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资金审计的审计方法

2024-05-16

1. 专项资金审计的审计方法

1.顺藤摸瓜法。通过对资金运动轨迹的跟踪,对每一笔资金的来龙去脉追查到底,沿着资金流向,资金到哪追到哪,涉及哪个单位查哪个单位,一直查到资金的最终用途。这是专项资金审计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但费时、费力,工作量较大,因此,适用经验比较丰富,有较高的判断能力的审计人员,应突出重点,选择有疑点的资金进行审计。2.调查法。此法适用于发现账外线索和核实发票审计,是获取账外审计线索或审计证据最有效的方法。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通过专业判断,认为被审计单位存在账外收支款项或支出票据中存在虚假发票,就要采取延伸调查的方法予以核实。首先,要制定好调查方案,对调查对象 谈话技巧 调查方式方法调查的内容以及被调查对象的确定做好安排;其次,调查应脱离被审计单位,审计人员独立进行。3.银行存款核对法。适用于专项资金审计,是发现专项资金转移 挪用最有效的方法。不仅要对余额 未达账项进行核对,而且要对每一笔发生额进行核实,对不符的款项或虽然相符但认为有异常的款项,要进行延伸审计开户行和到对方单位进行核实,查清专项资金的具体使用用途。4.分析性复核法。分析性复核是指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重要的比率或趋势进行分析,主要目的是发现异常事件和数据,是审计人员进行综合判断的基础。对分析中发现的差异,特别是对异常变动进行调查,必要时要适当追加审计程序。

专项资金审计的审计方法

2. 专项资金审计的重要环节

专项资金具有项目多、金额大、使用范围广的特点,主要包括扶贫、农林水、教科文卫、交通能源和开发等资金。在实际工作中,对各项专项资金的审计有时不够全面深入,其主要原因是往往忽视了专项资金审计的几个重要环节:1、注重账簿审计的同时,千万别忽视实际项目的审计。审计往往只是将被审计单位的专项资金收支总账、明细账和记账凭证等会计资料送达审计组,审计完后即为审计结束。即使到实地查看工程,也是走马观花,没有认真丈量、记录,也没有计算材料实际用量与账面决算数所使用数量是否一致,看是否有高估冒算或实际使用量小于决算量的现象。2、注重账面的收支凭证的同时,千万别忽视银行票据的审计。专项资金审计的传统方法是看账面收支凭证是否合理、合法、合规,而对银行票据的真实性和银行对账单的核对工作容易忽视。由于某些配套资金不能足额到位,多数采用配套资金空运行方式,即真拨付、后转回、账面反映配套资金到位了,而实际上根本没有到位,在实际工作中,只要查阅开户行银行对账单所反映的收支明细与被审计单位银行账收支栏目,就可能反映同等金额的一收一支,而且时间相近;还有一种情况是被审计单位账上反映现金增加而银行对账单没有记录付出,则采用现金支票存根联入账,提款联没有取款、主观上也不想取款,客观上也无款可取。只要重视加强对银行票据系列的审核力度,弄虚作假的现象便一目了然。3、重视资金使用的同时,千万别忽视资金使用效益。主要看在建工程项目借方数或专项支出数,累加后与上级下达计划指标进行对比,看资金是否全部支出,全部支出即视为专项资金专款专用,没有被挤占、挪用,忽略了该项资金的使用经济效益,有的即便在审计报告中有所反映,也总是很勉强,其数据不够准确真实。形成的主要原因:一是某些地区或部门为了争取上级专项资金早日投入,项目立项具有盲目性、随意性,缺乏对当地经济社会等现实环境的可行性论证,从而降低了资金使用效益;二是工程项目竣工时间较短,还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效益不明显;三是由于审计人员少,时间短,根本不可能深入实地调查了解,往往是“从书本到书本”的反映效益。4、注意资金到位率的同时,千万别忽视资金到位的时间性。在对各项专项资金审计中,审计人员总是查找上级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联合下达的专项资金的指标文件,然后与同级财政部门专项资金额进行对比,计算资金到位率,比例大则资金足额到位,比例小则到位小,并在审计中予以评价。但是,较多当年下达的专项资金的指标,由于财力有限调剂其他用途,下拨渠道不畅等,拖欠到年底,有的甚至到第二年底才勉强拨付完毕,资金到位时间迟缓,严重影响工程项目设施建设。以上四个环节的审计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应同等对待,相互对应,互为牵制。这样才能在专项资金审计中客观、公正、真实地反映资金收支的全貌。

3. 专项资金审计的介绍

专项资金审计是审计机关对专项资金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的监督活动。专项资金审计只对某项资金的收支活动进行审查,一般不需要涉及被审计单位的其他财政财务收支活动。

专项资金审计的介绍

4. 专项资金的审计特征是什么

1.无偿性:国内(外)政府对某一项目的扶持所拨给的资金不需偿还。
2.有偿性:国内和国外政府对某一项目扶持的专项低息贷款,需要偿还。
3.复杂性:专项资金来源渠道多,使用广,要层层分解,又层层下拨通过各级财政拨付中转到项目单位。
4.目标性:专项资金使用后,必须达到预期目标,凸显其作用。
5.针对性:国家不是普遍拨放,而是针对某一行业或某一地区的专门项目而拨或贷的资金,因此具有很强的区域性、专项性。
由于审计专项资金具有一定的难度,尽管各级审计人员长期以来认真进行艰苦努力工作,为确保国家资金安全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业绩。但专项资金审计仍然存在一些“盲点”而使专项资金审计工作与国家的目标仍然有一定的差距,其表现为:
1.专项资金使用前期费用开支。
每个专项资金的使用,目前通常存在前期围绕项目而发生的前期费用,按说项目单位应当有所投入,但通常都在项目资金到后支付,有的数额较大,而审计时无法界定,其合理性、合法性,甚至出现违法违规行为难以审清。
2.专项资金使用部门上下联手改变用途。
专项资金来源渠道,从中央到县,要经过省、市、县多个主管部门,因此往往会层层“拔毛”或变相使用,甚至下级作为项目费用返给一部分上级部门作为对项目的支持,基层审计部门对此“望尘莫及”。
3.领导批准,挪作他用。
有些项目资金到达项目目的地,有的地方领导批准改变使用途径,甚至有“内部”文件,作为集体研究决定其改变使用途径,审计人员无法审实。
4.以国家相关政策为由,拨贷私营(外商)企业。
有的项目资金由于其使用涵盖范围广泛,如果监督不到的话,致使一些权力人,以国家有政策规定名义,拨入私营(外商)企业;如正当使用无可非议,如果以“人情”、“暗股”拨或贷入就会滋生腐败,因为外商私营企业不能审计,即使去审计也要办理名目繁多的手续,谁会去惹麻烦,谁会去担干扰外商(私营)投资环境的风险呢?
综上所述,专项资金审计,由于上述的“不确定”因素存在而难以审实、审透、审清,从而使专项资金审计“失真”而形成“盲点”。
针对专项资金存在的“盲点”问题,作为审计部门并不能听之任之,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方法,妥善处理好,并立足以下几个方面:
1.对前期费用,建议项目最高权力的部门作出相应规定,以制度管好前期费用,防止过多、过滥,确保有效资金使用在项目上。
2.对于各级项目资金经过部门挪用、截留等情况,各级审计部门要密切配合,追回资金,严查处理,确保资金使用安全性。
3.对于违反专项资金使用的部门和责任人,要加大公告力度,对相关的人员坚持谁审批,谁负责,追究谁的原则,加大处罚力度,增强法律的震慑力。
4.加大专项资金延伸审计力度,增加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对有外商(私营)企业使用了这些资金的都必须接受审计监督,取消外商使用专项资金免检的“豁免权”。随着各级政府对国计民生的专项资金相关投入加大,专项资金审计应当引起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提高专项资金使用的效率,为专项资金审计消除“盲点”提供支持,使专项资金安全有效使用,为建设和谐社会发挥应有的效果。

5. 专项资金审计的加强措施

“免疫系统观”审计体系的要点.就是提前介人被审计者的业务流程,通过对控制环境的了解。识别控制风险并进行风险评估。及时掌握风险反应进而提高监控能力。在此条件下专项资金审计可以尝试以下途径:(一)先行试审,取得经验再全面推开审计。审计要对政府决策的执行和实施控制过程进行评价。提出改进建议,但一个好的具备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的审计建议,需要花费更多精力去分析被审计单位的整体情况。审计任务和难度随之大幅度增加。鉴于审前调查时间太仓促。可以选择某个地区作为前期样本进行相对完整的试审,以熟悉整体运作流程为基础, 以专项资金预期目标实现程度为关注核心.深入到专项资金涉及的主要业务环节,对其管理模式、作业组织、业务布局进行风险和收益的权衡.确定运作质量和维护运作的管理制度是否完整、合理及有效。经过试审,可以达到以下目的:1.绘制专项资金运作程序图、工作流程图.制强弱程度,风险所在,初步确定符合实际的重要性水平。2.经过对某个样本进行完整的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程序,我们已等同于进行过一次专项资金的业务流程实操训练。可以比较准确地查找漏洞和风险源,确定审计重点,据此而编制的审计实施方案更具执行性、专业性和指导性。对审计报告和综合报告的撰写提供系统指引。3.提供经验案例再全面推开审计, 改变边审边摸索边调整的状况,迅速找准切入点。提高审计效率,让审计人员有更多时间深入到运作程序,对政策执行情况及各部门的职责履行情况进行检查, 评价政策的有效性,查找潜在问题,做出充分科学,定性准确的评价。有更多时间征求各层次各方面意见,提出具有说服力操作性强的审计建议。(二)改变习惯观念,优化审计手段。政府运作的专项资金管理,没有统一的内部控制评价指南和操作办法,主要依靠各部门按其管理职责制定监管细则,但是任何一种监管制度都是循序渐进不断完善的,任何一种完善的制度也会出现执行偏差。政府审计“提前介人”,“全程跟踪”的改革,使工作重点从“查错纠弊”转移到为改善管理。提高效益服务,而改善管理涉及经济活动全过程,因此以往的着重会计资料事后审计也应扩展到经营活动基础资料的事前事中审计,从数据产生的源头查起。1.在审计方法上引进风险基础审计模式和系统审计模式。以风险的分析与控制为出发点.把审计对象的经济活动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观察判断系统整体的效能和协调性,分析系统各要素的优劣程度,在信息技术支持下建立最优化模型。2.突破审计的“外部性”牵制.深入和扩大交流范围。建设性和免疫性使得审计越来越专业化,更加重视审计职业判断水平方面的专业和能力,审计不只与被审计单位财务部门接触,更要扩大与业务管理部门和内部审计部门的交流,在内部控制和监管方面他们具有丰富的经验和管理水平,比审计人员更清楚问题产生的根源在哪里, 应从哪个方面控制才有效果。同时还可加强与评审组、论证组、验收组的专家交流,充分借鉴利用行业专业标准和专业人员的判断。通过各类资源的相互配合, 优势互补.优化各自工作成本。如在实践中我们与被审计单位共同设计审计表格, 对其在管理中发现的控制弱点和改进意向进行充分沟通.其优点是审计表格更切实际。更利于基层操作,更利于信息点的准确统计和综合分析利用。 又如在现场验证时观察被审计单位专业人员的操作,对其结果的专业性虽不能发表意见,但控制结果形成的程序履行是否有效,可以与对方监管部门商讨从而形成审计人员的思路和判断。  3.审计立项应更倾向于内控制度考核状况。一个良好有效的控制,需要运行多年才能逐步有效完善。审计建设性的发挥。 更高层面也在于从制度的源头发现对全局有重要影响的因素。提早防范,应对危机。因此我们选择审计项目时,应考虑视各单位内部控制的总体状况和其健全有效程度安排审计计划。对专项资金的审计,可以建立项目审计库,甚至细化到项目内部控制审计库.将历年审计情况加以信息管理,对项目内部控制的建立情况、修改情况、运行状况及相应的审计评价都进行计算机管理, 提取审计需要的信息加以利用,经过连续性的追踪和管理,相信我们提出的意见会更具利用价值。风险预警、控制和消除机制,成为国家治理的重要工具,社会经济的环境变化催生审计转型发展,专项资金审计的功能必须深化为查错纠弊与预警预防并重.已不仅仅是“对症下药”,而应上升到帮助设计特定规则以获取最大效益.从而实现自我约束,形成良性循环。

专项资金审计的加强措施

6. 专项资金审计特征

  专项资金主要具有以下性质和特征:
  1.无偿性:国内(外)ZF对某一项目的扶持所拨给的资金不需偿还。
  2.有偿性:国内和国外ZF对某一项目扶持的专项低息贷款,需要偿还。
  3.复杂性:专项资金来源渠道多,使用广,要层层分解,又层层下拨通过各级财政拨付中转到项目单位。
  4.目标性:专项资金使用后,必须达到预期目标,凸显其作用。
  5.针对性:国家不是普遍拨放,而是针对某一行业或某一地区的专门项目而拨或贷的资金,因此具有很强的区域性、专项性。
  由于审计专项资金具有一定的难度,尽管各级审计人员长期以来认真进行艰苦努力工作,为确保国家资金安全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业绩。但专项资金审计仍然存在一些“盲点”而使专项资金审计工作与国家的目标仍然有一定的差距,其表现为:
  1.专项资金使用前期费用开支。
  每个专项资金的使用,目前通常存在前期围绕项目而发生的前期费用,按说项目单位应当有所投入,但通常都在项目资金到后支付,有的数额较大,而审计时无法界定,其合理性、合法性,甚至出现违法违规行为难以审清。
  2.专项资金使用部门上下联手改变用途。
  专项资金来源渠道,从中央到县,要经过省、市、县多个主管部门,因此往往会层层“拔毛”或变相使用,甚至下级作为项目费用返给一部分上级部门作为对项目的支持,基层审计部门对此“望尘莫及”。
  3.领导批准,挪作他用。
  有些项目资金到达项目目的地,有的地方领导批准改变使用途径,甚至有“内部”文件,作为集体研究决定其改变使用途径,审计人员无法审实。
  4.以国家相关政策为由,拨贷私营(外商)企业。
  有的项目资金由于其使用涵盖范围广泛,如果监督不到的话,致使一些权力人,以国家有政策规定名义,拨入私营(外商)企业;如正当使用无可非议,如果以“人情”、“暗股”拨或贷入就会滋生腐败,因为外商私营企业不能审计,即使去审计也要办理名目繁多的手续,谁会去惹麻烦,谁会去担干扰外商(私营)投资环境的风险呢?
  综上所述,专项资金审计,由于上述的“不确定”因素存在而难以审实、审透、审清,从而使专项资金审计“失真”而形成“盲点”。

7. 扶持企业专项资金的审计方法

 扶持企业专项资金的审计方法
                      由于相关部门在资金拨付前的申报审批程序不严谨,资金拨付后的监督管理体系不完善,申报企业也存在虚报冒领、项目进展缓慢、资金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使得企业扶持的专项资金得不到最大效益的使用。那么如何对扶持企业的专项资金进行审计呢?
     一、扶持企业专项资金的主要用途 
    一是用于投资补助和奖励。投资补助,是指政府部门对符合条件的企业投资项目给予的投资资金补助,一般政府给与的投资补助不高于总投资额度的30%。奖励,是政府部门对表现突出,业绩优秀,具有重大创新贡献企业的一种鼓励政策,奖励额度视具体情况而定。二是用于贷款贴息。贴息,是指政府部门对符合条件、使用了中长期银行贷款的投资项目给予的贷款利息贴息。
     二、扶持企业专项资金在分配、管理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项目资金的申报审批方面。在申报、审批、分配过程中,相关部门经常出现申报审批程序不规范、分配依据不充分、资料审核不严格的问题,专项资金的分散管理也会导致同一项目多头申报等问题的出现。
    二是项目资金的管理拨付方面。在审计过程中,笔者发现财政资金管理部门拨付专项资金的时间与上级部门的拨付时间经常出现很长的间隔,是相关项目的申报审批时间过长还是存在挤占挪用的问题,需要审计人员进行分析。部分政府承诺的相关配套资金没有到位,而企业本身也会存在投入不足的问题,这就会造成项目难以启动或未按期完工,以及未正常运营等影响资金的拨付使用。
    三是项目资金使用效果方面。首先部分企业在申报专项资金时提供虚假的申报资料,比如虚假的土地使用证明和相关财务材料;其次部分企业的财务管理不规范,存在专项资金扶持项目没有设立独立账目,无法核算项目的投资额度的问题;专项资金也没有专款专用,用于其他不相关的支出,挤占挪用专项资金,或者存在贪私分、利益输送问题;最后项目承担单位在建设过程中,没有按照申报材料的内容和投资强度进行建设,不进行相关的报批程序,随意改变。
     三、扶持企业专项资金审计中应把握的几个环节 
    一是做好审前调查,充分把握资金总量和结构。企业扶持资金计划一般由项目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联合申报、联合审查、联合下达。审计人员首先要到相关部门掌握项目审批和资金计划情况,从项目名称、项目承担单位、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实施年度、投资总量、投资资金来源、专项资金补贴方式等方面入手,形成系统性表格,为下一步审计夯实基础。
    二是确定重点审计单位和项目。企业一般以某项项目为载体来申请专项资金,部分企业根据同一项目不同的重点,通过变更项目名称等手段向不同的项目主管部门申请专项资金。审计人员可以利用计算机手段进行筛选,结合审前调查统计出的资金计划总体情况,按照区域、行业、专项资金补贴方式、补贴金额大小、获得专项资金项数等对专项资金进行综合划分。根据划分,选择一个试点区域进行延伸审计,分析专项资金在企业申报、资金拨付及使用过程中的普遍现象和突出的.问题,从而确定要重点审计的专项资金涉及的项目和地区。
    三是对企业和项目进行延伸审计。从企业项目申请专项资金的申报资料入手,根据资料中注明的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实施年度、投资总量、投资资金来源,实地审查企业获得专项资金项目的实际建设内容与申报材料是否一致,内容如有变更是否有报批程序,工程进度是否符合实施年度计划,投资强度能否达到要求。根据项目具体施工地点和建设内容,审查企业是否存在将一个大项目拆分成不同的小项目进行申报,或者直接利用同一项目同时向多个部门申报专项资金情况的出现。资金补贴方式为贷款贴息的,审查企业的长短期借款等账目、凭证、银行对账单,查看是否有与申报资料相符合的贷款,贷款利息的支出是否合理,专项资金是否用于利息支出,有无挪作他用。贷款金额存在疑点的,可以向相关银行作进一步的调查取证。企业申报资料真实性的审查,不仅要考证申报项目的立项、环评和规划资料的真实性,还要延伸审查为各企业制作资金申请报告、会计报表、可行性研究的有关中介机构,是否存在与企业串通编制虚假资料造成虚假申报套取、骗取专项资金的问题,以及是否存在资金审核部门通过下属机构、关联机构以评估、服务等名义向企业乱收费乱摊派等问题。
    四是对专项资金的监督管理情况进行审计调查。审计相关的业务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在资金分配下达中存在的问题。财政部门拨付专项资金是否及时,取得上级财政部门的资金拨付文件,计算与本级资金拨付时间的间距,查清原因,是否存在资金闲置或挪作他用。在资金的实际分配过程中,审计切块资金的分配是否有明确的评价、分配标准,是否组织专家评审,重大项目资金是否向政府有关部门汇报,对相关程序要进行调查取证。审计专项资金拨付后,项目主管部门和财政主管部门是否依据相应的资金监督管理制度履行监管责任,是否掌握项目的启动、施工内容及进度、竣工等过程,资金的拨付与工程进度是否相符等。企业的项目出现无法达到相应施工进度或改变建设内容的情况,监管部门有无采取措施进行督促或收回相应资金。
  ;

扶持企业专项资金的审计方法

8. 专项资金的审计步骤、方法、意义?

专项资金审计的几个重要环节:
一、注重账簿审计的同时,千万别忽视实际项目的审计:
1、审计往往只是将被审计单位的专项资金收支总账、明细账和记账凭证等会计资料送达审计组,审计完后即为审计结束。
2、即使到实地查看工程,也是走马观花,没有认真丈量、记录,也没有计算材料实际用量与账面决算数所使用数量是否一致,看是否有高估冒算或实际使用量小于决算量的现象。
二、注重账面的收支凭证的同时,千万别忽视银行票据的审计:
1、专项资金审计的传统方法是看账面收支凭证是否合理、合法、合规,而对银行票据的真实性和银行对账单的核对工作容易忽视。由于某些配套资金不能足额到位,多数采用配套资金空运行方式。
2、真拨付、后转回、账面反映配套资金到位了,而实际上根本没有到位,在实际工作中,只要查阅开户行银行对账单所反映的收支明细与被审计单位银行账收支栏目,就可能反映同等金额的一收一支,而且时间相近。
3、还有一种情况是被审计单位账上反映现金增加而银行对账单没有记录付出,则采用现金支票存根联入账,提款联没有取款、主观上也不想取款,客观上也无款可取。只要重视加强对银行票据系列的审核力度,弄虚作假的现象便一目了然。
三、注意资金到位率的同时,千万别忽视资金到位的时间性:
1、在对各项专项资金审计中,审计人员总是查找上级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联合下达的专项资金的指标文件,然后与同级财政部门专项资金额进行对比,计算资金到位率,比例大则资金足额到位,比例小则到位小,并在审计中予以评价。
2、但是,较多当年下达的专项资金的指标,由于财力有限调剂其他用途,下拨渠道不畅等,拖欠到年底,有的甚至到第二年底才勉强拨付完毕,资金到位时间迟缓,严重影响工程项目设施建设。
四、以上三个环节的审计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1、应同等对待,相互对应,互为牵制。这样才能在专项资金审计中客观、公正、真实地反映资金收支的全貌。
专项资金审计的方法:
一、顺藤摸瓜法:
1、通过对资金运动轨迹的跟踪,对每一笔资金的来龙去脉追查到底,沿着资金流向,资金到哪追到哪,涉及哪个单位查哪个单位,一直查到资金的最终用途。
2、这是专项资金审计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但费时、费力,工作量较大,因此,适用经验比较丰富,有较高的判断能力的审计人员,应突出重点,选择有疑点的资金进行审计。
二、调查法:
1、此法适用于发现账外线索和核实发票审计,是获取账外审计线索或审计证据最有效的方法。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通过专业判断,认为被审计单位存在账外收支款项或支出票据中存在虚假发票,就要采取延伸调查的方法予以核实。
2、首先,要制定好调查方案,对调查对象 谈话技巧 调查方式方法调查的内容以及被调查对象的确定做好安排;其次,调查应脱离被审计单位,审计人员独立进行。
三、银行存款核对法:
1、适用于专项资金审计,是发现专项资金转移 挪用最有效的方法。不仅要对余额 未达账项进行核对,而且要对每一笔发生额进行核实,对不符的款项或虽然相符但认为有异常的款项,要进行延伸审计开户行和到对方单位进行核实,查清专项资金的具体使用用途。
意义:
1、专项资金审计是审计机关对专项资金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的监督活动。专项资金审计只对某项资金的收支活动进行审查,一般不需要涉及被审计单位的其他财政财务收支活动。



扩展资料:
专项资金审计可以尝试以下途径:
1、审计要对政府决策的执行和实施控制过程进行评价。提出改进建议,但一个好的具备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的审计建议,需要花费更多精力去分析被审计单位的整体情况。审计任务和难度随之大幅度增加。鉴于审前调查时间太仓促。
2、可以选择某个地区作为前期样本进行相对完整的试审,以熟悉整体运作流程为基础, 以专项资金预期目标实现程度为关注核心.深入到专项资金涉及的主要业务环节,对其管理模式、作业组织、业务布局进行风险和收益的权衡。
3、确定运作质量和维护运作的管理制度是否完整、合理及有效。
经过试审,可以达到以下目的:
1、绘制专项资金运作程序图、工作流程图.制强弱程度,风险所在,初步确定符合实际的重要性水平。
2、经过对某个样本进行完整的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程序,我们已等同于进行过一次专项资金的业务流程实操训练。可以比较准确地查找漏洞和风险源,确定审计重点,据此而编制的审计实施方案更具执行性、专业性和指导性。对审计报告和综合报告的撰写提供系统指引。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专项资金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