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股市博弈讲的是什么?

2024-05-17

1. 走近股市博弈讲的是什么?

如果你在炒股,也许你会听到或读到一种安慰:“人们在股市中可以得到的不仅是金钱,还能得到很多别的东西。”这种言论颇像传销商们所炮制出的一种说法,所谓传销不仅是为了赚钱,传销可以给人以热情、活力、社交才能,使人结交很多朋友,帮助人走上成功的人生之路云云。其实这类说法都是美丽精致的谎言。
说它美丽,因为它给人以希望,能够安慰受伤者,把人从情绪低落中拯救出来,股民实在是太需要这种安慰了;说它精致,因为它确有道理,站在人生的高度来衡量,人们从股市中得到的其他东西确实可能是比金钱更有价值的;说它是谎言,因为说到底这是一种自觉或不自觉的恶意欺骗,它掩盖矛盾,转移目标,把人的注意力从股市博弈的根本问题上转移开,结果是使人脱离现实,麻痹斗志,搞不懂该以何种心态参与竞局,被解除了武装。
股民真正需要的不是无益的安慰,而是擦亮其眼睛,清醒其头脑,坚定其意志。人在股市,就应该把别的都忘掉,自觉地按股市的逻辑来思考和行动,既然股市是以金钱作为衡量胜负的唯一标准,股民就应该以金钱盈亏作为操作的唯一依据。他们的目的很简单,目标就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

走近股市博弈讲的是什么?

2. 博弈论讲什么?

你看到整条街的包子都卖5毛钱一个,还可以赚1毛钱。于是你也做包子出来卖,你计划卖4毛8一个,只赚8分钱。这样肯定所有的人都会来你这里买包子,所以你就发了。然而后来你发现,没多久其它店铺的包子也卖4毛8了。 这就叫:博弈论

3. 博弈论讲的是什么

博弈论讲的是二人在平等的对局中各自利用对方的策略变换自己的对抗策略,达到取胜的目的。

博弈论(game theory)又称为对策论,原是一种数学的运筹学方法,20世纪40年代被应用到经济学中,用来分析经济和贸易竞争。20世纪50年代以后,博弈论被广泛的应用到国际政治的研究领域中。
最常见的国际政治博弈论模型有“懦夫游戏”(chicken game)、“囚徒困境”、“针对不平等的威胁对策”和“协调对弈”等。在西方学者看来,博弈论模型能够为他们提供一种借以分析国家间安全问题和经济问题的方法。

理论历史:
博弈论是二人在平等的对局中各自利用对方的策略变换自己的对抗策略,达到取胜的目的。博弈论思想古已有之,中国古代的《孙子兵法》等著作就不仅是一部军事著作,而且算是最早的一部博弈论著作。
博弈论最初主要研究象棋、桥牌、赌博中的胜负问题,人们对博弈局势的把握只停留在经验上,没有向理论化发展。
博弈论考虑游戏中的个体的预测行为和实际行为,并研究它们的优化策略。近代对于博弈论的研究,开始于策梅洛(Zermelo),波莱尔(Borel)及冯诺依曼(von Neumann)。
1928年,冯诺依曼证明了博弈论的基本原理,从而宣告了博弈论的正式诞生。1944年,冯诺依曼和摩根斯坦共著的划时代巨著《博弈论与经济行为》将二人博弈推广到n人博弈结构并将博弈论系统地应用于经济领域,从而奠定了这一学科的基础和理论体系。

博弈论讲的是什么

4. 什么是博弈论分析

你看到整条街的包子都卖5毛钱一个,还可以赚1毛钱。于是你也做包子出来卖,你计划卖4毛8一个,只赚8分钱。这样肯定所有的人都会来你这里买包子,所以你就发了。然而后来你发现,没多久其它店铺的包子也卖4毛8了。 这就叫:博弈论

5. 股市博弈论的介绍

股市博弈论是一种把股市看成一个竞局,投资人处于博弈对抗中,投资决策是一个博弈计算过程。

股市博弈论的介绍

6. 股市博弈论

对于我们这些小散而言,我们需要弄明白的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们究竟应该怎么在股市生存?
  
  
 很多人一直会有个错觉,总觉得主力就是盯着自己收割。
  
 其实作为一个小散,主力是不会费心费力去收割我们的,因为我们的资金量不足以成为主力资金的对手,所以,股市中,任何时候,我们跟主力的关系肯定都不是对立的关系。
  
 股市中,只会分为两个力量的博弈:多方和空方。
  
 博弈本意是:下棋。
  
 引申义是:在一定条件下,遵守一定的规则,一个或几个拥有绝对理性思维的人或团队,从各自允许选择的行为或策略进行选择并加以实施,并从中各自取得相应结果或收益的过程。有时候也用作动词,特指选择的行为或策略进行选择并加以实施的过程。
  
 一个完整的博弈应当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博弈的参加者,即博弈过程中独立决策、独立承担后果的个人和组织;第二,博弈信息,即博弈者所掌握的对选择策略有帮助的情报资料;第三,博弈方可选择的全部行为或策略的集合;第四,博弈的次序,即博弈参加者做出策略选择的先后;第五,博弈方的收益,即各博弈方做出决策选择后的所得和所失。
  
 所以,对于我们小散而言,我们需要明确目标,我们应该是看多还是看空,看多的时候就跟随多方,看空的时候跟随空方,也就是空仓等待。
  
 从博弈的角度而言,多空双方在进入股市之前,就已经制定好策略和预期达到的收益了。
  
 首先,一只股票被多空双方同时盯上了,空方觉得这只股票会下跌,就会做空,多方觉得会上涨,就会做多。
  
 此时作为散户的我们在围观的时候,就会发现,这只股票忽上忽下,股价涨涨跌跌,但是就是并没有明显的上涨或者下跌的确定趋势。
  
 大多数时候,此时的股票状态是横盘震荡,一旦股票涨的多了,空方立马卖出,让自己可以赚取更多的盈利,相反,一旦股票下跌,多方立马买,因为觉得未来会涨的更多。
  
 当多方占据上风的时候,空方节节败退,股价一路下跌,但是一路会有人在偷偷买入,终于在不久的将来,空方彻底放弃,以撤退告终,此时,多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占领,股票必定会走出一波上涨趋势。
  
 反之亦然,当多方的力量衰竭之时,就是空方力量占领上方之时,就跟古时候双方作战一样的情形,如果双方力量势均力敌,那么直接开战的可能性很小,大部分时候,双方都会采取分散兵力,各个击破的方式。
  
 多方会带领一小路先头部队试试水,究竟市场能不能如我所愿的配合我这次的进攻,一举打败空方。
  
 市场不配合,并且空方力量也不容小觑,一击不中,那么,赶紧回来,保存实力,等待下次机会。
  
 所以,很多时候,股票盘整就是多空双方各自在积蓄自己的力量,等待下一次的进攻。
  
 如果多方连续进攻几次,都没法打败空方,不得已进行撤退,那么此时,股票也会经历从高价慢慢滞涨,慢慢下跌的一个趋势,此时此刻,空方的力量已经占据上风,需要立马撤退。
  
 股市中,看清楚多空双方的博弈才能明白未来股票运动的方向。

7. 负和博弈的股票市场中的例子与评论

 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决定从2007年5月30日起,调整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由1‰升为3‰。即对买卖、继承、赠与所书立的A股、B股股权转让书据,由立据双方当事人分别按3‰的税率缴纳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上一次印花税调整发生在2005年1月,从2‰调整为1‰。当时,中国股市正在低谷徘徊,1‰的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也创下新低。此后,在股权分置改革成功、投资者信心恢复等因素的推动下,中国股市步入了一轮前所未有的牛市。进入5月,上证指数上攻至4000点,此后在4000点上下有所调整。期间央行加息、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证监会加大对违规操作的查处力度,并几次三番警示股市风险,但牛市故我,多重手段都未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5月29日,上证综指最高上探4335.96点。但印花税一经上调,市场连日大幅下挫。6月4日,沪深两市更分别以单日下跌330.34点和964.23点创下单日下跌点数历史记录。6月5日起,股市重拾升势,四天以来基本保持连日上涨的态势。6月8日,沪综指收于3913.14点,较前一交易日微涨0.57%。 经济学家谢国忠认为,中国股市现阶段在流通中的股票只有总股本的三分之一左右。因此,流通股票所对应的上市公司盈利只相当于每个交易日5.67亿元。中国股民付出的交易费用比企业盈利还多出67%,这比赌博的赔率更大。按照国际惯例,赌场必须保证玩家48%的胜率,但在中国股市,类似的赢面仅为40%。他解释说,投资者购买股票,实际上是购买股权的盈利。交易费用是否过高,应当以盈利为判断标准。A股上市公司的盈利水平大约为每年4000亿元,也就是每个交易日17亿元。在印花税上调之前,中国投资者已经把他们所购买到的盈利的56%都上缴了。在香港和纽约这样的正常市场,这一比率应当低于5%。即使在那些经历过经济泡沫的国家,交易费用占企业盈利的比例也只有20%-30%。在一个充满泡沫的市场中,驱动市场的通常不是投资者而是投机者。投机者买入股票不是为了获得上市公司利润,而是为了追求短期价差。今年以来,中国股市的平均股价已经翻番,市场指数则曾上涨了60%。股票每月的平均涨幅都超过10%,流通股票每月平均换手2.5次,交易费用为每月0.9%。这样,投机者的盈利大约相当于交易费用的11倍。如果上涨势头在短期内保持下去,投机就将持续。谈到中国政府近日提高印花税的举措,他说,这是一项相当严厉的手段。2007年前四个月,政府每个交易日日均印花税收入达到5.3亿元,再加上券商每日佣金收入4.2亿元,市场平均每天付出的交易费用达9.5亿元。如果成交量还保持在目前水平的话,印花税率上调将使交易费用每天增加10.6亿元,相当于调整前的两倍。在一个正常的市场里,这样的政策足以使市场降温。但是,中国的市场远称不上正常,而投资者付出的交易费用原本就已经高得离谱。从投机者角度看,上调印花税的威慑力似乎还不够。交易费用达到此前的两倍多,但他们的预期收益仍然相当于交易费用的5倍,收益可能会逊于以往,但仍然足够可观。如果有足够多的投机者相信这一逻辑,泡沫在短期内就会是自我实现的。他尖锐地指出,泡沫顶多是一个零和博弈。在赌场里,每个人都明白这是一场零和游戏,你输即我赢。在股市泡沫中,股票就是筹码,而股票的价格可以持续上涨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内,由于所有股票的名义价格都在上涨,每个人都成为赢家。但当泡沫破裂时,股价会回落到以前的水平。因此,长期来看,股市泡沫是零和博弈。而由于浪费资源和盲目投资,它往往会成为负和博弈。 在相当长时间内,股市泡沫能够给人们带来一种人人都是赢家的幻觉,这会吸引更多的人进入股市。如果人们是完全理性的,泡沫就不会发生。但是,泡沫却不断发生,而且在大多数国家都发生过。当有足够多的人相信自己要交好运,市场又有充足的流动性时,泡沫就应运而生了。

负和博弈的股票市场中的例子与评论

8. 博弈论主要讲什么?

博弈论(Game Theory),有时也称为对策论,或者赛局理论,是研究具有斗争或竞争性 质现象的理论和方法,它是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既是现代数学的一个新分支,也是运筹学的一个重要学科。目前在生物学、经济学、国际关系学、计算机科学、 政治学、军事战略和其他很多学科都有广泛的应用。主要研究公式化了的激励结构(游戏或者博弈(Game))间的相互作用,是研究具有斗争或竞争性质现象的数学理论和方法,也是运筹学的一个重要学科。 

  博弈论考虑游戏中的个体的预测行为和实际行为,并研究它们的优化策略。 表面上不同的相互作用可能表现出相似的激励结构(incentive structure),所以他们是同一个游戏的特例。其中一个有名有趣的应用例子是囚徒困境悖论(Prisoner's dilemma)。 

  具有竞争或对抗性质的行为成为博弈行为。在这类行为中,参加斗争或竞争的各方各自具有不同的目标或利益。为了达到各自的目标和利益,各方必须考虑对手的各种可能的行动方案,并力图选取对自己最为有利或最为合理的方案。比如日常生活中的下棋,打牌等。博弈论就是研究博弈行为中斗争各方是否存在着最合理的行为方案,以及如何找到这个合理的行为方案的数学理论和方法。 

  生物学家使用博弈理论来理解和预测进化论的某些结果。例如:John Maynard Smith 和George R. Price 在1973年发表于Nature上的论文中提出的“evolutionarily stable strategy”的这个概念就是使用了博弈理论。还可以参见演化博弈理论(evolutionary game theory)和行为生态学(behavioral ecology)。 

  博弈论也应用于数学的其他分支,如概率、统计和线性规划等。
博弈论思想古已有之,我国古代的《孙子兵法》就不仅是一部军事著作,而且算是最早的一部博弈论专著。博弈论最初主要研究象棋、桥牌、赌博中的胜负问题,人们对博弈局势的把握只停留在经验上,没有向理论化发展,正式发展成一门学科则是在20世纪初。 

  对于博弈论的研究,开始于策墨洛(Zermelo,1913)、波雷尔(Borel,1921)及冯·诺伊曼(von Neumann, 1928),后来由冯·诺伊曼和奥斯卡·摩根斯坦(von Neumann and Morgenstern,1944,1947)首次对其系统化和形式化(参照Myerson, 1991)。随后约翰·福布斯·纳什(John Forbes Nash Jr., 1950, 1951)利用不动点定理证明了均衡点的存在,为博弈论的一般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塞尔顿、哈桑尼的研究也对博弈论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今天博弈论已发展成一门较完善的的学科。 

  当代博弈论的“三大家”和“四君子” 

  "三大家" 包括约翰·福布斯·纳什、约翰·C·海萨尼以及莱因哈德·泽尔腾。这三人同时因为他们对博弈论的突出贡献而获得1994年的瑞典银行经济学奖(也称诺贝尔经济学奖)。 

  "四君子" 包括罗伯特·J·奥曼、肯·宾摩尔、戴维·克瑞普斯以及阿里尔·鲁宾斯坦。 
博弈要素: 

  (1)局中人(players):在一场竞赛或博弈中,每一个有决策权的参与者成为一个局中人。只有两个局中人的博弈现象称为“两人博弈”,而多于两个局中人的博弈称为 “多人博弈”。 

  (2)策略(strategiges):一局博弈中,每个局中人都有选择实际可行的完整的行动方案,即方案不是某阶段的行动方案,而是指导整个行动的一个方案,一个局中人的一个可行的自始至终全局筹划的一个行动方案,称为这个局中人的一个策略。如果在一个博弈中局中人都总共有有限个策略,则称为“有限博弈”,否则称为“无限博弈”。 

  (3)得失(payoffs):一局博弈结局时的结果称为得失。每个局中人在一局博弈结束时的得失,不仅与该局中人自身所选择的策略有关,而且与全局中人所取定的一组策略有关。所以,一局博弈结束时每个局中人的“得失”是全体局中人所取定的一组策略的函数,通常称为支付(payoff)函数。 

  (4)次序(orders):各博弈方的决策有先后之分,且一个博弈方要作不止一次的决策选择,就出现了次序问题;其他要素相同次序不同,博弈就不同。 

  (5)博弈涉及到均衡:均衡是平衡的意思,在经济学中,均衡意即相关量处于稳定值。在供求关系中,某一商品市场如果在某一价格下,想以此价格买此商品的人均能买到,而想卖的人均能卖出,此时我们就说,该商品的供求达到了均衡。所谓纳什均衡,它是一稳定的博弈结果。 

  纳什均衡(Nash Equilibrium):在一策略组合中,所有的参与者面临这样一种情况,当其他人不改变策略时,他此时的策略是最好的。也就是说,此时如果他改变策略他的支付将会降低。在纳什均衡点上,每一个理性的参与者都不会有单独改变策略的冲动。纳什均衡点存在性证明的前提是“博弈均衡偶”概念的提出。所谓“均衡偶”是在二人零和博弈中,当局中人A采取其最优策略a*,局中人B也采取其最优策略b*,如果局中人仍采取b*,而局中人A却采取另一种策略a,那么局中人A的支付不会超过他采取原来的策略a*的支付。这一结果对局中人B亦是如此。 

  这样,“均衡偶”的明确定义为:一对策略a*(属于策略集A)和策略b*(属于策略集B)称之为均衡偶,对任一策略a(属于策略集A)和策略b(属于策略集B),总有:偶对(a, b*)≤偶对(a*,b*)≤偶对(a*,b)。 

  对于非零和博弈也有如下定义:一对策略a*(属于策略集A)和策略b*(属于策略集B)称为非零和博弈的均衡偶,对任一策略a(属于策略集A)和策略 b(属于策略集B),总有:对局中人A的偶对(a, b*) ≤偶对(a*,b*);对局中人B的偶对(a*,b)≤偶对(a*,b*)。 

  有了上述定义,就立即得到纳什定理: 

  任何具有有限纯策略的二人博弈至少有一个均衡偶。这一均衡偶就称为纳什均衡点。 

  纳什定理的严格证明要用到不动点理论,不动点理论是经济均衡研究的主要工具。通俗地说,寻找均衡点的存在性等价于找到博弈的不动点。 

  纳什均衡点概念提供了一种非常重要的分析手段,使博弈论研究可以在一个博弈结构里寻找比较有意义的结果。 

  但纳什均衡点定义只局限于任何局中人不想单方面变换策略,而忽视了其他局中人改变策略的可能性,因此,在很多情况下,纳什均衡点的结论缺乏说服力,研究者们形象地称之为“天真可爱的纳什均衡点”。 

  塞尔顿(R·Selten)在多个均衡中剔除一些按照一定规则不合理的均衡点,从而形成了两个均衡的精炼概念:子博弈完全均衡和颤抖的手完美均衡。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