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

2024-05-13

1. 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

学校隶属关系:国家教育部
学校所在地: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 电话:系办公室020-84113619,84112390,84112171系主任:020-84111068
邮政编码:510275 传真:020-84112390
网址:http://gs.zsu.edu/
一、地质类本科专业设置
地质学专业
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结构、物质成分、运动和演化历史及相关科学技术问题的学科,与人类生存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承担着支持、维护和改善人类生存系统的任务。
根据学科发展和市场经济的需求,现在重点培养如下方向的人才:①基础地质、地球化学方向,面向地质地球化学理论,为国内外硕士、博士点提供优质生源;②地球科学信息化技术方向,面向信息时代,培养地球科学与计算机应用结合的人才;③岩土工程方向,面向城市建设和各类基础工程,培养从事岩土工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地基基础处理和施工监督管理方面的人才;④矿物材料与宝玉石方向,面向建材、冶金、化工、宝玉石(含金银贵金属)等行业,培养矿物材料研究与开发利用、宝玉石资质鉴定与商贸方面的人才。此外,系里鼓励部分优秀学生辅修其他专业。毕业生主要去向有科研、教育、国土资源规划与管理、路桥规划设计、城市建筑工程、地质资源调查与管理、环境保护、宝玉石贵重金属质检、经济实业等部门。一部分继续攻读更高学位或出国留学。
主干课程包括: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普通化学、地球科学概论、环境科学概论、古生物与地史学、矿物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地球化学、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岩体力学、水文地质学、城市地质与环境地质、宝玉石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图示化技术、数据库、计算机网络技术等。
二、研究生学科专业设置
1.硕士研究生专业设置
(1)矿物、岩石、矿床学
方向1:宝玉石学(含矿物材料)
方向2:矿床地球化学
方向3:环境地球化学
方向4:旅游地质资源学与生态地质
方向5:地球信息工程
方向6:珠宝市场评估与营销
方向7:非金属矿物材料
(2)构造地质学
方向1:大陆过程及其信息处理
方向2:活动构造与基础工程
(3)第四纪地质学
方向1:地球表层与环境
方向2:海岸带沉积与古环境
方向3:湖相沉积与环境演化
方向4:生态环境演化
方向5:环境考古
(4)岩土工程
方向1:岩土力学及工程应用
方向2:软土工程
方向3:地基处理
方向4:环境岩土工程
方向5:现代岩土工程检测与分析
方向6:建筑地基基础优化设计
2.博士研究生专业设置
矿物、岩石、矿床学
研究方向有: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环境地球化学;特殊地质环境与巨量成矿物;环境地质、生态地质与区域;构造与花岗岩成因学。
三、教师队伍现状
中大地球科学系是中国综合性大学中最早创办的地质学教学和研究机构之一。许多院士和知名学者曾在我系执掌教鞭,为社会各界输送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现有教职工37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9人,讲师6人,助教2人,实验室人员中,高工1人,工程师4人,技术工人1人,党政人员5人。其中,45岁以下的教授5人,具博士学位的中青年教师16人,许多中青年教师是由法国、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和日本留学回国的博士。
本系下设5个学科组:地球信息工程学科组;地球化学学科组;宝玉石与矿物材料学科组;陆地与海岸带环境变化学科组;岩土工程学科组。一个实验室中心:地球科学实验教学与测试中心。
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创建于1924年。朱家骅院士、谢家荣院士、冯景兰院士、斯行健院士、乐森院士、孙云涛院士、杨遵仪院士、陈国达院士以及O.Jackel,A.Heim,P.Misch等许多国内外知名学者都曾在此执掌教鞭或学习,为我国地球科学事业输送了大批人才。
系内现设有宝石矿物材料研究所、宝玉石研究鉴定中心、岩土工程研究所、地球环境与地球资源研究中心、大地构造与花岗岩成因学研究所、第四纪古环境研究中心、岭南考古研究中心及地质陈列馆等机构。拥有岩矿综合实验室、成矿流体实验室、高温高压实验室、岩土工程实验室、考古和地质年代实验室、微体古生物实验室、第四纪环境实验室、工程防震实验室、放射性环境测试等教学和研究实验室。本系非常注重学生学习环境的改善,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除专业实验室外,建设有现代化水平的计算机工作室,供学生使用,并正在建设地球信息系统实验室。在国内同行中较早建立了独立的地球科学系网站(网址:http://gs.zsu.edu/)。本系学生除了可以享受学校的各类奖学金外,本系内还设有Diffendal奖学金、谢家荣奖学金、陈其瑞奖研金和高盛奖学金。
四、“九五”以来科学研究简况
近十年来,承担和完成了国家级、省部级和地方委托科研项目100多项,科研经费1000多万元。项目包括国家重点科技攻关、科技部973项目、国家攀登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46项。涉及矿床成因、资源与环境评价、矿产资源规划、花岗岩成因、矿物物理、矿物材料、宝石学、环境与灾害地质、水文地质、新构造分析、大型工程地壳稳定性和地基稳定性评价研究等一大批科研项目,取得重要的研究成果,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十余项。
五、国际交流与合作
本系国际科研合作与交往频繁,与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芬兰等国家以及港、澳、台地区的大学和科研机构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与合作。与美国地球科学信息中心联合创办的中国第一个电子学术刊物《Journal of Geoscience of China》(计算机网络版,http://www.geosciences.net),并建立了相应的专业网站《中国地学信息网》,促进了我国地球科学领域科研成果与国际间的交流。
(撰稿:郑卓)

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

2. 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的历届系主任

任职时间 姓 名 研究方向 备 注1924—1926 黄著勋教授 地质学1926—1928 朱家骅院士 矿物学 后任中山大学校长、民国教育部长1928—1929 O.Jaekel教授 地质学1929—1930 A.Heim教授 地质学1930—11929—1930 A.Heim教授 地质学1930—1935 张席褆教授 地质学935 张席褆教授 地质学1935—1937 何 杰教授 地质学1937—1938 黄著勋教授 地质学1939—1942 杨遵仪院士 古生物与地质历史学1942—1944 何 杰教授 地质学1944—1945 陈国达院士 大地构造学1946—1948 李翼纯教授 地质学1948—1950 潘钟祥教授 地质学1950—1952 陈国达院士 大地构造学1958—1959 林 挺教授 地质学1959—1963 曹廷藩教授 地质学 地质地理学系时期1972—1978 陈志中教授 矿床学 地质学专业时期1979—1984 方瑞濂教授 地史古生物学1984—1988 黄玉昆教授 第四纪地质学1988—1991 李兆麟教授 地球化学1991—1996 赵不亿教授 遥感地质学1996—2000 陈国能教授 大地构造与花岗岩地质学2000—2002 周永章教授 地球化学2002—2012 郑 卓教授 第四纪地质学、全球变化科学2012—至今 张 珂教授 构造地质学、新构造学

3. 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的发展历史

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国民政府发布命令将国立广东大学改名为国立中山大学。1926年地质系首任系主任黄著勋教授著《中国矿产》,并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是中国最早的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著作之一。1927年谢家荣和朱家骅倡议国民革命政府创办了中国地质学研究和调查历史上享有盛誉的两广地质调查所,开创中国人于两广地区地质调查先河,首版两广地区地质图、矿产图,是当时国内四个最有影响力的地质调查所之一。该所隶属于中山大学地质系,由历届系主任兼任所长。同时,两广地质调查所的研究人员兼任地质系的教育工作。1952年中山大学地质系整建制迁至长沙成立中南矿冶学院(今之中南大学),后又分出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今并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1956年原中山大学地质系系主任(任于1944-1945年、1950-1952年)、1934届中山大学地质系毕业生陈国达院士提出了大地构造的新理论-地洼学说(活化构造理论)。该学说发展成为国际性大地构造学派。1958年中山大学复办地质学教育,五年后停办。1972年中山大学再次复办地质学专业至今。1979年开始招收构造地质学专业硕士研究生,1984年开始招收矿床学专业、地层古生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以及国家教委委托代培出国研究生。1984年和1985年,构造地质学和矿床学先后成为硕士学位授予点。2000年设立第四纪地质学和岩土工程学硕士学位授予点,以及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博士学位授予点。2004年设立地质工程专业的工程硕士点。2005年开办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2011年开办地质工程本科专业。2010年获得地质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和硕士学位授权,涵盖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构造地质学、第四纪地质学和地球化学等二级学科。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二级学科为广东省重点学科。2002年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成立地球化学学科组、宝玉石与矿物材料学科组、陆地与海岸带环境变化学科组、地球信息工程学科组、岩土工程学科组等,赋予学科组具有教育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的双重功能。现建有广东省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探查重点实验室、地球环境与地球资源研究中心、广核中大花岗岩与铀矿资源研究所、第四纪环境研究中心、宝玉石研究鉴定(评估)中心、宝石矿物材料研究所、岩土工程研究所、地质矿产博物馆、地球科学实验教学中心等机构。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在成矿实验地球化学与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第四纪环境与全球变化研究、花岗岩原地重熔与壳内对流理论及其在铀矿成矿规律的应用、华南地区地质灾害与矿山环境污染研究、华南地区地质工程研究、新生代地质和活动构造调查研究等领域具有鲜明的特色。中山大学的地质学教育长期秉承孙中山先生制订的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教导,继承两广地质调查所的优良传统,办学理念体现“开放、包容、务实、创新”的岭南特色,以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高度重视地质实验、实习和实际动手能力。勤于思考,勇于创新,严谨求实,刻苦钻研,重视吸取相邻学科的精华,不断开拓地质学科的新领域。

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的发展历史

4.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专业介绍

学科:理学

门类:地理科学类

专业名称:地理科学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地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机构、学校、企业从事科研、教学、管理、规划与开发及在行政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地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方向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的训练,只有较好的科学素养,掌握运用地图遥感及地理信息系统与资源环境实验分析的基本技能并具备初步的教学、研究、开发和管理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地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

3.了解相近专业如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地理信息系统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4.熟悉国家科技政策、知识产权等有关法规;

5.了解地理科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

6.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主干学科:地理学

主要课程:自然地理学、现代地貌学、环境演变、经济地理学、人文地理学、计量地理学、测量地图学、地理信息系统、区域地理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室内与野外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论文,一般安排l0-12周。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5.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介绍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成立于1991年,前身为成立于1924年的中山大学生物学系。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介绍

6. 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里哪个专业最好?

你好,不知朋友是针对本科阶段还是研究生阶段?
本科阶段,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就两个专业:地质学,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两个专业实力差不多,没有哪个更好的说法。
研究生阶段,重点发展的项目有:
    资源地质学:金属矿产资源,金属矿产资源,矿床成矿机制 

    环境地质学:环境地质,环境地球化学,医学地质,农业地质,环境矿物材料,生命起源环境等。

    地球系统动力学与第四纪地质:第四纪地质,全球变化,新构造运动,现代沉积,第四纪测年与考古

    地质工程与地下空间技术:地质工程,岩土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地质开发,水文地质等

    地质信息技术:地质信息系统,遥感地质,数学地质,地球物理技术,多元数据融合技术,数据挖掘,地球勘查与信息技术

    宝玉石与矿物材料工艺学:宝玉石技术,宝玉石营销,矿物材料技术

    海洋地质学:海洋沉积,海洋矿产,海洋环境,海洋地球化学 

补充回答:要考中科院的话最好是考本部,在广州中山大学是最佳选择(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7. 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里哪个专业最好?

你好,不知朋友是针对本科阶段还是研究生阶段?
本科阶段,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就两个专业:地质学,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两个专业实力差不多,没有哪个更好的说法。
研究生阶段,重点发展的项目有:
资源地质学:金属矿产资源,金属矿产资源,矿床成矿机制
环境地质学:环境地质,环境地球化学,医学地质,农业地质,环境矿物材料,生命起源环境等。
地球系统动力学与第四纪地质:第四纪地质,全球变化,新构造运动,现代沉积,第四纪测年与考古
地质工程与地下空间技术:地质工程,岩土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地质开发,水文地质等
地质信息技术:地质信息系统,遥感地质,数学地质,地球物理技术,多元数据融合技术,数据挖掘,地球勘查与信息技术
宝玉石与矿物材料工艺学:宝玉石技术,宝玉石营销,矿物材料技术
海洋地质学:海洋沉积,海洋矿产,海洋环境,海洋地球化学
补充回答:要考中科院的话最好是考本部,在广州中山大学是最佳选择(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里哪个专业最好?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