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

2024-05-14

1. 2022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

1.对离校2年内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后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给予一定数额的补贴,补贴标准原则上不超过其实际缴费的2/3,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2年。灵活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向当地人社部门提供基本身份类证明原件或复印件、灵活就业证明材料等。人社部门审核后,将补贴资金支付到申请者本人社保卡银行账户。2.到偏远一线就业学费和助学贷款可减免对高校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和老工业基地县以下基层单位就业、履行一定服务期限的,以及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的,给予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可向高校学生资助管理部门申请。本专科学生每人每年最高不超过8000元,研究生每人每年最高不超过12000元。3.困难毕业生有补贴对来自低保家庭、贫困残疾人家庭、原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或属于特困人员、残疾及获得国家助学贷款的高校毕业生和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院校)毕业生,有就业创业意愿并积极求职创业的,给予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符合条件的毕业生所在学校申请求职创业补贴,向当地人社部门提供相关情况证明材料、学籍证明复印件等。申请材料经毕业生所在学校初审和公示,报当地人社部门审核后,将补贴资金支付到毕业生本人社保卡银行账户。扩展资料:大学生就业政策就业政策的直接目标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解决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问题;二是解决新生劳动力的初次就业问题。法律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暂行规定》第三条毕业生是国家按计划培养的专门人才,各级主管毕业生就业部门、高等学校和用人单位共同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毕业生有执行国家就业方针、政策和根据需要为国家服务的义务。必要时,国家采取行政手段,安置毕业生就业。

2022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

2. 2022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

1.对离校2年内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后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给予一定数额的补贴,补贴标准原则上不超过其实际缴费的2/3,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2年。灵活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向当地人社部门提供基本身份类证明原件或复印件、灵活就业证明材料等。人社部门审核后,将补贴资金支付到申请者本人社保卡银行账户。2.到偏远一线就业学费和助学贷款可减免对高校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和老工业基地县以下基层单位就业、履行一定服务期限的,以及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的,给予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可向高校学生资助管理部门申请。本专科学生每人每年最高不超过8000元,研究生每人每年最高不超过12000元。3.困难毕业生有补贴对来自低保家庭、贫困残疾人家庭、原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或属于特困人员、残疾及获得国家助学贷款的高校毕业生和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院校)毕业生,有就业创业意愿并积极求职创业的,给予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符合条件的毕业生所在学校申请求职创业补贴,向当地人社部门提供相关情况证明材料、学籍证明复印件等。申请材料经毕业生所在学校初审和公示,报当地人社部门审核后,将补贴资金支付到毕业生本人社保卡银行账户。扩展资料:大学生就业政策就业政策的直接目标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解决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问题;二是解决新生劳动力的初次就业问题。 法律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暂行规定》第三条毕业生是国家按计划培养的专门人才,各级主管毕业生就业部门、高等学校和用人单位共同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毕业生有执行国家就业方针、政策和根据需要为国家服务的义务。必要时,国家采取行政手段,安置毕业生就业。

3. 2020届毕业生最新就业政策有哪些?


2020届毕业生最新就业政策有哪些?

4. 2020届毕业生最新就业政策哪些规定?

2020届毕业生最新就业政策规定简介如下:
一方面,扩大国有企业岗位供给,明确国有企业招收大专以上应届高校毕业生比上年要实现一定比例的增长,为高校毕业生提供高质量就业岗位。
另一方面,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磨砺成长,继续实施教师特岗计划、“三支一扶”计划等基层服务项目,开展基层医疗卫生等机构急需紧缺人才专项招聘,开发1000个基层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岗位,并对毕业两年内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可享受3000元基层就业补贴(粤东粤西粤北为5000元)。

小微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给予两年社保补贴。2.0版“促进就业九条”明确,就业见习补贴标准由最低工资标准的50%提高至不高于最低工资标准。同时,将困难毕业生的求职创业补贴标准自2021届起由每人2000元提高到3000元。
小微企业吸纳毕业两年内高校毕业生就业给予2年社保补贴。聚焦退役1年内军人,对吸纳其就业的用人单位(机关事业单位除外),给予1万元补贴。
此外,加大就业扶贫支持力度,将用人单位吸纳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业的补贴标准由3000元提高至5000元。在继续落实灵活就业社保补贴的基础上,2020年底前对补贴期满仍未实现稳定就业的,政策享受期限再延长一年。

5. 2020年大学生有哪些就业机会?

教育部官网颁发了关于今年应届毕业生的一系列就业好消息,让我们觉得国家为了今年的毕业生真的是拼了。所以,今天这篇文章就来给大家盘点一下,哪几个好消息一定不能错过。

首先,几乎是所有家长眼中的铁饭碗工作“特岗教师”过招5000人,招聘规模高达10.5万人,考试门槛低,非师范专业也可以报考,优惠政策多,而且还是正式编制,你心动了吗?我相信,很多家长看到这个消息一定很激动,毕竟每一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当老师,当医生。但是,要提醒大家一下,特岗教师是以省为单位进行的统一考试,每年只有一次机会。

然后就是“三支一扶”西部计划,扩充40万个中小学教师岗位额,而且可以先上岗,后考证。意思就是没有教师资格证也可以报考相关的岗位,但要求就是入职一年内考下证书才可以转正。这个政策特别为应届毕业生着想,考虑到大家刚刚毕业,急于找工作,所以采取了先入职,后考证的政策。心动的毕业生可以开始行动起来了。

最后,就是升学大扩招。教育部已经安排了今年的硕士研究生,扩大招生规模18.9万,普通专升本的扩招 将高达32.2万,同时有关部门还在研究第二学士学位的扩招。考研已经成为了很多大学生的目标,所以不想放弃读研的大学生可以复读一年,今年再尝试一次。

除此之外,还有入伍优惠政策,国企扩招,创业扶持等等高达10项专项政策。所以,2020年的毕业生加油找工作,不要放弃,只要努力,就一定可以找到工作的。我们仔细分析,就可以发现,国家大力扶持教师行业,所以毕业生可以考虑一下当老师这一条路。说不定,当老师真的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2020年大学生有哪些就业机会?

6. 2021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2021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就业的含义是指在法定年龄内的劳动者所从事的为获取报酬进行的务工劳动。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2021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届高校毕业生总规模高达909万人,同比增加35万,再创历史新高!另一方面,疫情导致留学生回流,竞争也开始日益白热化发展...
    数据显示,2020 年向国内岗位投递简历的海归人才数量教2019年增长了 33.9%,今年春节后第二周,考研成绩公布导致更多应届生流向就业市场,求职人数同比增长143.1%!
    2021届大学毕业生就业大环境形势如何?多达909万大学毕业生的职业方向又该何去何从?
    
    
     1、2021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疫情影响仍有不确定性:
    2021年《经济蓝皮书》指出:目前中国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已取得阶段性成效。但从全球范围来看,疫情形势并没有得到缓解,疫情的发展形势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校园招聘岗位数量有所减少:
    据统计,截止3月16日,24365校园招聘服务面向 2021 固高校毕业生已举办 25场专场招聘会。参与企业7.5万+,提供岗位256万+。2020年2月28日自24365校园招聘启动一周,便已推出200多万岗位。
    新领域新业态从业人数增多:
    2021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要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加快推进职业伤害保障试点",体现了国家对于新就业形态发展的重视。
    根据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发展报告》的教据显示,参与共享经济的.平台从业者人数,2015-2020年增加3400万人,年均增长率9%!
    可以看到,新就业形态群体已经成为我国当前以及未来劳动力市场不容忽视的就业群体,是我国劳动力市场发展的重要趋势,蕴含着巨大的发展动力和潜力。
    我国职业归为8个大类,66个中类,413个小类,1838个细类(职业)。
    01部分群体就业难度持续增加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将我国职业归为8个大类,66个中类,413个小类,1838个细类,然而,在众多的职业中,却仍旧有部分群体"无业可就"。
    今年岗位衰争激列,一方面受到疫情影响,一方面是去年待业的毕业生的累计,此外还有留学回国的学生,就业难度持续增加。
    02"高期望""慢就业"加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学生就业观念发生了转变,已经从"要找到一个饭碗"转变成"要找到一个金饭碗"。
    简单说,不着急找工作,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家长和学生本人对工作期望值高。既然一时之间无合适工作,更多的家长宁愿选择让孩子继续深造。
    03"互联网 + 就业"模式尚需完善
    "互联网+"通过其自身的优势,对传统行业进行了优化升级转型;使得传统行业能够适应当下的新发展;从而推动社会不断地向前,推进大学生精准就业。
    但当前"互联网+就业"模式建设应用还不够充分、就业指导服务范式还不够科学等现实之困。要让"互联网 + 就业"模式成为推进大学生精准就业的新样态,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其实现路径。
     2、2021年大学生就业环境分析 
    经历了2020年的疫情,在对未来市场环境预测不利的前提下,很多企业为了生存,采用“断尾”的方式求生,即采用裁员的方式来消减成本压力,缩减校招名额!
    近年来,一线城市生活成本和压力日益增大,成都、西安、杭州等新一线城市则频频提供户口、优惠购房、补贴等政策,一些高校毕业生开始“转投”新一线城市。
    虽然大部分毕业生都希望留在大城市和沿海开放城市工作,因为这里的经济相对发达,薪资高,生活条件优越。但是,目前最需要毕业生的却是边远地区、中小城市、艰苦行业的基层一线中小型单位。而且去了这些地区的毕业生流失情况也特别严重,形成了“要不到、分不来、用不上、留不住”的恶性循环。
  ;

7. 2020年大学生就业形势

2020年,新年伊始,受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影响,不少企业一季度经济收益直线下降,甚至不少小微企业面临倒闭关门。市场大环境的变化,随之所影响的就是就业市场的稳定性,从人才需求量,到薪资水平,方方面面都受到不少的影响。
那么,2020年大学生就业形势怎么样?是不是一定会不好?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不同行业,不同企业所呈现的形势各不相同。

2020年大学生就业形势

8. 大学生就业补贴政策2021标准

一、发放对象就业、实习补贴的发放对象范围为全国大中专院校2021应届毕业生通过实现机场、航司地面岗位就业、实习的学生,推荐学生人数达3人及以上的,且学生要符合以下条件之一:(一)学生所在家庭为国家认定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的。(二)所在贫困家庭中父母一方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的。(三)本人在校期间曾经获得国家助学贷款的或者国家奖学金的或者国家励志奖学金的。(四)本人在校期间有学生干部或各类赛事、评优评先获奖经历的`。(五)本人在校期间有勤工助学经历的。(六)本人在校期间有实习实践、打零工经历的。(七)本人持有《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证》的。凡符合以上任一条件的院校毕业生,即可申请就业、实习补贴;同时符合一项条件以上的,不重复发放补贴。二、补贴标准全国大中专院校2021应届毕业生推荐双方都可获得就业、实习补贴1200元/人/年(3人),以100元/人/月标准按月发放。3人以上,推荐人增加民航就业、实习推荐补贴100元/人/月,不受上限。推荐人补贴示例:备注:被推荐人同时获得就业、实习补贴1200元/人/年。补贴发放时间:从学生、被推荐人正式就业、实习上岗时间起满12月止,中途如离职,自动核减停发的就业、实习补贴。扩展内容:2021年大学生创业补贴政策(一)一次性创业资助普通高等学校、职业学校、技工院校学生(在校及毕业5年内)成功创业,自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1年内申请且正常经营6个月以上的,可申领创业补贴。按每户给予一次性创业扶持补贴10000元。(二)创业企业社会保险补贴毕业5年内自主创业在本市领取营业执照或其他法定机构注册登记并正常经营的高校毕业生。按本市现行社会保险缴费基数下限和缴费比例,给予最长不超过3年的养老、失业、工伤、医疗和生育社会保险补贴(个人缴费部分由个人承担)。(三)租金补贴租用经营场地(含社会资本投资的孵化基地)创办初创企业并担任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的,可申请租金补贴。租金补贴直接补助到所创办企业,每户每年5000元,累计不超过3年。(四)创业带动就业补贴初创企业吸纳就业并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按其吸纳就业(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人数(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除外)给予创业带动就业补贴。招用3人(含3人)以下的按每人2000元给予补贴;招用3人以上的每增加1人给予3000元补贴,总额最高不超过3万元。(五)其它税收优惠政策1、凡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的,自当地工商部门批准其经营之日起1年内免交税务登记证工本费(即:免税)。2、新成立的城镇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国家*的行业除外),当年安置待业人员(含已办理失业登记的高校毕业生,下同)超过企业从业人员总数60%的,经相关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可免纳所得税3年。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免税期满后,当年新安置待业人员占企业原从业人员总数30%以上的,经相关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可减半缴纳所得税2年。除此之外,具体不同的行业还有不同的税务优惠:(1)大学毕业生创业新办咨询业、信息业、技术服务业的企业或经营单位,提交申请经税务部门批准后,可免征企业所得税两年。(2)大学毕业生创业新办从事交通运输、邮电通讯的企业或经营单位,提交申请经税务部门批准后,第一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二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3)大学毕业生创业新办从事公用事业、商业、物资业、对外贸易业、旅游业、物流业、仓储业、居民服务业、饮食业、教育文化事业、卫生事业的企业或经营单位,提交申 请经税务部门批准后,可免征企业所得税一年。此外,部分城市还对创业高效毕业生取消落户限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