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国际格局变化,分析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势及经济发展策略?

2024-05-14

1. 依据国际格局变化,分析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势及经济发展策略?

国际格局就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东西方平衡,西方衰弱,西方国家走向不确定。
我国的经济形势,虽然有下行压力,但稳定性和韧性较好。
各项指标均有支撑,稳中求进的基调没有变,仍有战略机遇期。
策略:国内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改革为主线,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发展先进制造业,推进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促进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
对外,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拓展国际贸易空间,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发展贸易新业态。

依据国际格局变化,分析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势及经济发展策略?

2. 面对当今复杂的国际战略格局,我国该如何应对?

我们中国在面对当今复杂的国际环境和战略格局,我国应看清现状并抓住机遇,积极主动应对挑战,有效维护战略机遇。
1、利用外部环境机遇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世界经济的中低速增长新常态并不是一种静态,而是一种动态。
危机是“创造性破坏”,它会消除落后产能,推动新产能发展。蓄势待发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包括以信息技术发展为先导的“互联网+”经济。
以创新技术研发为驱动的新能源变革,以构建国内和跨国互联互通网络为基础的综合发展,以绿色理念推动的新生活方式,以及分享经济、3D打印、智能制造等。
这些产业将改变以往经济增长的方式,逐步生成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即将出现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为我们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难得的重大机遇。
以变革与创新为驱动,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应对新环境,是利用好新发展战略机遇期的重要途径。
2、提高全球治理能力 促进优化发展环境
全球问题凸显是战略机遇期内涵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世界经济的深刻调整和全球问题的日益凸显,都需要加强并改善全球治理。
为此,一方面需要推动现有国际机制的改革和完善,另一方面需要建立新的治理机制,制定新的国际贸易、投资、金融等规则。
这既为我国参与国际经济体系提出了新的挑战,又为我国发挥积极作用参与新国际规则的制定,“推动国际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完善,积极引导全球经济议程,促进国际经济秩序朝着平等公正、合作共赢的方向发展”提供了机遇。
3、积极主动应对挑战 有效维护战略机遇
从国际安全环境看,尽管和平仍然是时代主题之一,但在世界格局和国际秩序深刻调整的背景下,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问题相互交织,维护地区和世界局势和平稳定的任务仍面临诸多挑战。
维护一个长期和平的环境符合我国根本利益。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尤其是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正是中国主动营造和平环境的重要举措。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核心内涵是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这是打破新兴大国和守成大国对抗冲突陈旧逻辑的重要方式。

扩展资料:
国际间战略利益的矛盾及其发展;政治、军事、经济力量在世界范围内的分布与配置;主要国家之间的战略关系及其斗争、制约、合作的态势;战争的进程和结局,以及战争威胁的性质和程度等。
国际战略环境是国家安全和发展的国际条件,对实现国家的战略目标和战略利益有重大的影响,并决定或制约着一个国家政治、军事、经济斗争的对象和敌友关系以及采取的方针、政策和策略。
任何一种战略,都是依据一定的环境条件而提出来的,在实施过程中都要受到这种环境条件的制约,因此,对国际战略环境的分析和判断,是制定战略决策和战略实施过程中必须特别加以重视的一个至关紧要的问题。
站在时代的高度,从各主要国家或政治集团的战略利益关系入手,较系统地考察一个较时期内国际战略格局的状况和国际战略形势的发展趋势,综合分析影响国家安全和发展的各种国际化条件,判明本国遭受威慑的可能、方向、性质和程度,才能提出正确的战略对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际战略环境

3. 影响国际战略格局演变条件通常包括哪些

影响国际战略格局演变条件通常包括:
1、国际上各种基本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
2、国家间关系经历深刻变化。
世界政治格局是指世界上各个国家或地区政治力量的对比以及政治利益的划分情况。包括主权国家、国家集团和国际组织等多种行为主体在国际舞台上以某种方式和规则组成一定的结构,由各种政治力量对比而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态势和状况。
当前国际局势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国际体系处在深刻变迁之中,不论是力量格局结构,还是国际关系的性质以及全球治理规范,都在发生重大改变。

扩展资料
国际战略格局基本趋势和特点
第一,世界形势仍将继续保持总体和平稳定,但局部战争和冲突仍难以消除,一些地区还可能出现激化趋势。
在政治、经济和安全等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下,世界形势发展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将有所增加,但从整体上看,世界既难以进入一种有序的轨道,也不会失去控制;到处充满动荡和矛盾,但又保持着总体上的平衡。
第二,国际力量对比加速调整,但难以出现颠覆性的根本变化。国际体系变迁首先体现为国际权力转移。
力量对比变化所引发的权力转移不是直接表现为既有霸权国家被一个新的霸权国家所取代,而是西方传统大国的主导权仍在但出现明显衰颓,且面对国际难点问题多有力不从心。与此同时,非西方新兴大国整体力量上升,国际角色日趋多元。
第三,体系变迁带来的不平衡性更趋显现,经济体系转型快于政治安全转型。国际体系在一些方面出现了阶段性变化和转型态势,军事、经济、安全、文化以及全球文化等各个方面均有所体现,但各个领域的调整并非完全同步,相互间的差异与不平衡性比较明显。
第四,竞争与合作、冲突与协调并存,将成为国家之间尤其是大国关系的基本形态。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国际体系变迁与中国战略选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际战略格局

影响国际战略格局演变条件通常包括哪些

4. 未来中国经济将面临的战略转变包括什么

“十四五”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时期。我国即将完成第一个百年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未来的30年将是向着第二个百年目标冲刺的30年。如何完成这个冲刺目标,需要从现在就开始谋划,因此,“十四五”将在很大程度上确定未来30年发展的主调。那么,“十四五”期间我国经济将发生哪些重大转变?
第一个重大转变是在国内、国外双循环的框架下,加强关键领域的自主技术创新,打造稳定的产业链,确保在极端情况下国内经济能够正常运转。与过去30年相比,这是一个显著转变。拥抱全球市场,并利用国外技术推动我国的技术进步,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关键之一。然而,自2018年美国开始对我发动贸易战以来,国际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特别是今年以来,美国对我国高科技企业的打压不断加码,对我国的技术封锁进一步加强,我国在关键领域的技术创新被迫中断的风险大大增加。美国对华政策转向从奥巴马的第二任期就开始了,特朗普政府则是以一种极端的方式放大了这个转向。未来不管是哪个政党执政,美国对华政策也不会回到过去的样子,中美之间的技术竞争不可避免。在这个背景下,发展自主技术是我国的不二选择。
但是,发展自主技术不等于关闭国门,不与国外合作,也不等于把国外厂家排除在我国的供应链之外。充分利用全球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仍然是我国技术创新的最佳路径。为应对极端情况,打造一个反映底线思维的B计划是必要的,但是,底线思维不能用来指导日常的A计划,否则我们将为此付出极高代价,上世纪60年代实施的三线建设就是一个例子。
第二个重大转变是全面推进高质量的城市化。我国的城市化水平落后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目前,我国有62%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作为一个比较,当日本和韩国分别达到我国目前的收入水平时,它们的城市化率都超过72%。在未来的15年里,我国的城市化率将达到75%-80%,而且将向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少数城市化区域集中。人口集中是所有完成现代化的国家的共性,我国也不例外。到2035年,60 %-70%的人口将集中到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武汉-长沙经济带、川渝经济带、西安-咸阳经济区、郑州十字带、山东半岛等城市化区域。我国人口的地理分布将发生深刻变化。
在推进城市化的同时,我国将提高城市化的质量。如果按照户籍人口统计,我国当前的城市化率不到45%。户籍制度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涉及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户籍改革的目标不是取消户籍,几乎所有国家都有人口管理政策。户籍制度改革的目标应该是减少捆绑在户籍上的福利待遇,这涉及“十四五”期间的第三个重大转变,即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
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第一个目标是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一个统一的社保体系是2035年全面实现现代化的标志之一。除了提高全体民众的福利之外,统一的社保体系也是打破僵化的户籍制度约束的最有力手段,有利于人才的跨地区流动。然而,我国仍然存在巨大的地区差异和城乡差异,它们是建立全国统一社保体系的最大障碍。解决办法是建立一个统一但差异化的社保体系。具体而言,可以采纳“菜单式”的多方案政策,让个人和单位从“菜单”里选择一个方案,多缴费、多受益。
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第二个目标是实现城乡一体化。我国农村地区的公共服务水平还非常落后,城市里习以为常的公共服务如自来水、抽水马桶以及与之相应的给排水设施,很多农村地区还非常匮乏。要提高农村地区的公共服务水平,人口集中是不二之选,目前正在推进的撤村并镇工作还将继续推进。
最后,第四个重大转变是以节能减排为核心的绿色发展。国际社会已经形成共识,气候变化是21世纪最大的全球性议题。在过去20年里,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增量中的80%来自我国。中方已经在最近的联大会议上宣布,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一个庄严的承诺,预示着未来十年我国政府将大大加强对环境污染和碳排放的管理。未来环境管理的重点之一是以价格手段降低碳排放,过去十多年建立的碳交易机制有望正规化并得到切实加强。另外,绿色金融将成为推动绿色发展的一个主导力量。
综上,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将在“十四五”期间发生重大变化。关键领域的自主技术建设将提速,高能耗或高排放的产业将让位给低能耗或低排放的产业,而政府目标将从单一的增长目标转向社会和经济的协调发展上。(作者姚洋是长江学者、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


5. 国际战略格局包括国际政治格局、国际经济格局还有国际()格局的三大部分。

国际战略格局包括国际政治格局、国际经济格局还有国际军事格局的三大部分。

国际战略格局的基本概念:
国际战略格局是指国际社会中国际战略力量之间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的具有全球性的、相互稳定的力量对比结构及基本态势。
国际战略格局作为国际斗争的直接产物和国际战略运用的必然结果,其构成要素是国际战略力量。国际战略力量由多种力量要素构成:一是政治力量,主要有政治稳定力、政治组织(协调)力、政治影响(号召)力;二是经济力量,主要有生产力、经济开发力、经济资源配置(利用)力及其储备力等;三是军事力量,主要有常备军力、后备军力、战争动员力等;四是科技力量,主要有科技发展力、科技成果应用转化力、科技创造发明力等;五是社会文化力量,主要有社会凝聚力、社会文明影响力、历史传统继承和发扬力等。国家力量或国家集团力量的这些要素,虽然各有其不同的作用和影响,但只要各个要素构成整体,充分发挥综合影响力,就能真正构成国际战略力量,并对国际战略格局产生应有的影响。

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本质的是国与国之间的力量对比关系。因此,国际战略格局本质上是一种国际战略力量的对比关系。国际战略格局的形成、发展和变化的基础在于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力量等的相互对比的结果。尤其是大国实力、地位的变化,以及由此而派生的影响力对比是国际战略格局变化的直接动因。因此,在考察各种战略力量时,不仅要考察它们本身的所具有的实力地位,而且要考察它们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实际作用和影响力,从而形成正确的战略判断。

国际战略格局包括国际政治格局、国际经济格局还有国际()格局的三大部分。

6. 国际战略格局的演变方式主要包括

国际战略环境的历史演变经历了以下几个方面:一,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战略格局。1、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多极均势格局(1648-1815)。近代国际关系格局的第一次演变发生在17 世纪初期,其标志是该时期席卷欧洲的30年战争。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签订,成为现代国际关系史的开端。和约确立的国家无论大小、无论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均能以主权国家身份参与国际协议的原则,

作为国际关系发展的重要里程碑而载入史册。如果用国际关系学“多层分析”方法去总结这段历史,则可见此时期发生了多层变化:(1)从国际层面上看,神圣罗马帝国控制欧洲局面已经走向衰落;(2)从国家层面上看,民族国家(nation state)成为国际舞台的主要角色;

(3)从决策者个人层面看,王权逐步代替了神权,各国君主的国家“主权”意识增强, 国际关系中的纷争更多地体现了决策者捍卫国家和民族利益的主观意愿。总之,此阶段是建立在主权国家基础上的国际政治格局的形成阶段。

7. 国际战略格局的特点不包括

美国是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积极发动战争以获取更大的国家利益。
国际战略格局的样式是由力量对比关系所决定的,由于各个历史时期,新生力量的形成与变化,使起主导作用的“力量中心”也随之变化,从而形成单极格局、两极格局以及多极格局。
国际战略格局同经常变动的国际战略形势有所不同,它在一个相应的历史时期内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新旧战略格局的交替转换,通常发生在涉及世界主要国家的剧烈的社会大动荡之后,其根本原因在于世界基本矛盾的不断发展变化。
真正具有世界意义的国际战略格局是在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当今世界格局的特点
当今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特点,即一超多强。具体表现为: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快发展、国际形势总体上趋于缓和、大国关系正进行深刻调整 、以联合国为主的全球性、区域性组织的作用不断加强、经济因素对世界政治的影响日益增大。

国际战略格局的特点不包括

8. 国际战略格局发生了什么变化?

一、国际战略格局的现状:
1、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发生了对人类历史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的巨大变化。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的解体,国际关系格局进入了一个转型期。两极世界剑拔弩张的对峙状况的结束,给国际关系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
2、世界各种力量经过发展和重新组合后,新的“多极化”世界格局已经初见端倪。由于视角的不同,学术界对新格局的看法不尽相同。然而,尽管国际格局的发展仍有若干变量,但用“一超多强”来形容目前世界格局,是相对全面的一种概括方法。
二、国际战略格局的的特点
1、在国际战略格局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大国关系;
2、目前国际战略格局呈总体和平、局部动荡的态势;
3、经济因素对国际战略格局的影响增大;
4、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组织或地区的作用日益突出;
5、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恐怖主义危害上升。

扩展资料
国际战略格局的发展趋势:
“一边倒”的可能性
目前由于世界处于美国主宰的下,一些反美国家和中立国家在缺乏其他国家的支持和援助时,在自身利益受到美国的限制时,在为了争取美国的帮助时,将会有可能倒向亲美的这一个方向。如果这种可能性发生了,世界将会失去多元化的政治格局。
新的反美联盟崛起
美国自中东的伊拉克战争及阿富汗战争的胜利,会使一些国家看到了,如果不能联盟抗美将会走向伊拉克、阿富汗的下场,这个时候世界其他国家遭到美国侵略是就会受到其他国家军事及政治援助,形成世界更多的国家联合进行反美,就会形成新的反美联盟。
“一带一路”的影响
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是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中心的。即使在外围,新兴经济体具有相当的独立性,但是这些国家之间政治经济联系的强度普遍比不上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联系强度。随着一带一路的深入实施,在逐渐的经济和政治融合中呈现出独立于中心、自成系统的趋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世界政治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