

由于消费者的购买力不足,导致了美国经济运行中商品增加和资本输出困难,进一步引发了生产过剩和资本过剩。虽然金融巨头在投机行为中获得了高额利润,但大量资金没有被投入再生产过程,而是被投向了能获得更高回报的证券投资领域。

1927年,纽约股市掀起了第一轮狂潮。这一年,股票交易额达到了破天荒的5.75亿股。在1928年年初的几周里,证券市场已成强弩之末,显现出崩盘的隐患。但柯立芝总统和美国财政部采取欺骗宣传的方法,使得股市得以暂时平静。

1928年3月初,随着纽约股市实力最强的一批投机商大批买进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和无线电公司的股票,新一轮投机行为疯狂扩散,股票价格再次疯狂暴涨。这轮狂涨直到1928年6月才略有回落。在此后16个月中,股市时有涨落,但始终未能回到1928年3月以前的水平。

1929年初,股市的狂热已失去控制。9月26日,英格兰银行宣布:为停止黄金外流和保护英镑在国际汇兑中的地位,将再贴现率和银行利率提高6.5%;9月30日,伦敦又从纽约撤回数亿美元,从而诱发了美国股市大幅度下跌。10月15日,纽约股市开始出现大量抛售,但由于大投机商抛售谨慎,市场反应较为平和。

10月24日,纽约证券市场突发崩盘。当天的股票成交量达1289万股。股票价格下降之快,连场内的自动行情收录机都赶不上!人们陷入恐慌之中。这一天,有11名证券市场投机的老手相继自杀。

当天下午,摩根财团联合其他银行业巨头,拿出2.4亿美元联合基金护盘,以高于市场的价格购买股票。在这以后几天里,股票行情逐渐稳定,美国财政部和一些经济学家、银行家和大城市报纸纷纷向公众保证:股票价格的下跌问题不大,应拿出更多的钱用于投资,这样对国家经济是有好处的。10月25日,胡佛总统也发表文告:“美国的基本企业,即商品的生产与分配,是立足于健全和繁荣的基础之上的”,力图以此刺激新一轮投资。

10月28日,也就是胡佛发表文告的第三天,美国股市再次惨跌。1929年10月29日,星期二,美国股市又一次出现大幅度崩盘。据《纽约时报》统计,纽约股市50种股票的平均价格几乎下挫了40档。此后一周之内,美国人在证券交易所内失去的财富竟达100亿美元!

萧条中的美国

股票价格的大幅“跳水”引起美国经济的一系列连锁反应:谷物等交易的价格也一路下滑;铁路货运量大幅减少;钢材价格大跌、棉花价格大跌……

到11月中旬,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价格下降40%以上,证券持有人的损失高达260亿美元,成千上万普通美国人辛劳一生的血汗钱化为乌有。

在“大萧条”中,企业破产l09371家,私营公司纯利润从1929年的84亿美元降为1932年的34亿美元。1931年美国工业生产总指数比1929年下降了53.8%。重工业生产的缩减尤为严重,作为2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标志的钢铁、汽车和建筑等行业的衰退更是明显。

1933年初,前总统柯立芝在死前4天还在哀叹:“举目四望,看不到任何希望。”连一向处世乐观的富兰克林·罗斯福,眼见马里兰银行倒闭时也惊呼道:“不知这座用纸板搭的房子会不会倒塌?”

由于工、农、商业萎缩,到1933年3月,美国完全失业工人达1700万,半失业者不计其数。农民的现金收入从每年162美元下降到48美元,约有101.93万农民破产,沦为佃农、分成制农民和雇农,许多中产阶级也纷纷破产。

危机期间,一方面生产过剩,消费紧缩,导致商品积压;另一方面普通美国人却缺衣少食,生活日益贫困。为了维持农产品的价格,农业资本家和大农场主大量销毁“过剩”产品,用小麦和玉米代替煤炭作燃料,把牛奶倒进密西西比河,使这条河变成“银河”。

由于人们普遍对未来缺乏信心,导致社会道德进一步沦丧,盗窃、斗殴、凶杀案件层出不穷。胡佛总统曾经要求喜剧演员通过给人们以欢笑减轻大家的心理压力,但结果却是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大批取笑他的笑话。如:城市中的无家可归者用木板、旧铁皮、油布甚至牛皮纸搭起了简陋的栖身之所,这种小屋聚集的村落被称为“胡佛村”,流浪汉的要饭袋被叫做“胡佛袋”,由于无力购买燃油而改由畜力拉动的汽车被叫做“胡佛车”,露宿街头长椅上的流浪汉身上盖的报纸被叫做“胡佛毯”。纽约大街流行这样一首儿歌:“梅隆拉响汽笛,胡佛敲起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往地狱里冲!”

据1932年9月《幸福》杂志估计,美国有3400万成年男女和儿童,约占全国总人口的28%的人无法维持生计(1100万户农村人口未计在内),流浪人口达200万,仅纽约一地1931年一年中记录在案的倒毙街头的案件就有2000余起。这一时期出生的儿童身材矮小,后来被称作“萧条的一代”。全美有33万儿童失学,女孩子为了养家糊口冒着怀孕的危险以10美分一次的价格到街上卖淫。由于长期的营养不良,当美国参加二战需要补充大量兵员时,因体质不合格遭淘汰的达40%!

罗斯福就职之日,胡佛送给新政府一句话:“我们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境地,我们无能为力了。”

应对危机的两条道路

这场持续4年之久的“大萧条”使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产生了怀疑。英国著名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在1932年出版的《国际事务概览》第一页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这个伟大、古老、一直是成功的社会的成员们正在自问:西方生命及其成长的长期历程,是不是在他们的时代很可能将到终点?”

面对“大萧条”,西方各国采取了不同的应对策略。德、日、美、英、法等国都出现了法西斯组织。德国纳粹党还在希特勒的策划下夺取了政权。日本也发生了多次军人政变,最终建立了军部法西斯统治。德、日两国再加上“大萧条”前不久登台的意大利墨索里尼法西斯政权,将世界引入了战争的边缘。

“大萧条”引发了美国社会一系列阶级矛盾,斗争浪潮遍布全国。有部分工人、农民和思想激进的知识分子喊出了“学习俄国佬”的口号,极少数人还在国内煽动法西斯化恶浪。当时的美国总统胡佛是一位靠个人奋斗起家的“美国英雄”。他在竞选演说中许诺“美国人家家锅里有两只鸡,家家有两辆汽车”,“要让贫穷从这个国家消失”。但由于胡佛在经济领域顽固奉行自由资本主义经典理论,在随后到来的经济危机中应对无力,从而使他的诺言成了一张永远无法兑付的空头支票。

从1929年担任纽约州长开始,罗斯福便实施了一系列代表美国前进方向的政策,这些政策后来被一并称作“新政”。1933年3月4日,罗斯福终于成为美国第三十二任总统。罗斯福在他的总统就职演说中告诉美国人:“我坚决相信,我们唯一引为恐怖的只是恐怖本身。”

罗斯福洪亮的声音,通过广播网响遍了水深火热的美国:从血汗工厂到凄凉客站;从“胡佛村”到流浪汉的栖身地;从佃农辛苦耕耘的不毛之地到在工厂寒风中哆嗦的衣衫褴褛的人群。加利福尼亚州的打字员在打字机上记下这样一句话:就是罗斯福一把火烧了国会,我们也会大声欢呼说:“好哇,火到底点着了!”

5. 美国经济大萧条和经济危机的原因

先是经济危机,再是因为经济危机引起大萧条的。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危机爆发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大危机的产生不是偶然的,它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性和生产成果的私人占有性的矛盾的恶性发展。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也就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资本主义社会在经历了两次工业革命之后,生产力飞速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这就要求各个生产部门必须密切协作、步调一致,进而形成社会化大生产。但在资本主义社会,由于生产资料归私人所有,少数垄断资本家占有大部分生产资料,他们为了无限制地追求利润,尤其是在经济繁荣时期,不断地扩大再生产。这就势必打破平衡,引发恶性竞争,激化社会生产各个部门之间的矛盾,从而导致新的经济危机爆发。 

②直接原因: 

根据上面的分析,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我们已经明确了,但是这里有个问题: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感受不到的,普通人能够分析出的问题是什么呢?或者说,经济危机发生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呢?是市场供需出现矛盾。人们所能认识到的只是它所表现出来的生产和销售两个环节之间的矛盾。表面上来看,生产出的产品太多,市场需求有限,产品过剩,出现滞销。但产品是真的过剩吗?当然不是。那又是什么原因使供需矛盾逐步激化了呢? 

以经济大危机的首发地美国为例,首先,美国20年代的繁荣建立在不稳定的基础上,少数垄断组织控制着国家的经济命脉,这就造成国民收入分配不均,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一方面,资本家攫取了高额利润,20年代,国民收入的1/3为占人口5%的最富有者所占有;另一方面,广大劳动人民日益相对贫困,1929年,约60%的美国家庭收入仅够维持生活,他们的收入在全国总收入中尚不足24%。这就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造成市场的相对狭小。第二,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20年代后半期,美国市场日益盛行分期付款,以此来刺激消费,造成市场的虚假繁荣。这种繁荣不是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而是一种提前消费的形式,随之而来的必然是消费的疲软。而资本家为眼前利润驱使,盲目扩大生产,使得生产和市场的矛盾日益尖锐。第三,无限制的股票投机活动。当时美国的股票投机活动非常猖獗,不但职业投机者,一些普通的美国人也参与股票的投机,把它作为致富的捷径。人们不但把自己的积蓄全部投入,甚至向银行贷款购买股票,结果造成这一时期股票价格被大幅度哄抬,发展到令人难以相信的极端,股票以其帐面价值的3倍到20倍的价格卖出,这就大大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为货币和信贷系统的崩溃埋下了隐患。1929年10月,以纽约股市的崩溃为开端,引发了一场空前规模的世界性经济大危机。可见,股市投机活动掩盖了生产和销售之间本已尖锐的矛盾,使矛盾激化,直接引发经济危机。 



大约在01年的时候,美联储实行低利率的政策,存贷利率都比较低, 
而当时美国的房市看好,房价一路上涨 
这个时候,一些不吸收公共存款,资本充足率低的房地产金融机构,就贷款给一些欠缺还款能力保障的人,比如没有稳定工作的或收入较低的人 
因为贷款利率低,还款的风险相对较小,而且房价上涨快,即使贷款人还不起钱了,这些金融机构可以通过收回房产作为抵押,将房产卖出去,甚至对于当初借钱买房的人,卖出去的钱还了款,都还有剩余,所以美国人信心大增,大力发扬了这种让人人买得起房的方式 
这些金融机构把带出去的款,作为债权,通过一些包装,卖到了二级市场, 
在二级市场,这些债权又被划分成四个等级,优先级,次优级,次级和股本级 
这个划分是这样的,一旦借钱的人还款,全部用于优先级,当优先级还完了,再还次优级,次优级还完了再还次级等等 
对于股本级,由于风险太高,资本市场(另一些金融机构)又推出一个保证,如果你收不到还款了,我就帮他还,但是你收到了,我收点手续费 
这样一来,这些债权被大大小小的投资银行,基金,对冲机构,保险公司全部买走了 
然而从05年开始,美国的利率上涨,房价下跌,这样一来还不起钱和不愿意还钱的人增加的很快,导致从最初的房贷金融机构到后来的投资银行以及各种基金和商业银行都陆续出现了资金短缺和流动性不足,这种问题并不是刚开始就暴露出来的,在多年的累积时候,在2008年,以本次金融危机的形势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第一波冲击)从最初的房地产金融机构开始(房利美和房地美等 ), 
(第二波冲击)到大量购买了这些债权的投资银行(高盛、摩根士丹利、美林、雷曼和贝尔斯登等) 
(第三波冲击)最后购买信用评级价高的(优先级,次优级等)的保险公司,共同基金,养老基金,商业银行等,也纷纷倒闭(因为这些机构要求安全性,不能购买评级低的债权,但是随着资本市场恶化,本来信用评级高的债权,评级也被下调,他们只能选择卖出 ,然而此时已经卖不出去了) 
造成本次金融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美联储在05年转变实行高利率政策是货币政策的错误选择,以及美国金融工具市场的过度发展,是主要的两个方面

美国经济大萧条和经济危机的原因

6. 美国“大萧条”的原因是什么?

美国“大萧条”的原因是:
1、国际贸易坍塌,美国商品出口当时直接腰斩,这导致了国内需求萎缩。
2、债务和货币压力,当时在拯救大萧条的时候过度放水,所以货币加速贬值,失业又导致人们还不起债务。
3、银行倒闭,美联储允许一些大型对公银行倒闭。货币供应紧张,市场上缺乏流动性,导致许多投资停滞。

美国“大萧条”的政治影响
1、提高了政府对经济的政策参与性,即凯恩斯主义;
2、以关税的形式强化了经济的民族主义;
3、右翼思潮兴起。大萧条相对于其他单一原因来说是最能够解释为什么在1932年到1938年之间欧洲大陆和拉丁美洲各国政治逐渐右翼化。
4、使德国、日本为了摆脱大萧条开始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与法西斯主义道路。

7. 美国经济大萧条在那一年

在1929年 下面是凤凰网发表的一片报道
1929年美国股灾引发经济大萧条
1929—1933年的大萧条是美国和西方世界的一场噩梦,它给美国人留下了痛苦的记忆。目前,美国的失业率创9年来的新高,美国又有人联想起70多年前那场震惊世界的灾难。
“资本主义已经走到尽头了”
在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1920年年中至1921年年末短暂的经济危机后,美国的经济开始复苏,并逐渐趋于繁荣。
这一繁荣造就了一个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却又潜伏着深刻的矛盾。美国农业长期不景气,农村购买力不足,农场主大量破产。此外,工业增长和社会财富的再分配极端不均衡,社会财富越来越集中于少数人手中。
在这个时代,整个美国社会的价值观念都在发生变化。有组织犯罪愈演愈烈,享乐主义和投机活动盛行,政治极端腐败。1920年,民主党总统威尔逊离任。继威尔逊之后的三届共和党总统哈定、柯立芝和胡佛先后执政,这段时间是美国历史上贪污腐败最严重的时期。哈定执政时期,政府内部贪污腐败成风。柯立芝的财政部长梅隆自己就陷入投机行为中。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小阿瑟·施莱辛格后来曾说,美国20年代的实利主义使人最容易产生这样的感觉:“资本主义已经走到尽头了”。
股市崩盘引发危机
由于消费者的购买力不足,导致了美国经济运行中商品增加和资本输出困难,进一步引发了生产过剩和资本过剩。虽然金融巨头在投机行为中获得了高额利润,但大量资金没有被投入再生产过程,而是被投向了能获得更高回报的证券投资领域。
1927年,纽约股市掀起了第一轮狂潮。这一年,股票交易额达到了破天荒的5.75亿股。在1928年年初的几周里,证券市场已成强弩之末,显现出崩盘的隐患。但柯立芝总统和美国财政部采取欺骗宣传的方法,使得股市得以暂时平静。
1928年3月初,随着纽约股市实力最强的一批投机商大批买进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和无线电公司的股票,新一轮投机行为疯狂扩散,股票价格再次疯狂暴涨。这轮狂涨直到1928年6月才略有回落。在此后16个月中,股市时有涨落,但始终未能回到1928年3月以前的水平。
1929年初,股市的狂热已失去控制。9月26日,英格兰银行宣布:为停止黄金外流和保护英镑在国际汇兑中的地位,将再贴现率和银行利率提高6.5%;9月30日,伦敦又从纽约撤回数亿美元,从而诱发了美国股市大幅度下跌。10月15日,纽约股市开始出现大量抛售,但由于大投机商抛售谨慎,市场反应较为平和。
10月24日,纽约证券市场突发崩盘。当天的股票成交量达1289万股。股票价格下降之快,连场内的自动行情收录机都赶不上!人们陷入恐慌之中。这一天,有11名证券市场投机的老手相继自杀。
当天下午,摩根财团联合其他银行业巨头,拿出2.4亿美元联合基金护盘,以高于市场的价格购买股票。在这以后几天里,股票行情逐渐稳定,美国财政部和一些经济学家、银行家和大城市报纸纷纷向公众保证:股票价格的下跌问题不大,应拿出更多的钱用于投资,这样对国家经济是有好处的。10月25日,胡佛总统也发表文告:“美国的基本企业,即商品的生产与分配,是立足于健全和繁荣的基础之上的”,力图以此刺激新一轮投资。
10月28日,也就是胡佛发表文告的第三天,美国股市再次惨跌。1929年10月29日,星期二,美国股市又一次出现大幅度崩盘。据《纽约时报》统计,纽约股市50种股票的平均价格几乎下挫了40档。此后一周之内,美国人在证券交易所内失去的财富竟达100亿美元!
萧条中的美国
股票价格的大幅“跳水”引起美国经济的一系列连锁反应:谷物等交易的价格也一路下滑;铁路货运量大幅减少;钢材价格大跌、棉花价格大跌……
到11月中旬,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价格下降40%以上,证券持有人的损失高达260亿美元,成千上万普通美国人辛劳一生的血汗钱化为乌有。
在“大萧条”中,企业破产l09371家,私营公司纯利润从1929年的84亿美元降为1932年的34亿美元。1931年美国工业生产总指数比1929年下降了53.8%。重工业生产的缩减尤为严重,作为2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标志的钢铁、汽车和建筑等行业的衰退更是明显。
1933年初,前总统柯立芝在死前4天还在哀叹:“举目四望,看不到任何希望。”连一向处世乐观的富兰克林·罗斯福,眼见马里兰银行倒闭时也惊呼道:“不知这座用纸板搭的房子会不会倒塌?”
由于工、农、商业萎缩,到1933年3月,美国完全失业工人达1700万,半失业者不计其数。农民的现金收入从每年162美元下降到48美元,约有101.93万农民破产,沦为佃农、分成制农民和雇农,许多中产阶级也纷纷破产。
危机期间,一方面生产过剩,消费紧缩,导致商品积压;另一方面普通美国人却缺衣少食,生活日益贫困。为了维持农产品的价格,农业资本家和大农场主大量销毁“过剩”产品,用小麦和玉米代替煤炭作燃料,把牛奶倒进密西西比河,使这条河变成“银河”。
由于人们普遍对未来缺乏信心,导致社会道德进一步沦丧,盗窃、斗殴、凶杀案件层出不穷。胡佛总统曾经要求喜剧演员通过给人们以欢笑减轻大家的心理压力,但结果却是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大批取笑他的笑话。如:城市中的无家可归者用木板、旧铁皮、油布甚至牛皮纸搭起了简陋的栖身之所,这种小屋聚集的村落被称为“胡佛村”,流浪汉的要饭袋被叫做“胡佛袋”,由于无力购买燃油而改由畜力拉动的汽车被叫做“胡佛车”,露宿街头长椅上的流浪汉身上盖的报纸被叫做“胡佛毯”。纽约大街流行这样一首儿歌:“梅隆拉响汽笛,胡佛敲起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往地狱里冲!”
据1932年9月《幸福》杂志估计,美国有3400万成年男女和儿童,约占全国总人口的28%的人无法维持生计(1100万户农村人口未计在内),流浪人口达200万,仅纽约一地1931年一年中记录在案的倒毙街头的案件就有2000余起。这一时期出生的儿童身材矮小,后来被称作“萧条的一代”。全美有33万儿童失学,女孩子为了养家糊口冒着怀孕的危险以10美分一次的价格到街上卖淫。由于长期的营养不良,当美国参加二战需要补充大量兵员时,因体质不合格遭淘汰的达40%!
罗斯福就职之日,胡佛送给新政府一句话:“我们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境地,我们无能为力了。”
应对危机的两条道路
这场持续4年之久的“大萧条”使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产生了怀疑。英国著名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在1932年出版的《国际事务概览》第一页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这个伟大、古老、一直是成功的社会的成员们正在自问:西方生命及其成长的长期历程,是不是在他们的时代很可能将到终点?”
面对“大萧条”,西方各国采取了不同的应对策略。德、日、美、英、法等国都出现了法西斯组织。德国纳粹党还在希特勒的策划下夺取了政权。日本也发生了多次军人政变,最终建立了军部法西斯统治。德、日两国再加上“大萧条”前不久登台的意大利墨索里尼法西斯政权,将世界引入了战争的边缘。
“大萧条”引发了美国社会一系列阶级矛盾,斗争浪潮遍布全国。有部分工人、农民和思想激进的知识分子喊出了“学习俄国佬”的口号,极少数人还在国内煽动法西斯化恶浪。当时的美国总统胡佛是一位靠个人奋斗起家的“美国英雄”。他在竞选演说中许诺“美国人家家锅里有两只鸡,家家有两辆汽车”,“要让贫穷从这个国家消失”。但由于胡佛在经济领域顽固奉行自由资本主义经典理论,在随后到来的经济危机中应对无力,从而使他的诺言成了一张永远无法兑付的空头支票。
从1929年担任纽约州长开始,罗斯福便实施了一系列代表美国前进方向的政策,这些政策后来被一并称作“新政”。1933年3月4日,罗斯福终于成为美国第三十二任总统。罗斯福在他的总统就职演说中告诉美国人:“我坚决相信,我们唯一引为恐怖的只是恐怖本身。”
罗斯福洪亮的声音,通过广播网响遍了水深火热的美国:从血汗工厂到凄凉客站;从“胡佛村”到流浪汉的栖身地;从佃农辛苦耕耘的不毛之地到在工厂寒风中哆嗦的衣衫褴褛的人群。加利福尼亚州的打字员在打字机上记下这样一句话:就是罗斯福一把火烧了国会,我们也会大声欢呼说:“好哇,火到底点着了!”

美国经济大萧条在那一年

8. 美国经济大萧条的时候,给世界经济带来了什么影响?

1929年10月29日,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股票市场彻底崩盘。人们将这一天称之为“黑色星期二”,标志着经济大萧条的开始。这场史无前例的经济危机很快就席卷全球,许多世界强国都未能在这场危机中“独善其身”,从而引发了一系列意想不到的后果。

从经济层面来说,美国陷入了长达10年之久的经济衰退期,企业倒闭,银行破产,工人失业,社会动荡不安。从政治层面来说,身为共和党人的美国总统赫伯特·胡佛因对大萧条应对不力而下台,民主党人富兰克林·罗斯福取而代之。从此,美国民主党开始了近50年之久的执政期。直到1980年共和党人罗纳德·里根荣登总统宝座,才改变了这一局面。
从世界范围内来看,阿道夫·希特勒和其所领导的纳粹党(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迅速崛起,成为德国第二大党。1932年,希特勒在总统竞选中屈居第二。1933年,希特勒被任命为德国总理。为了转嫁经济危机,德意日选择了对外侵略与扩张的战争之路,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长期以来,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一直想找到导致这场大萧条爆发的真正原因,并在这一问题上争论不休。那么,真相到底是什么?如果我们回顾历史,放眼世界,就会发现,这场经济大萧条并不是由某一个单一原因造成的。它是一系列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01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1917年9月,美国加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战结束之后,作为战胜国,美国从中获得了巨大的利益,就业岗位和商品出口都大幅增加,美国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飞速发展,人们将这段时期称之为“咆哮的二十年代”。美国也由此成为战后重建的主要债权国和出资国。
而作为战败国,德国背上了巨额战争赔款的沉重负担。英国和法国也需要重建。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银行非常愿意向他们提供贷款。然而,当纽约股票市场崩溃之后,美国消费者纷纷跑到银行,想取回自己的存款,从而引发了挤兑狂潮。于是,美国银行不仅停止了对外贷款的发放,而且还想拿回之前自己贷出去的钱。这给还没有从一战中完全恢复过来的欧洲国家的经济带来了压力,并最终导致了全球经济的衰退。
02 美国联邦储备银行提高利率
1913年,由美国国会建立的联邦储备银行成为了美国的中央银行,被授权发行联邦储备券,为美国创造纸币供应。美联储间接设定利率,因为它以基本利率向商业银行贷款。在1928年和1929年间,美联储提高了利率,试图遏制华尔街的投机行为,也就是所谓的“泡沫”。经济学家布拉德•德隆认为,美联储“做过头了”,企业因为无法获得商业贷款,结果导致了经济衰退。此外,在纽约股市崩盘之后,美联储依旧“按兵不动”,它没有使用公开市场操作来防止货币供应量下降。在公共政策层面,对于银行或企业,还没有“大到不能倒”的概念。
03 美国纽约股市崩盘
在美国纽约股市崩盘之前,一度经历了长达五年的大牛市,这波行情在1929年9月3日达到了顶峰。10月24日,一股紧张不安的情绪开始在投资者之间蔓延,有人开始陆续抛售看上去估值远超他们心理预期的股票,这引发了连锁反应,抛售的人越来越多,当天的交易量竟然达到创了纪录的1290万股,被称为“黑色星期四”。
五天后,也就是到了10月29日——史称“黑色星期二”,又一波恐慌情绪席卷了华尔街,人们继续抛售,股价直线下跌,当天的交易量达到了1600万股,再创历史新高。当天的股票市值一举蒸发掉了140亿美元,数百万股股票最终变得一文不值。那些以“保证金”,也就是借来的钱购买股票的投资者彻底破产,许多人丧失了包括房屋在内的抵押品的赎回权,由此变得无家可归。全球范围内对金本位的坚持,使世界各国加入了一个固定的货币兑换体系,这使得美国的经济困境蔓延到了世界各地,尤其是欧洲。

04 贸易保护主义盛行
在历史上,美国的关税政策几经变更。早在1913年,美国国会就通过了《安德伍德-西蒙斯关税法案》,大幅降低了关税。而到了1921年,美国国会又通过了《紧急关税法案》,结束了这一尝试。1922年,《福特-麦肯伯关税法案》颁布,将关税提高到了高于1913年的水平。它还授权总统将关税调整50%,以平衡国内外的生产成本。
1928年,胡佛以提高关税为竞选纲领,旨在保护农民免受欧洲的竞争。1930年,国会通过了《斯姆特·霍利关税法》。尽管许多经济学家反对,胡佛还是签署了该法案。关税本身并不太可能导致大萧条,但它们助长了全球贸易保护主义。从1929年到1934年,世界贸易下降了66%。
05 银行大批倒闭
1929年的时候,美国一共有银行25568家,而大萧条开始之后,到了1933年,这一数字骤降到了14771家。在此期间,美国个人和企业的储蓄从1929年的153亿美元下降到1933年的23亿美元。银行骤减,信贷紧缩,工资变少,消费不足。这就是“消费太少”理论,许多人认为这是美国经济大萧条的重要原因,甚至是唯一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