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商誉减值,对公司和企业有什么影响呢?

2024-05-14

1. 什么是商誉减值,对公司和企业有什么影响呢?

商誉减值就是对公司和企业的商业名誉进行了一定的减分。这种减分会直接导致公司的业务和企业的形象。所以如果一个公司和企业想要走得长远,一定要对自己的企业形象做好管理,不要做一些会使自己公司和企业的形象受伤害的事情。拓展资料商誉减值是指对企业在合并中形成的商誉进行减值测试后,确认相应的减值损失。商誉作为企业的一项资产,是指企业获取正常盈利水平以上收益(即超额收益)的一种能力,是企业未来实现的超额收益的现值。商誉具体表现为在企业合并中购买企业支付的买价超过被购买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的部分。 资产减值是指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所形成的价值的减少,资产减值意味着现时资产预计给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比原来入账时所预计的要低。当资产发生减值时,按照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应该按降低后的资产价值记账,以释放风险,因此会计上对资产减值进行确认和计量的实质就是对资产价值的再确认、再计量。对于商誉而言,往往面临着可能发生减值的问题,经常需要对商誉的价值进行再确认、再计量。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包括商誉在内的资产减值的会计确认和计量问题,并不是基于传统会计中对实际发生的交易的确认和计量,而是更多地立足于眼前,着眼于未来,只要造成资产价值减少的迹象已经存在,只要资产价值的减损能够予以可靠的计量,只要对于决策具有相关性,就应当确认该资产价值的减少。所谓减值的确认范围,就是指对单项资产或资产组合的价值状况进行减值确认。国际上通行的惯例是:如果存在资产可能减值的迹象,应估计单个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如果不可能估计单个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则应确定资产所属的资产组的可收回金额。对于商誉而言,由于其不能独立于其他资产或资产组来为企业带来现金流量,所以作为单个资产的商誉,其可收回金额是无法确定的,因此商誉必须结合与其相关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进行减值测试。

什么是商誉减值,对公司和企业有什么影响呢?

2. 商誉减值,对公司的生产经营会有什么影响?

公司的信誉就是企业的生命,商誉减值公司的生产经营会受到巨大的冲击。一个公司有个很好的信誉,其他的合作伙伴才敢和这个公司进行商品交易,公司有了很好的信誉才能赢得顾客的信任,才能把自己生产的商品卖到顾客的手中,现在大部分上市的企业都有很好的商业信誉,形成了品牌效应之后就是一笔无形的巨大财富,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来到自己的身边,所以现在市场上很多的公司核心竞争力就是他们的本身的信誉,而信誉主要就体现在商品的质量上。

你对顾客的承诺,对合作伙伴的承诺一定要说到做到。现在都是很现实的社会,没有人再相信嘴巴说的话,主要看你的实际行动。如果你对客户对合作伙伴无法完成你自己曾经做出的承诺,也许一次两次别人可以容忍这样的行为,但是做多次的欺骗会严重影响公司的本身信誉。

商品的质量、企业高管的行为、整体的环境市场等等都在影响着公司的信誉。我们从刘强东的这次事件当中就可以看出来信誉对一个公司是多么的重要,刘强东是京东集团绝对的核心人物,他手里有着京东集团50%以上的股份,自己担当着京东集团很多的重要职务,在美国的绯闻事件出来之后,京东的市值一晚上就蒸发了500亿,也就是京东这样的商业帝国可以承受这样的损失,如果是一些小公司,早已经就退出市场了。

刘强东作为京东集团最大的持股人,他的个人形象就代表着公司的信誉。他的个人形象出了问题,公司的信誉也会严重的下滑,影响到京东集团整体的生产经营,所以现在所有的公司都在不利维持着公司的信誉。

3. 商誉减值对上市公司的影响

商誉减值对后续利润增速、ROE变化路径影响的逻辑推演      国信策略组 燕翔、战迪、许茹纯、朱成成      近期上市公司由于“商誉减持”问题而造成的业绩大幅下滑频繁出现,本文讨论了上市公司商誉减值会计处理的几点规则要点,并在次基础上着重分析了上市公司进行商誉减持后,文中我们使用了大量案例和数值分析的方法,对于企业后续盈利增速以及ROE的影响和变化路径进行了分析:      一、上市公司商誉减值会计处理的几点规则讨论      上市公司的巨量商誉是从哪里来的      没有合并就没有商誉。商誉只产生于企业合并过程,体现财务报表上,它是合并方支付的对价超过被合并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根据会计准则,该项经济利益可能由于购买的可辨认资产的协同作用而形成,这些资产在单个考虑时并不符合在财务报表中确认的标准(暨如果没有合并,则不构成企业资产),而合并时的购买方在购买企业时为之作出支出。      从“商誉”到“商誉减值”的会计处理      至少每年年底进行“减值测试”,如需减值,则构成利润表上的“资产减值损失”。企业合并所形成的商誉,至少应当在每年年度终了时进行减值测试。由于商誉难以独立产生现金流,所以商誉应当结合与其相关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进行减值测试。相关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应当是能够从企业合并的协同效应中受益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但不应当大于企业所确定的报告分部。      商誉减值会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产生什么影响      利润表上减少当期利润,资产负债表上减少非流动资产、总资产、净资产。企业在对包含商誉的相关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进行减值测试时,应当先对不包含商誉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进行减值测试,计算可收回金额,并与相关账面价值相比较,确认相应的减值损失,然后再对包含商誉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进行减值测试,比较这些相关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的账面价值和可收回金额,如果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应当就其差额确认减值损失。      商誉减值是否属于非经常性损益      不属于,因此商誉减值既影响实际利润,也影响扣非利润。根据证监会的相关规定,上市公司因并购重组产生的商誉,其减值与企业的其他长期资产(例如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减值性质相同,属于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产生,应作为企业的经常性损益。      商誉的减值一旦发生后续不得转回      大家都知道通过应收账款的坏账准备计提和转回,企业可以进行一定的盈利管理,但商誉的减值一旦发生后续不得转回,换言之企业可以通过商誉减值降低当期利润,但不能后续通过转回商誉减值再增加利润了。
      商誉最纠结之处:永无止境的减值压力      即使并购对象超预期完成业绩,即使实现的业绩已经远超商誉本身,商誉依然放在那里,未来有减值压力。根据目前的会计准则,并购对象业绩好,商誉不能动(不能摊销),就一直放在哪里,但只要预期并购对象未来业绩不佳,就需要进行减值。因此即使并购对象超预期完成业绩承诺,即使实现的利润金额已经远超商誉,未来商誉依然需要减值测试。      商誉为什么要采用减值而不是摊销的会计处理      二级市场投资者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商誉不能用“摊销”的方式来处理,这样可以相对平滑地解决商誉对于企业业绩的影响,避免一次性大波动造成的剧烈冲击。从一个非会计专业学者的角度来看,我们认为会计准则之所以对商誉选择“减值”而非“摊销”的处理方式,一定尤其合理性,或者换句话说,用“摊销”的方式弊端可能更多。我国以前的就会计准则对商誉是要求摊销的,2006年,我国会计准则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对商誉不再要求摊销,改为计提减值的会计处理。      二、商誉减值对企业财务指标影响的逻辑推演      逻辑推演的几个前提假设      本节讨论商誉减值一旦发生后,对上市公司财务指标(主要是净利润增速和ROE)后续的影响及演变路径。      虽然商誉减值在会计处理上被要求是做“经常性损益”而不是“非经常性损益”,但减值终究是减值,减值都是一次性(或者少数几次性的),而不是每年都必定会发生的。      在讨论商誉减值发生后,上市公司盈利指标的变化路径时,我们必须明确讨论问题的前提假设,这其中最重要的前提假设是对企业“可持续盈利能力”的判断。      如前所述,当企业判断并购对象未来的可持续盈利能力下降时,需要做商誉减值,所以商誉减值一方面是财务报表上的变化,另一方面也是企业“可持续盈利能力”下降的信号。      但这里的一个微妙之处是商誉减值一旦发生不能转回,也就是说如果出现企业可能仅仅因为短期盈利下滑而做商誉减值(也可能是盈余管理),而实际“可持续盈利能力”没有变化,这种情况也是有可能发生的。      因此,这里我们对企业的“可持续盈利能力”做出三种假设:      第一,“短期盈利能力”和“可持续盈利能力”均未变化,企业进行“商誉减值”。(照理说是不应该发生这种情况的,这里我们仅作为一种推演)      第二,“短期盈利能力”下滑,企业进行“商誉减值”,“可持续盈利能力”没有变化。      第三,“短期盈利能力”和“可持续盈利能力”同时下滑,企业进行“商誉减值”。      案例一:“短期盈利能力”、“可持续盈利能力”均未变      我们假设:      (1)企业的期初净资产是100,商誉余额是50,暨商誉占净资产的比例高达50%。      (2)企业的期初净利润是10,假设企业的“可持续盈利能力”增速不变,假设这个不变的净利润增速是20%。      基准情形:企业不进行任何商誉减值      这种情况下,企业的净利润增速和ROE变化路径如下:      (这里净利润(报表)表示企业财务报表所列式的净利润,净利润(持续)表示在可持续盈利能力假设下,不考虑商誉减值影响下的利润情况)
      情形1:均匀减值,假设从t=2开始,每年减值10      这种情况下,企业的净利润增速和ROE变化路径如下:
      情形2:递增减值,假设从t=2开始,减值10,20,20      这种情况下,企业的净利润增速和ROE变化路径如下:
      情形3:递减减值,假设从t=2开始,减值25,15,10      这种情况下,企业的净利润增速和ROE变化路径如下:
      几种情形对比及结论      第一,从净利润增速角度来看,商誉减值对当期净利润增速有巨大负面冲击,同时会引起净利润增速在商誉减值前后出现巨幅波动。冲击边际影响最大的时点在“单期商誉减值额”最大的财务期间。
      第二,从净资产收益率ROE的角度看,不做商誉减值时ROE变化较为平稳,进行商誉减值会使得公司ROE有一个先将后升的过程,从随着趋势的推移,商誉减值会趋势性提高企业ROE。
      案例二:“短期盈利能力”下滑、“可持续盈利能力”未变      我们假设:      (1)企业的期初净资产是100,商誉余额是50,暨商誉占净资产的比例高达50%。      (2)企业的期初净利润是10,假设企业的“可持续盈利能力”增速不变,假设这个不变的净利润增速是20%。      (3)假设“短期盈利能力”下滑,暨在t=2、t=3、t=4三期时间内,净利润增速为0%,随后恢复到20%的净利润增速      基准情形:企业不进行任何商誉减值      这种情况下,企业的净利润增速和ROE变化路径如下:
      情形1:均匀减值,假设从t=2开始,每年减值10      这种情况下,企业的净利润增速和ROE变化路径如下:
      情形2:递增减值,假设从t=2开始,减值10,20,20      这种情况下,企业的净利润增速和ROE变化路径如下:
      情形3:递减减值,假设从t=2开始,减值25,15,10      这种情况下,企业的净利润增速和ROE变化路径如下:
      几种情形对比及结论      第一,从净利润增速情况看,相比案例一(短期和长期盈利能力均不变),当前情况下净利润增速波动会因为商誉减持而增大。由于是基于短期盈利下滑做出的减持处理(可能是误判),后续净利润增速会有大幅上行。
      第二,从ROE角度看,结论与案例一基本相同,暨商誉减值会使得企业未来长期ROE提高,同时由于短期盈利下滑,商誉减持是的ROE波动加大,低点更低。
      案例三:“短期盈利能力”、“可持续盈利能力”同时下滑      我们假设:      (1)企业的期初净资产是100,商誉余额是50,暨商誉占净资产的比例高达50%。      (2)企业的期初净利润是10,假设企业的“可持续盈利能力”增速不变,假设这个不变的净利润增速是20%。      (3)假设“短期盈利能力”、“可持续盈利能力”同时下滑,暨从t=2期开始,净利润增速由20%持续下降至10%。      基准情形:企业不进行任何商誉减值      这种情况下,企业的净利润增速和ROE变化路径如下:
      情形1:均匀减值,假设从t=2开始,每年减值10      这种情况下,企业的净利润增速和ROE变化路径如下:
      情形2:递增减值,假设从t=2开始,减值10,20,20      这种情况下,企业的净利润增速和ROE变化路径如下:
      情形3:递减减值,假设从t=2开始,减值25,15,10      这种情况下,企业的净利润增速和ROE变化路径如下:
      几种情形对比及结论      第一,从净利润增速角度看,商誉减值会使得净利润增速波动加大,在持续盈利能力下行的假设下,当商誉减持全部完成后,公司业绩增速会有一个脉冲式上升。
      第二,从ROE角度看,由于持续盈利能力下行,企业ROE会趋势性下滑,但相比不做商誉减持,进行商誉减持可以提高企业的ROE,这点与案例一和案例二相同。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超预期下行、海外市场剧烈波动、历史经验不代表未来。

商誉减值对上市公司的影响

4. 商誉减值影响利润吗


5. 商誉为什么会减值

如何理解商誉减值?商誉减值怎么进行会计处理?

商誉为什么会减值

6. 什么叫商誉减值?

商誉是收购过程中支付的对价相对净资产公允价值的溢价部分国际上对商誉在会计上的处理有三种方式,一开始就处理掉,逐年摊销,发生时做减值;下面分别来讲:
1、一开始就处理掉收购完成时就和所有者权益进行抵消,这样会造成总资产下降的效果,而且对当期利润影响很大。
2、逐年摊销把商誉视为无形资产,会计上常用的摊销是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固定资产是机器设备、房屋建筑、交通工具等,摊销年限是5到40年。无形资产是知识产权和品牌价值等,摊销年限是5到20年。s把商誉作为无形资产也正常,逐年摊销,对企业的利润影响平滑掉了。
3、发生时做商誉减值这是我们国家目前使用的会计准则,在并购动作发生时,把溢价部分记在“商誉”这个会计科目下,每年做一次减值测试,如果发生事实的减值,就在会计上做减值处理,也就是把商誉都去掉了,这种方式的好处就是在并购发生后会大大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
并购一家企业/项目,你的收入和盈利一般都会增加的,但是你并购的成本却没有计算为成本,业绩上会非常好看。坏处就是一旦发生减值,那么对当期利润的影响非常大,效果就是现在看到的,比如天神娱乐预亏70亿元,一次性把商誉都处理掉,来个财务大洗澡。

未来的会计准则会向摊销改变,具体什么时间落地,这个事情要看财政部的行动了。在正式的文件政策落地前,商誉减值是依旧要做的,看好手中的股票,怎么看商誉?找到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在会计科目“无形资产”的下一行一般就是“商誉”。

举个华谊兄弟和冯小刚利用商誉做套现的例子2015年华谊兄弟以10亿元收购了冯小刚的东阳拉内公司,这家公司的净资产经会计审计是1.3万人民币,冯小刚完美的实现了财务自由,在上次和小崔的互怼中,说自己为国家创造了多少亿的税收,这个就有点那个啥了,怎么就忘了自己的拉美公司了
利用商誉做套现,最后做减值,股民承包了你的收购拉美的财务支出,一边把自己说得是个大善人,一边利用各种规则实现“套现”和“避税”,在法律上虽然算是合规,但是自己这么标榜自己就不地道了啊,这个拉美一点也不美啊,低调一点比较好。

我主做股权设计/激励、并购,业余股民,爱好搏击认同我的观点,欢迎点赞关注业务合作,请私信
房价的高低和什么有关呢?这是我们大家都关心的问题,本文就从宏观角度对影响或者决定房价的因素做一个分析。房价的高低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看, 第一是成本决定论;第二个是供需决定论,下面做详细的分析:
1、房价的成本决定论房子作为一种提供居住功能的商品,拥有金融属性的同时也拥有商品属性,而商品的价格是受到成本制约的,任何一件商品的价格都不可能低于成本价格,因为这样的话,那么企业是亏损的,是无法持续经营的。
个别行业的特殊时期会出现销售价格低于成本价格,但是只是在特殊时期,不会是持久的,比如共享汽车,滴滴刚开始推行的时候就是低于成本价格的,滴滴亏损的是股东和投资人的钱,用于补贴司机和乘客,但是这种做法是无法持续的,最后滴滴和快递合并了,市场统一了,那么就恢复到了正常的价格。

房子的成本包括什么?一个是生产原材料,也就是土地,土地是房子的原材料,土地的成本占据了房子价格的相当一部分;还有就是钢筋水泥等建筑材料、以及设计和监理等等费用,还有就是人工费用支出,剩下的还有财务费用、税费、企业利润。
土地成本下图是2010年到2019年以来的土地土让金和商品房销售金额的数据,2010年的土地出让金是2.9万亿,2011年是3.15万亿,2012年是2.7万亿,到了2013年就达到了3.9万亿,2013年是创造的历史记录。
2014年和2015年是萎靡的两年,土地出让金分别是2.3万亿和3万亿,而此后在迎来了一波房地产牛市,土地拍卖价格也随之大涨,到了2016年就增加到了3.7万亿,2017年达到5.2万亿,2018年更是创纪录的6.5万亿,而2019年虽然全国的数据还没有出来,但是根据全国300个城市的土地出让金同比增长19%也可以估算出2019年全国土地出让金应该在7.7万亿的水平。

土地出让金是是面粉,房子是面包,商品房销售金额在2010年为3.7万亿,2011年增加到5.9万亿,2012年进一步增加到6.4万亿,2013年达到了8.1万亿的历史记录,2014年萎靡了一年,降低到7.6万亿,但是2015年下半年开始楼市回暖,当年达到了8.7万亿,此后一路上涨,到了2019年达到了16万亿的历史峰值。
整体上来看,土地出让金在不断的上涨,而商品房销售金额也在不断的上涨,土地出让金在2019年达到了7.7万亿的历史新高水平,而商品房销售金额也达到了16万亿的历史水平。土地出让金占商品房销售金额的比例在2010年为78.38%,而到2014年降低到30.48%,然后在2018年再次回到了43.33%。

当然,因为土地出让金是当年成交拍卖的土地,但是这些土地要建成房子销售恐怕还需要等两年,那么这就  有一个时间差,也就是说2015年出让的土地也许是在2017年变成房子销售的,根据这个原则,我们用时间错开的方法来将土地出让金除以2年后商品房销售 金额,得到的比值大概是在30%-40%的区间。
我们再来看一组国土资源部的数据,在2010年,国土资源部公布了一组数据,2009年地价占房价的比值为31.2%,这个是全国平均水平,而在上海、南京、杭州的地价占房价比看,2009年居住用地地价占房价比分别为47.36%、47.89%、45.47%。我们再来看你一组易居研究院的数据,下图是在不计算容积率的情况下,土地购置均价占商品房销售均价比重,2017年高达68%。

我们把容积率计算在内的话,更加能够反应地价占房价的比重,我们还是使用易居研究院的数据,全国50城加权平均地价房价比的年度走势,在2016年达到了一个高点,将近45%,在2017年回落到38%,这全国50城的地价房价比会比全国平均水平要高的,但是我们也基本可以判断,当前地价和房价比基本是在30%-40%的区间。这个区间是我们可以做的一个基本判断。

税收税费我们从一家房企当中来一窥究竟吧,万科是房地产行业的标杆,他的财务数据会有一定的代表性,2019年万科的营收是3679亿元,而其中的营业税及附加为329亿元,而企业所得税是214亿元,税收合计为543亿元,大概占据了总营收的15%。
我们可以简单的来看税收占据了营收的15%。净利润万科的利润是比较漂亮的,2019年获得净利润为551亿元,那么占营收的比例也是15%左右。万科的净利润已经是行业内的标杆了,一般的房企是做不到这个水平的。

利息和其他管理费用万科2019年的利息是92亿元,占营收的比例是2.5%,而销售费用90亿元,占比也是2.5%,管理费用110亿元,占比是3%,这几项费用加在一起大概是8%的比重。税收、净利润、利息以及其他管理费用之和大概是占营收的38%左右。
那么剩余的成本就是62%的比重,我们上文分析过,地价占房价的比例大概是30%到40%的水平,但是万科的项目主要是在一二线城市,而且售价较高,2019年全年万科的销售均价是1.53万元/平米,这个价格是远高于融创和恒大以及碧桂园的。所以万科的项目中地价占房价的比重会比平均水平是要高的。
万科的地价占房价的比例应该会超过40%,那么剩下的建筑材料、监理和设计,以及人工等所有的相关建筑过程中的成本大概是20%左右。综上所述,地价在房价中是占的大头,而且还有不断上涨的势头,成本决定了房价的最低价格。

2、影响房价的供需论供需决定价格是经济学里面最基础的一条定律了,也是最常用于分析经济事件的方法论,他的核心就是当供给增加时,价格就会下降,当供不应求时,价格就会上涨。但是关于房价的供需具体是指的什么?恒大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有三句话来形容供需:短期看金融、中期看土地、长期看人口!
短期看金融这三句话就非常全面的概况了供需的具体所指,比如金融政策,对于楼市而言,在消费端的金融政策有利率水平、首付比例这两个最重要的金融政策,如果房贷利率降低,是会刺激需求有利于买房的,首付比例降低也同样会刺激需求,有利于买房者,在2014年的时候房地产库存高企,于是去库存成为了一个核心任务。

于是在2015年就开始有了降低首付比例,降低房贷利率,从2014年到2015年就有 多次降低贷款基准利率的行动,同时众多银行对房贷利率进行打折的优惠,各位读者可以想一想2016年左右买的房子是否是利率比较优惠的。2016年10月份全国首套房房贷平均利率水平是4.41%,这是历史最低水平,从这个数据也可以看出当年的利率优惠力度有多大。
而在同时段当时著名的还有“零首付”,可见当年在金融政策方面对楼市的影响。而到了2018年下半年,楼市调控严格了,上浮首付比例,房贷利率上调,提高购房资格,这些措施在不断的使用。
中期看土地土地其实影响的是供给,所有的房子都需要现有土地才能建成我们能够居住的房子,在2000年的时候房地产业土地购置面积是1.53亿平米,在2001年增长到了2.17亿平米,2002年增加到了3亿平米的水平,而在2003年到2008年的5年时间,这个数据一直维持在3亿平米以上,在2007年甚至达到了4亿平米的高度。

2009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房地产业土地购置面积下滑到3.2亿平米,但是在2010年和2011年都维持在4.1亿平米的水平,2012年有所下滑到了3.6亿平米,但是2013年又回到了3.9亿平米的水平,2014年开始减少到3.3亿平米,而到2015年进一步减少到2.3亿平米,2016年进一步跌到2.2亿平米,2017年到2019年虽然有所回升,但是也基本是在3亿平米以下,这都不及2002年的水平。
所以,对于2015年以来的楼市牛市是有多种因素的,有棚改的原因,有金融政策的宽松刺激,也有土地供给的大幅减少,导致了2016年到2019年的数年牛市!

长期看人口人口是最终决定房价的根本因素,因为这是决定需求端的终极因素,房子是给人住的,那么这里的人口到底是什么?其实从宏观来看就是城镇化人口,人口从农村迁移到城镇,造成人口的城镇化,从1998年到2018年中国的城镇化率从30%增加到60%。城镇居住的人口从3.79亿增加到8.31亿,城镇在20年的时间增加了4.52亿人口,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比美国一个国家的人口还多出三分之一。
城镇化为城市带来了巨量的人口,也带来了巨量的居住需求。如果我们把全国的宏观角度再放低一点,放到一个城市,那么我们会发现,那些人口持续流入的城市房价上涨最快,比如深圳,深圳是一个中国的“移民城市”,都是从全国各省来的人口。但是深圳的常住人口从2014年之后大幅增加,平均年增加50万左右
2013年深圳的常住人口是1063亿,同比去年增加了8万人口,但是到了2014年末,深圳的常住人口增加到了1078万,同比上一年增加了15万,到了2015年增加到1138万,同比增加60万,到了2016年增加到1191万,同比增加53万,到2017年增加到1253万,同比增加62万人,到了2018年进一步增加到了1303万人,同比增加50万人。

从2015年开始深圳的人口大幅增加,这也导致深圳的房价成为四个一线城市中涨幅最大的城市。总结:从宏观上来看,成本决定了房价的下限,而供需决定了房价的上限,人口、金融政策、土地供应都会从不同的角度来影响供需水平。

7. 什么是商誉减值呢?

  商誉减值是指对企业在兼并中构成的商誉进行减值测验后,确认相应的减值损失。那么什么是商誉减值呢?

  商誉减值对于一般投资者来说,是了解一家公司的运营状况的通道。尽管这条通道要等上一年,可是也是能够从商誉减值中看出是否合适持续持有的一项非常重要的目标。

  了解股票常识的投资者应该都知道,股票的商誉也是一项财物,是能够计提减值的。当上市公司的收买重组的目标成绩不能好转,依旧是处在亏本或许盈余的许诺无法实现的话,那么这家上市公司的商誉就存在风险了,能够说商誉减值是无法防止的。

  可是,上市公司对于商誉减值的计提,还是具有主观性以及不确定性的。由于即便上市公司的财物成绩呈现了亏本,可是依然能够不计提商誉减值。

  而商誉减值假如需求计提,那么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就有可能亏本更严峻。由于财物减值的损失一旦被确认的话,在之后就很难再转回来,所以上市公司无法经过商誉减值进行盈余的管理。

  商誉减值这个问题在企业的并购重组中是个无法防止的重要问题,商誉的价值在有的并购企业中,占有了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对价。不过商誉尽管重要,可是商誉所反映出来的也是企业在并购过程中的运营状况算了。因而,随着企业的开展,并购的时分所确认的商誉减值现已不是很合适企业的状况了,因而判别并购的上市公司的商誉是否减值才是直观重要的。

  其实不论上市公司怎样计提商誉减值 ,对于投资者来说,最重要的是这家上市公司的远景怎样了。假如商誉减值对于这家上市公司是有风险的话,那么投资者要需求慎重进行这类的股票投资。

 

什么是商誉减值呢?

8. 商誉减值对股价的影响

商誉减值以后,股价会出现一段时间的下跌,这是利空消息。商誉减值这个消息对股市来说并不是很友好,容易造成散户的恐慌,将手中的筹码抛售,从而引起股价的下跌拓展资料:1、商誉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shāng yù,英文是Goodwill,通常是指企业在同等条件下,能获得高于正常投资报酬率所形成的价值。这是由于企业所处地理位置的优势、或是由于经营效率高、历史悠久、人员素质高等多种原因,与同行企业比较,可以获得超额利润2、商誉是指能在未来期间为企业经营带来超额利润的潜在经济价值,或一家企业预期的获利能力超过可辨认资产正常获利能力(如社会平均投资回报率)的资本化价值。商誉是企业整体价值的组成部分。在企业合并时,它是购买企业投资成本超过被合并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3、超额收益论认为,商誉是预期未来收益的现值超过正常报酬的那个部分。这里的超额收益应该是指在较长时期内能获取较同业平均盈利水平更高的利润。商誉是与企业整体结合在一起的,无法单独辨认,但企业一旦拥有它,就具有超过正常盈利水平的盈利能力和服务潜力.因此,它的价值只有通过作为整体所创造的超额收益才能集中表现出来4、商誉能为企业创造间接的经济效益。它之所以作为一项资产具有价值,正是因为它的这种效益性特征。它是企业收益水平与按社会平均收益率计算的差额的资本化价格。人们通常是采用资本化率把企业超额收益还原求得商誉价格的,而资本化率实际上又是投资(投入资本)报酬率,企业超额收益经过还原所得的就是创造这种超额收益的资本额。所以,应把商誉的价格看作为资本化价格。商誉的值有正值,但当企业亏损时,或企业收益水平低于本行业平均获利水平时,商誉也可有负值。5、商誉是一种不可确指的无形项目,它不具可辨认性故属于无形资产。它不能独立存在,它具有附着性特征,与企业的有形资产和企业的环境紧密相联。它既不能单独转让、出售,也不能以独立的一项资产作为投资,不存在单独的转让价值。它只能依附于企业整体,商誉的价值是通过企业整体收益水平来体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