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近几年来中美贸易数据!

2024-05-13

1. 求近几年来中美贸易数据!

从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与美国的经济与贸易关系取得长足的进展。据中国商务部网站提供的数据,1979年中美贸易额为24.5亿美元,2005年中美贸易总额达2116.3亿美元。2005年,中国对美国的出口1629亿美元,从美国进口487.3亿美元,顺差为1147.7亿美元。根据美方统计,2005年美对华贸易逆差激增24.5%,达2016亿美元。在中美贸易中,1979-1982年美国为顺差,1983年开始出现逆差,1996年贸易逆差达395亿美元。中国方面的统计则表明,在1979-1992年的14年里,中方一直为逆差,自1993年转为顺差,1996年顺差为105亿美元。显然,中美两国关于双边贸易平衡状况的统计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一、中美贸易逆差的实际规模究竟有多大? 
美方统计方法高估中美贸易逆差的原因在于:一方面,美国把中国香港转口贸易额笼统地计算在中美贸易之中,但它实际上有很大比例应归于中国之外其他国家或地区通过香港的贸易转口;另一方面,它在计算美国对中国的进出口时,出口金额按离岸价格计算,进口金额按到岸价格计算,从而将装卸、运输和保险等费用的双倍数额计入中美贸易逆差。中美双方在最近5年的官方统计数字如表1所示,它表明双方计算的贸易逆差的偏差虽有逐年减少之势,但仍然很大,美国现有的统计方法严重高估了中美贸易逆差的实际数额。 
即使考虑到统计方法的差异而对中美贸易逆差进行修正(介于二者之间,但更接近于中国官方数字),经过调整的贸易逆差数额仍然远远高于其真实值,其主要原因在于国际产业转移和中国贸易模式。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中国由于生产成本相对较低而存在明显的比较优势,许多国家或地区的制造业逐渐向中国转移,它一方面将这些国家或地区的对美贸易顺差转移到中国;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加工贸易在中国的发展。目前,中国的加工贸易占总贸易额的50%以上,其中大部分是由外商投资企业进行的。加工贸易模式属于两头在外的生产与贸易方式,即原材料依赖进口、最终产品主要用于出口;并且,由于劳动成本低、对外资企业的税收等优惠措施大,大部分附加值进入了外商的口袋,中国政府和中国员工的所得非常有限。 
从美国贸易逆差的地区结构看,欧盟和中东等地区所占比重呈明显上升趋势,而作为整体的东南亚地区对美逆差则呈下降趋势;美国对于中国的贸易逆差,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是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其他国家或地区,通过将制造业转移到中国而把它们对美贸易顺差转移到了中国。由于中国劳动工资较低、对外资存在税收优惠,这种产业转移和贸易顺差的转移的大部分利益由外商及其母国获得,但在国际收支中则表现为中国顺差的上升。 
从中美经济发展水平和中美产业结构的角度看,中美之间存在很强的经济互补性:中国在劳动密集型产品方面具有比较优势,美国在技术密集型产品方面具有比较优势。按照国际贸易的正常模式,中美双方各自集中于具有比较优势产品的生产,并通过贸易互通有无,可以极大地促进两国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然而,美国政府通过限制高新技术产品向中国的出口,造成了中美合理国际分工的人为扭曲;同时,由于国际产业转移和中国的加工贸易模式,使得中国尚不具有比较优势的高新技术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快速上升,事实上超过80%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是由两头在外的外资企业进行的。 
因此,中美巨额贸易逆差的形成,主要由于三方面的原因:美国政府对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限制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中美贸易不平衡,国际产业转移和中国加工贸易模式实质上扩大了中美贸易逆差的数额,而美方的统计方法则进一步严重高估了中美贸易逆差的规模。 
二、美国得自中美贸易的巨大利益 
由于经济发展的阶段性、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等经济规律的作用,美国产业结构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业和制造业在GDP和就业方面的比重日趋下降,美国经济正进入信息化和服务化的后工业时代。在以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为主导的国际经济体系中,美国通过进口廉价的日常消费用品、出口附加值较高的高新技术产品,享受到了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带来的巨大利益。同时,美国经济和美元的霸权地位,不仅使美国能够充分享受这种利益,而且可以获取巨额的“铸币税”收益。 
根据国际贸易利得理论,中美两国之间的贸易,美国不仅享受到了国际分工的好处,还获得了参加国际贸易后的利得分配。首先分析中美贸易中美国所获得的交换利得。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劳动成本低,但资金短缺,科技相对落后。美国是经济发达国家,资本充足,科技发达,但劳动成本高。中国主要向美国出口纺织品、服装、鞋、玩具、家用电器和旅行箱包等劳动密集型产品。美国主要向中国出口飞机、动力设备、机械设备、电子器件、通信设备和化工等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以及粮食、棉花等农产品。贸易产品结构的互补性和互利性,有力地推动了两国贸易的发展。 
中国向美国市场提供的价廉物美的商品,不仅可以满足美国广大消费者的需要,而且可以为美国经济带来两大利益:其一,美国可以将大量的资源转向高新技术产业,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并维持其国际领先地位;其二,这些价廉物美的中国出口商品有助于维持美国的物价稳定,使得美国政府可以在运用低税率、高财政赤字、低利率等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刺激经济、维持巨额军费开支的同时,不必担心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冲击。 
仅就贸易本身而言,尽管中美贸易的快速增长能够促进双方的经济发展,但从中获得最多利益的则是美国企业。中国进出口超过50%属于以外资为主的加工贸易,而加工贸易在中美贸易中的比例更是接近70%。由于税收减免和土地优惠,中国政府从外资企业那里得到的利益低于国内企业,而中国员工则由于较低的工资、较长的工作时间,以及相对滞后于国内企业的社会福利措施,其得到的利益要低于人们通常的预期。相反,外商则通过全球范围的转移定价、利润分享和股利分配,享受到了远超过会计账面上的利益。当然,以上对美国得自中美贸易的利益的分析,还没有包括中国产品出口对美国仓储、运输、批发、零售、保险和金融等第三产业的就业和产出的贡献。 
根据国际贸易基本原理,美国贸易逆差意味着美元的流出,即美国人要为过多地消费进口商品付钱,他们用什么支付呢?其窍门就在于国际收支的资本和金融账户。美国人为商品进口付钱的途径有三个:一是开动印钞机印刷美元钞票,其成本远远小于美元代表的价值,差额就是铸币税,美元的霸权地位和此种付账方式意味着美国在向其他国家或地区征税;二是发行国债供其他国家或地区购买,其实质是以低利率向其他国家或地区借钱;三是出口商品进行交换。至于贸易逆差部分,实质上就是前两种途径的某一种:或者通过输出美元向其他国家或地区征税,或者通过让其他国家或地区购买美国债券,以低利率向国外借钱。 
美国出现巨额外贸逆差原因之一是由其基本经济和制度因素的作用决定的。美国产业结构调整主要表现在: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科技革命的蓬勃发展引发的世界产业发展史中第三次大规模的产业转移,美国跨国公司利用其拥有的多种垄断优势,在发展中国家大量投资,将劳动密集型、资源和能源消耗型及污染大的行业和低附加值的加工行业和工序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而国内集中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美国的这种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了其进口步伐。同时,在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进一步利用其科技优势、生产优势等塑造出对美国最有利的国际分工格局。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以及国外的产业内贸易成为美国贸易赤字剧增的主要原因。美国跨国公司在世界各地有大量子公司。把原本本国生产或出口的大量商品及服务转化为海外子公司的巨额生产与出口,并相应地增加美国公司从海外子公司对美国的进口,从而扩大了美国的“外贸逆差”。 
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有利于美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因为,美国利用对中国的贸易,可以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海外,国内的需要依靠进口满足,有利于美国集中资金和劳动力,转向以知识为基础的新技术工业和服务行业,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 
从近年来中美贸易的主要商品结构来看,双方贸易不平衡基本上属于中国与美国之间合理的国际分工,并由中国发挥两个比较优势-产业之间的比较优势与产业内部的比较优势所导致的结果。2002年中国对美出口排在前5项的商品分别是杂项制品(18.44%)、办公用机械及自动数据处理设备(11.7%)、电信及声音的录制及重放装置设备(10.74%)、鞋靴(8.7%)、电力机械器具(8.09%)。单从以上数据来看,中国近年来对美出口以纺织服装为主的经贸格局已经开始发生变化,计算机通信类产品的出口份额在上升。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主流仍然是加工贸易方式,具体说加工贸易方式出口额占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的89.65%,因此中国对美出口实质上仍然是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1997-2001年美国对华出口的20种主要产品中,出口额排在前5位的分别是:飞机、通信设备、显像管、含油种,以及自动数据处理机器。美对华产品出口明显属于高新技术设计与营销为主的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品以及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农产品,但是由于美国一直对华实行严厉的高技术出口管制,使美对华比较优势难以发挥,双方产品的优势互补也难以充分体现出来,这是中美贸易不平衡的最根本原因。 

表1 中美贸易逆差的规模:美国口径与中国口径 单位:亿美元 
项目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美国官方数字(1) 686.77 838.33 830.96 1030.65 1240.68 1619.78 
中国官方数字(2) 224.69 297.36 280.80 427.08 586.01 802 
(1—2)/2 205.7% 181.9% 195.9% 141.3% 111.7% 102.0%

求近几年来中美贸易数据!

2. 急求中美贸易顺差历年数据

2009到2011年

3. 中美双边贸易数据

07年到2009年中美双边贸易进出口数据
类似于这个
2008年中美双边贸易概况

据美国商务部统计,2008年中美双边贸易额为4092.5亿美元,增长5.8%。其中,美国对中国出口714.6亿美元,增长9.5%;自中国进口3377.9亿美元,增长5.1%。美方贸易逆差2663.3亿美元,增长4.0%。中国为美国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三大出口目的地和首要的进口来源地。

美国对中国出口的主要商品为机电产品、贱金属及制品和植物产品,2008年出口211.3亿美元、83.7亿美元和76.0亿美元,占其对中国出口总额的29.6%、11.7%和10.6%,增长8.1%、11.1%和73.2%。植物产品出口增长最快,其中油籽子仁出口73.6亿美元,增长76.2%。

美国自中国的进口商品以机电产品、家具玩具和纺织品及原料为主,2008年进口1455.0亿美元、484.6亿美元和314.9亿美元,占美国自中国进口总额的43.1%、14.4%和9.3%,增长3.4%、0.3%和1.0%。另外,贱金属及制品、鞋靴伞等轻工产品、塑料橡胶和化工产品也为美国自中国进口的主要大类商品。中国是美国机电产品、家具玩具、纺织品及原料、鞋靴伞等轻工产品和皮革制品及箱包的主要来源地,分别占美国进口市场的29.1%、65.7%、32.8%、74.5%和67.2%。但在化工产品、运输设备等产品上,日本、加拿大、德国等在美国市场上占据优势,中国仍有较大表17美国自中国进口的十大类商品及其国别/地区构成

(2008年)金额单位:百万美元

HS84-85:机电产品

国家和地区金额同比%占比%

中国145,495 3.4 29.1 HS39-40:塑料、橡胶

中国12,286 8.3 21.9 HS94-96:家具、玩具、杂项制品

中国48,457 0.3 65.7 HS28-38:化工产品

中国9,679 52.7 6.1 HS50-63:纺织品及原料

中国31,489 132.8 HS41-43:皮革制品;箱包

中国7,500 1.6 67.2

中美双边贸易数据

4. 表为中美贸易的相关资料。关于资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A.中美对抗造成1972年以前两国没有贸易往来

     D         试题分析:题目涉及到1972——1985年中美之间的贸易,A项1972年以前中国两国没有贸易往来说法错误;中美建交是在1979年因而B错误;1980年中国刚改革开放大量引进美国资金是错误的,故正确的选项为D。    

5. 求历年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统计数据

震撼,中国十几年对美国出口贸易数据
来自美国经济分析局,官方网站
单位:百万美元
其中,2018年中国出口美国 558309百万美元商品
2019年中国出口美国 471129百万美元商品,同比下降 15%
2020年中国出口美国 450392百万美元商品,同比下降 4%。





求历年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统计数据

6. 谁有2006年到2009年的中美双方贸易统计数据

中欧.中美.中日历年贸易额比较统计(2006-2008)       
单位:亿美元,%       
 贸易总额 中欧贸易 份额 中美贸易 份额 中日贸易 份额
2006 17606.9 2804.7 15.9 2626.8 14.9 2073.6 11.8
2007 21738.3 3561.5 16.4 3020.8 13.9 2360.2 10.9
2008 25616.3 4255.8 16.6 3337.4 13 2667.8 10.4
2008年比2007年增长 17.8 19.5  10.5  13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统计。       
摘编自《世界经济年鉴2009-2010》       
你说的是这个吗!~!~!~

7. GDP多少的比例,看看中美贸易失衡的严重程度

美国占世界比重可以分为4个时期,1960-1970是稳定在40%左右但是小幅度下行,1971-1985、1986-2001、2002以后是三个相似的周期,都是先迅速下滑然后迅速上升的震荡下行周期,这四个周期的峰值一次比一次低,谷底也是这样,所以说美国在世界经济占比在持续下滑的。本文GDP图表来自加州伯克利大学教授巴里 埃肯格林发表于《比较》杂志的文章“大国兴衰录”。 
二战后,世界重心转向了两个超级大国——美国和苏联,美国控制了整个西方世界。1929年,美国占全球GDP的24%,到了1950年,美国占全球GDP已上升到了27%。

之后,首先是欧洲,接着是日本,最后是东亚及其他国家的奋起直追。现在美国GDP占全球的比重已经下降到不足20%。

注:数据采集到2014年为止。


与美国比重下降对应的,是中国比重的上升。2001年以来,中国先后超越意大利、法国、英国。2008年中国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2010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2011年发布的《新兴经济体蓝皮书》预测,到2020年,中国经济总量有可能超越美国居世界第一。

GDP多少的比例,看看中美贸易失衡的严重程度

8. 2005-2008中美贸易数据

06年7/8/9中国对主要贸易伙伴出口额(百万美元) 
国家和地区 7月 8月 9月 
总值 80,337 90,766 91,629 
美国 17,172 19,160 19,531 
中国香港 12,467 13,818 14,982 
日本 7,012 8,013 8,472 
韩国 3,654 3,896 4,309 
德国 3,177 3,772 3,692 
荷兰 2,295 2,851 3,022 
英国 1,998 2,331 2,413 
新加坡 1,845 2,240 1,952 
中国台湾省 1,642 2,065 1,832 
俄罗斯 1,416 1,714 1,697 
意大利 1,186 1,539 1,498 
加拿大 1,431 1,650 1,375 
澳大利亚 1,138 1,191 1,312 
印度 1,206 1,427 1,311 
马来西亚 1,204 1,351 1,229 

06年7/8/9中国从主要贸易伙伴进口额(百万美元) 
国家和地区 7月 8月 9月 
总值 65,714 71,970 76,342 
日本 9,731 10,380 11,172 
韩国 7,336 8,066 8,637 
中国台湾省 6,946 7,799 8,369 
中国 5,881 6,548 7,305 
美国 5,289 5,272 5,397 
德国 3,311 3,657 3,691 
马来西亚 1,889 2,158 2,458 
菲律宾 1,338 1,509 1,904 
澳大利亚 1,717 1,956 1,781 
泰国 1,515 1,665 1,756 
俄罗斯 1,562 1,447 1,666 
沙特阿拉伯 1,070 1,486 1,606 
新加坡 1,466 1,446 1,565 
巴西 968 1,381 1,300 
印度尼西亚 854 939 1,136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