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提纲

2024-05-13

1. 高中政治提纲

我是自己简单总结的 大略上说的 详细的你可以找我 我们还可以在研究
必修一《经济与生活》
1,消费
1)商品
  商品的两个属性:价值商品的条件:物品交换关系的本质
2)货币
  含义:本质:职能:
   纸币
  含义:纸币发行量标准: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公式:通货膨胀,通货紧缩:
   结算
  现金结算:转账结算
   信用工具
  支票:信用卡
  外汇
2,价格
  影响价格的因素:价格的影响
3,消费
  影响消费的因素
这是第一单元的,这样的,行么?

高中政治提纲

2. 谁有高中政治全部的复习提纲?

高中政治合集百度网盘下载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znmI8mJTas01m1m03zCRfQ
?pwd=1234
提取码:1234
简介:高中政治优质资料下载,包括:试题试卷、课件、教材、视频、各大名师网校合集。

3. 高一政治提纲

商品服务市场分类: 


(1) 消费品市场,是提供最后的、直接的生活消费品的市场。 


(注意特点—四多一易P65) 


(2) 生产资料市场,是连接生产与生产性消费的纽带。 


(3) 服务市场。特点:①服务市场上交易的商品是无形的服务性活动。②服务市场上的商品,其生产和消费在时间和地点上,通常是一致的,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同时进行。③服务市场上提供的服务,门类繁多,功能多样。 


商品服务市场地位与作用: 


(1) 商品服务市场是基础市场,是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前提。 


(2) 商品服务市场是人们生产、生活所需要的各种商品和服务进行交换的载体。 


(3) 再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也只能从商品服务市场上得到供应。 

选择 


简答 




市场交易原则: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 


自愿:市场交易的基本原则。违反现象:强买强卖,搭配销售。 


平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市场交易的重要原则。市场主体间是平等竞争、平等交换的关系。 


公平:是市场交易的灵魂,是衡量市场交易活动是否有序,是否规范的试金石。违反现象:缺斤短两、坑蒙拐骗、黑市交易等。(注意书上P71谚语) 


诚实信用:现代市场交易活动的基本精神。违反现象:掺杂使假、以次充好、假冒伪劣,非法销售等。 

选择 


简答 


论述 


为什么要坚持市场交易原则? 


(1)它是保证市场交易活动有秩序、按规则进行的基本条件。 


(2)它是遵循市场运行规律的必然要求。 


(3)它也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 

简答 


论述 


家庭消费分类: 


按消费内容分:(1)物质生活消费:吃、穿、住、用、行。(2)精神文化生活消费:娱乐身心,发展提高自身。(3)劳动消费:花钱购买的各种服务。 


按消费目的:(1)生存资料消费:包括必要的物质生活消费和有关的劳务消费。(2)发展资料消费;(3)享受性消费。 

选择 


家庭消费的影响因素: 


根本性因素:国家经济发展水平。 


具体因素:(1)收入水平(直接影响)。正比。(2)物价水平(反比);(3)人口数量(反比)。 

简答 


选择 


生产与消费关系: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生产决定消费:(1)生产为消费提供对象;(2)生产决定消费水平;(3)生产决定消费方式;(4)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消费反作用于生产:(1)生产出来的商品能否销售出去,实现自身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对生产具有促进或阻碍的作用。(2)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3)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注意社会主义生产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选择 


简答 


什么是正确的家庭消费观? 


(1)家庭生活消费必须与国情及家庭收入相适应,提倡适度消费,反对铺张浪费。 


(2)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要协调发展。 


(3)改变落后的生活习惯,提高消费的科学性。(4)必须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 

简答 


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有哪些? (1)安全权(消费者最主要权利)。(2)知情权。(3)自主选择权。 


(4)公平交易权。(5)求偿权。(6)人格尊严和民族风俗习惯受尊重权。 

选择 


消费者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维权法律:(P87) 


维权机构:(1)行政机构;(2)执法、司法机构;(3)社会团体(包括消协);(4)舆论监督工具。 


维权途径:(1)与经营者协商和解;(2)请求与消费者协会进行调解;(3)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请求行政部门进行处理;(4)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关仲裁。(5)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消费者应该: 


(1) 要增强消费者权利意识,要学法、懂法、用法。 [原理] 


(2) 要全面提高自己思想文化素质,懂得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要承担相应的义务。

高一政治提纲

4. 高一政治提纲

高一政治复习要点 
第一课 商品和商品经济 
一、名词解释 
1、商品 
2、商品生产 
3、商品经济 
4、商品的使用价值 
5、商品的价值 
6、交换价值 
7、一般等价物 
8、货币 
9、价格 
10、商品流通 
11、流通手段 
12、纸币 
13、通货膨胀 
二、基本问题 
1、构成商品的条件 
2、商品和劳动产品的异同、商品和其他非劳动产品的异同 
3、商品生产出现的条件 
4、交换价值和价值的关系 
5、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6、商品的价值量和价值总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用关系图表示) 
7、商品交换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8、一般等价物和货币的异同点 
9、货币的本质及其与货币的职能之间的关系 
10、货币具有哪几种职能? 
11、商品流通的公式表示是什么? 
12、货币为什么具有价值尺度的职能? 
13、流通手段与支付手段有何异同? 
14、纸币的产生原因是什么? 
15、行哪些职能? 
16、人民币的发行权归谁、谁又负责发行的具体事宜? 
17、商品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由哪几个因素确定? 
18、导致通货膨胀的原因是什么?通货膨胀的表现是什么? 
19、通货膨胀对经济、生活的影响?解决通货膨胀的根本途径是什么? 
20、通货紧缩的表现是什么? 
21、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共同影响是什么? 
22、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表现形式 
23、价值规律的作用 
24、商品为什么必须实行等价交换? 
25、供求和价格是如何相互影响的? 
第二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名词解释 
1、国有经济 
2、集体经济 
3、混合所有制经济 
4、所有制结构 
5、个体经济 
6、私营经济 
7、外资经济 
8、按劳分配 
9、资源、资源配置、资源优化配置 
10、市场(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 
11、市场经济 
12、市场经济的平等性、竞争性、开放性和法制性 
13、宏观调控 
14、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1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二、基本问题 
1、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包括哪些组成部分? 
2、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什么作用、具体表现是什么? 
3、集体所有制的地位是什么?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集体经济、为什么? 
4、农村集体经济的表现是什么、有何特点、又有什么优点和作用? 
5、为什么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 
6、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包括哪几种形式?它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占什么地位? 
7、我国的所有制结构是什么?为什么要确立这样的所有制结构? 
8、评价所有制结构优劣的标准是什么? 
9、如何正确对待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 
10、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11、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2、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什么?为什么? 
13、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哪几种形式? 
14、市场经济具有哪些一般特征? 
15、市场经济的平等性是由什么决定的?平等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16、为什么说竞争是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必要条件? 
17、为什么市场经济需要法制性? 
18、为什么市场经济要具备开放性? 
19、市场经济的四个一般特征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20、市场的作用? 
21、国家为什么需要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22、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23、宏观调控主要有哪几种手段? 
24、为什么说发展市场经济是振兴我国经济的必由之路? 
2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26、确保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有什么样的作用? 
27、如何正确理解“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28、为什么要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29、为什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够为资源优化配置的实现发挥更有力的作用? 
第三课 企业和经营者 
一、名词解释: 
1、市场主体 
2、企业 
3、企业法人 
4、法人 
5、公司 
6、股份有限公司 
7、有限责任公司 
8、股票 
9、股东 
10、股息 
11、经济效益 
12、劳动成果、劳动消耗 
13、企业兼并、强强联合 
14、企业破产 
15、厂长(经理)负责制 
16、企业的信誉、企业形象 
17、正当竞争 
18、不正当竞争 
二、基本问题: 
1、市场主体由哪几部分组成? 
2、企业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具有怎样的重要作用? 
3、为什么说企业的生产经营直接关系着整个市场经济的发展? 
4、企业的建立须具备什么条件、履行怎样的程序? 
5、法人和自然人有什么区别? 
6、我国的公司种类有哪几种? 
7、股份有限公司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8、给股份制企业定性,关键看什么? 
9、国有经济尤其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其支柱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10、国有大中型企业在经营上还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其出路是什么?它的存在和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11、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有何影响? 
12、企业经济效益是企业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则提高经济效益对国家有何重要性? 
13、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正确的方法和途径是什么? 
14、实行企业兼并的意义是什么? 
15、强强联合的意义是什么? 
16、为什么说“实行企业破产制度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竞争的必然结果,也是增强我国企业竞争力的现实需要?” 
17、如何正确对待企业兼并和破产? 
18、如何正确对待厂长(经理)负责制和企业职工代表大会? 
19、企业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20、我国国有企业的领导机制是什么? 
21、为何要正确处理企业与国家、企业与职工的关系?如何正确处理? 
22、企业经营者要具备哪些素质?为什么? 
23、企业为什么要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 
24、正当竞争的手段有哪些?正当竞争有何作用? 
25、不正当竞争的手段是什么?它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第四课 产业和劳动者 
一、名词解释: 
1、国民生产总值 
2、国内生产总值 
3、农业 
4、工业(重工业与轻工业、采掘工业与加工工业) 
5、第三产业 
6、劳动者的权利(劳动权)、劳动者的义务 
7、职业道德 
8、劳动合同(劳动合同制度) 
9、社会保障制度 
10、社会保险 
11、社会救济 
12、社会福利 
13、社会优抚 
二、基本问题: 
1、三大产业的划分 
2、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异同 
3、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4、农业的重要性(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的作用) 
5、我国的农业为什么还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五环节? 
6、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 
7、为什么说农业是经济问题又是政治问题? 
8、完成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什么? 
9、如何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 
10、乡镇企业的作用 
11、工业的地位是什么? 
12、工业的作用是什么、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3、为何要着重发展建筑业和工业中的机械、信息产品制造、石油化工、汽车制造等成为支柱产业? 
14、我国的新型的工业化道路 
15、我国的第三产业主要分为哪几个层次? 
16、第三产业形成的原因 
17、第三产业的作用 
18、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意义 
19、我国要发展什么样的产业格局? 
20、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由什么构成、又如何体现? 
21、劳动权的地位 
22、劳动者依法享有哪些基本权利? 
23、保障劳动者的权利有何重要作用? 
24、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有什么关系? 
25、劳动者依法应履行哪些义务? 
26、为什么说提高职业技能是劳动者必须履行的义务? 
27、为什么说遵守职业道德是劳动者必须履行的义务? 
28、劳动合同的内容是什么?签订劳动合同时要遵守哪些基本原则、遵循什么程序? 
29、为什么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 
30、劳动者应如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31、我国的社保制度包括哪些内容?它要坚持什么样的基本原则?又具有怎样的重要意义

5. 高一政治提纲

快点吼叔叔,我帮你。。第一课:商品与商品经济
 第一节: 商品
   1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
   2商品的基本属性
   3商品的价值量
 第二节: 货币
   1货币的产生和本质
   2货币的职能
   3纸币的产生和发展
 第三节:价值规律
   1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2价值规律的作用

第二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
   1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2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3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2国家的宏观调控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第三课:企业和经营者
 第一节: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
   1企业及其作用
   2公司是企业的一种重要形式
   3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
   4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第二节: 企业的经营者
   1国有企业经营者的地位
   2企业经营者的素质

第四课:产业和劳动者
 第一节: 三大产业
   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2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
   3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第二节: 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1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2劳动合同制度
   3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第五课 财政税收和纳税人

第一节 国民收入的分配与财政 
  国民收入的分配
  财政收入和支出
  财政的巨大作用

第二节 税收与纳税人 
  税收及其基本特征
  我国税收的性质和作用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第六课 银行和储蓄者

第一节 我国的银行 
  银行的产生
  银行的分类及其职能
  银行的业务和作用

第二节 公民的储蓄 
  存款储蓄利国利民
  债券和商业保险

第七课 商品服务市场和消费者

第一节 商品服务市场 
  商品服务市场的内容及特点
  市场交易的原则

第二节 家庭消费与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家庭消费的内容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第八课 当代世界市场和我国的对外贸易

第一节 当代世界市场 
  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世界性贸易与金融组织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面向世界

第二节 我国的对外贸易 
  对外贸易的基本含义与主要内容
  我国对外贸易的方式与作用
  我国对外贸易的基本原则
                                                                                         ___By 卷帅.!!

高一政治提纲

6. 高一政治提纲

商品服务市场分类: 
(1) 消费品市场,是提供最后的、直接的生活消费品的市场。 
(注意特点—四多一易P65) 
(2) 生产资料市场,是连接生产与生产性消费的纽带。 
(3) 服务市场。特点:①服务市场上交易的商品是无形的服务性活动。②服务市场上的商品,其生产和消费在时间和地点上,通常是一致的,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同时进行。③服务市场上提供的服务,门类繁多,功能多样。 
商品服务市场地位与作用: 
(1) 商品服务市场是基础市场,是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前提。
(2) 商品服务市场是人们生产、生活所需要的各种商品和服务进行交换的载体。 
(3) 再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也只能从商品服务市场上得到供应。 
市场交易原则: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 
自愿:市场交易的基本原则。违反现象:强买强卖,搭配销售。 
平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市场交易的重要原则。市场主体间是平等竞争、平等交换的关系。
公平:是市场交易的灵魂,是衡量市场交易活动是否有序,是否规范的试金石。违反现象:缺斤短两、坑蒙拐骗、黑市交易等。(注意书上P71谚语) 
诚实信用:现代市场交易活动的基本精神。违反现象:掺杂使假、以次充好、假冒伪劣,非法销售等。 
为什么要坚持市场交易原则? 
(1)它是保证市场交易活动有秩序、按规则进行的基本条件。 
(2)它是遵循市场运行规律的必然要求。 
(3)它也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 
家庭消费分类: 
按消费内容分:(1)物质生活消费:吃、穿、住、用、行。(2)精神文化生活消费:娱乐身心,发展提高自身。(3)劳动消费:花钱购买的各种服务。 
按消费目的:(1)生存资料消费:包括必要的物质生活消费和有关的劳务消费。(2)发展资料消费;(3)享受性消费。 
家庭消费的影响因素: 
根本性因素:国家经济发展水平。 
具体因素:(1)收入水平(直接影响)。正比。(2)物价水平(反比);(3)人口数量(反比)。 
生产与消费关系: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生产决定消费:(1)生产为消费提供对象;(2)生产决定消费水平;(3)生产决定消费方式;(4)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消费反作用于生产:(1)生产出来的商品能否销售出去,实现自身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对生产具有促进或阻碍的作用。(2)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3)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注意社会主义生产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什么是正确的家庭消费观? 
(1)家庭生活消费必须与国情及家庭收入相适应,提倡适度消费,反对铺张浪费。 
(2)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要协调发展。 
(3)改变落后的生活习惯,提高消费的科学性。(4)必须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 
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有哪些? (1)安全权(消费者最主要权利)。(2)知情权。(3)自主选择权。 
(4)公平交易权。(5)求偿权。(6)人格尊严和民族风俗习惯受尊重权。 
消费者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维权法律:(P87) 
维权机构:(1)行政机构;(2)执法、司法机构;(3)社会团体(包括消协);(4)舆论监督工具。 
维权途径:(1)与经营者协商和解;(2)请求与消费者协会进行调解;(3)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请求行政部门进行处理;(4)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关仲裁。(5)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消费者应该: 
(1) 要增强消费者权利意识,要学法、懂法、用法。 [原理] 
(2) 要全面提高自己思想文化素质,懂得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要承担相应的义务。
回答者:莱奥 - 秀才 二级 2-7 15:09
评价已经被关闭    目前有 4 个人评价
       好
25% (1) 不好
75% (3) 
相关问题
�6�1  人教版江苏高一历史必修一新教材的复习提纲 
�6�1  !!急!求高一历史新版的人教必修1的复习提纲!!谢谢! 
�6�1  急求高二上历史复习提纲!! 
�6�1  高一历史会考资料 
�6�1  就要会考了 学校总是搞小考(烦) 谁给我高一历史的... 
其他回答    共 2 条
2004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政治期末考试复习提纲 
1、 货币的含义、本质、基本职能 
2、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3、 影响价格的因素有哪些? 
4、 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5、 消费的类型、消费的心理、影响消费的因素、做理智的消费者 
6、 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7、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对公有制的认识 
8、 公司经营成功取决的因素是什么? 
9、 劳动者应树立怎样的择业观? 
10、 对我国商业银行的认识 
11、 什么是按劳分配?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 
12、 什么是效率优先和兼顾公平?如何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13、 对财政收入的理解?财政收入是不是越多越好? 
14、 财政支出的含义、分类 
15、 国家怎样通过财政收入支出控制经济运行? 
16、 财政的巨大作用是什么? 
17、 税收的含义、基本特征和种类 
18、 什么是纳税人和负税人?个人所得税的特点和应纳税的项目 
19、 违反税法的行为有哪些? 
20、 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和意义 
21、 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2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23、 宏观调控的含义 我国为什么要实行宏观调控?我国实行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和手段是什么? 
24、 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是怎样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经济建设方面有哪些目标? 
25、 怎样理解科学发展观? 
26、 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实质和表现 
27、 世贸组织的性质、基本原则和目标 
28、 怎样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7. 高一政治复习提纲

高一政治主要复习提纲:
   一、
   1、什么是商品和商品经济?   
   2、商品的基本属性及其含义是什么?它们的关系如何?  
   3、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怎样?
   4、什么是劳动生产率?商品生产者为什么要千方百计地提高劳动生产率?
   5、什么是货币?其本质是什么?
   6、货币具有哪些职能?其基本职能是什么?
   7、什么是纸币和货币流通规律?
   8、什么是通货膨胀?其有什么危害性?
   9、什么是价值规律?其表现形式和作用是什么?
  10、商品的价格由什么决定、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二、
  1、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或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什么?为什么?
  2、公有制经济包括哪些内容?
  3、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有何作用?其表现怎
  4、什么是集体经济,其有何作用或优点?目前我国农村实行什么样的经营制度?
  5、我国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主要有哪些? 
  6、我国目前有哪些非公有制形式?如何对待非公有制经济?
  7、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表现是什么? 
  8、我国为什么要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9、我国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其基本内容是什么?
  10、我国存在着哪些非按劳分配方式?
  11、我国为什么要实行以按劳分配为基础,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12、什么是资源和资源配置?
  13、什么是市场和市场经济?
  14、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是什么?其说明了什么?
  15、国家宏观调控的含义、主要目标、手段是什么?
  16、为什么要进行宏观调控?
  17、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国为何要发展市场经济?
  1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三、
  1、什么是市场主体?其包括哪些内容?其中最重要的市场主体是什么?
  2、什么是企业?企业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具有什么重要的作用?
  3、什么是企业法人?其与非企业法人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4、什么是公司?其与企业法人或企业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5、我国的法定公司形式有哪两种?二者的最主要区别是什么?
  6、什么是股票?股票价格是怎样计算的?
   7、国有大中型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为什么?或者为什么说搞好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既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又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
  8、什么是企业的经济效益?为什么要企业的提高经济效益?怎样企业的提高经济效益?
  9、什么是企业兼并和企业破产?为什么要实行企业兼并和企业破产制度?(P79—82)
  10、什么是国有企业的厂长(经理)负责制?厂长(经理)在企业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11、我国国有企业的领导体制是什么?国有企业的经营者应该怎样处理国家、企业和职工的关系?
  12、企业经营者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为什么要具备这些素质?或者说这些素质对企业有什么样的影响?
  13、什么是企业的信誉和形象?其集中表现是什么?良好的企业信誉和形象对企业的生存发展有什么作用?
   14、什么是正当竞争和不正当竞争?正当竞争具有什么样的重要意义??
  15、企业为什么要创立名牌产品?
  四、
  1、三大产业是怎样划分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是怎样表示的?
  2、什么是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意义是什么?
  3、什么是农业?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意义是什么?
  4、我国农业存在的问题及其表现是什么?(并由此引申出“为什么必须大力发展粮食生产”的问题)(把第3、4点内容综合:为什么要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
  5、我国农业的根本出路是什么?为此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或怎样发展我国的农业?或怎样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
  6、什么是工业?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7、怎样提高我国的工业技术水平?(或怎样发展工业?或发展我国的工业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
  8、什么是第三产业及其分为哪四个层次的内容?
  9、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什么?为什么?
  10、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具有什么样的重要意义?(把第9、10点内容综合:为什么要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11、怎样调整我国的产业结构?(或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方向是什么?)
  12、我国的劳动者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其地位由什么构成以及是怎样体现出来的?
  13、我国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有哪些?其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如何?
  14、什么是职业道德?其核心和基本要求是什么?
  15、劳动者为什么要提高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
  16、什么是劳动合同?其内容有哪些?
  17、订立劳动合同必须遵守哪些基本原则?
  18、什么是劳动合同制度?为什么要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或为什么说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势在必行的选择)? 
  19、什么是社会保障制度?其基本内容有哪些?
   20、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必须坚持哪两个基本原则?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具有什么重要意义?
   五、
  1、什么是社会总产品和社会总产值?
  2、什么是国民收入?其两种表现形式是什么?增加国民收入有何意义?增加国民收入最根本的途径是什么?
  3、按国民收入的最终用途可分为哪两部分?各部分的具体内容有哪些?
  4、国民收入分配中积累和消费的关系如何?怎样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
  5、什么是财政和预算?预算的功能是什么?
  6、财政收入的形式和财政支出的范围有哪些?
  7、什么是财政收支平衡和财政赤字?
  8、财政的作用有哪些?怎样增加财政收入?
  9、什么是税收?其有哪些基本特征?其基本特征之间的关系怎样?
  10、违反税法的行为有哪些?
  11、我国税收的性质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12、什么是纳税人?我国税收的主要税种有哪些?
  13、怎样树立纳税人意识?
  六、
  1、什么是金融和金融机构?金融体系主要由哪两部分构成?
  2、什么是银行?银行出现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3、我国银行分为哪些类别?
  4、中国人民银行的性质是什么?其地位和主要职能有哪些?
  5、什么是商业银行和银行利润?我国商业银行体系有哪五大国家控股商业银行?
  6、什么是政策性银行?其目的是什么?我国目前有哪三家政策性银行?
  7、商业银行的基本业务有哪些?常用办理结算的信用工具有哪些?
  8、银行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9、什么是存款储蓄?其种类有哪些?
  10、我国对公民存款储蓄的政策和原则是什么?适量的存款储蓄有哪些重大作用?
  11、什么是债劵?债劵与股票有何异同?
  12、债劵分为哪些类别?各类债劵有何特点?
  13、什么是商业保险?其分为哪两类?商业保险有何作用?
  七、
  1、商品服务市场由哪些市场构成?商品服务市场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
  2、什么是消费品市场?其有哪些特点?
  3、什么是生产资料市场?其有哪些特点?
  4、什么是服务市场?其有哪些特点?
  5、在市场交易活动中,必须遵守哪些原则?
  6、为什么要坚持市场交易原则?(即坚持市场交易原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7、什么是家庭消费?其是怎样分类的?
  8、影响家庭消费的根本因素和一系列的因素有哪些?
  9、生产和消费的关系如何?
  10、为什么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怎样树立之?
  11、消费者依法享有哪些权利?为什么要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怎样维护之?
  12、消费者因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同经营者发生争议,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解决问题?
  八、
  1、什么是世界市场?当代世界市场有哪些特点?
  2、什么是外汇、汇率和外汇储备?
  3、在国际贸易中,发达国家是怎样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剥削的?
  4、最重要的世界性贸易与金融组织有哪些?各组织的性质、目的和作用分别是什么?世贸组织实施的最重要原则是什么?
  5、我国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在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中要实施什么样的战略?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6、什么是对外贸易?现代意义的对外贸易包括哪些类型?其中哪一种类型既是传统形式也是居主导地位的形式?
  7、对外贸易由哪两部分构成?什么是贸易顺差、逆差和平衡?在对外贸易中,怎样处理进口和出口的关系?
  8、什么是海关和关税?征收关税有何意义?
  9、我国对外贸易的方式与作用有哪些?
  10、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有哪些?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与自力更生的关系如何?为什么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以上提纲是根据人教版的课本归纳的。)

高一政治复习提纲

8. 高三政治复习提纲

《生活与哲学》主要原理与方法论
模块	原理名称	原理内容	方法论
辩证唯物论部分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	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
		意识能动作用原理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①反对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
②反对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意识的反作用原理	正确的意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要求我们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和抵制错误的思想意识.	反对片面夸大意识反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①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②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被改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具有不可抗拒性。③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①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惩罚。
②在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①反对否认规律的客观性和企图创造规律或消灭规律的唯心主义观点;
②反对不讲科学,不顾客观规律的冒险盲干的主观主义。
	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	①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或被改造,也不能被消灭。②人们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①反对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
②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物质和运动辩证关系原理	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①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②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原理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中,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和暂时的,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既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又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①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②反对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把事物说成是不可捉摸的不可知论、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部分	实践与识的辩证关系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原理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要求我们首先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认识;	①反对脱离实际的夸夸其谈;②反对把人们的思想观点作为检验认识的标准;③反对不以认识为指导的盲目的实践。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原理	①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能指导人们提出实践活动的正确方案,对于人们的实践活动有巨大的推动作用。②而不符合事实本质规律的错误认识,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	要重视认识的反作用,特别是科学理论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①反对只承认实践决定作用忽视认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错误;
②也要反对片面夸大认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错误。
	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①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要求我们,如果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只是照搬过去的认识,或者超越历史条件,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之中,真理都会转化为谬误。②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
	认识过程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原理	(1)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的主体和认识的客体都受到限制;
(2)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认识的主体、认识的基础都是不断变化着的;
(3)认识具有上升性:认识的发展过程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过程。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唯物辩证法部分	联系的观点	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①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②联系是普遍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反对形而上学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联系的客观性原理	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①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②人们在客观联系面前不是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反对否定事物的联系,或主观臆造联系,把本来不存在的联系强加给事物。
		联系的多样性原理	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①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②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反对忽视联系的条件性,认为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联系是错误的。
		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	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反对只考虑整体利益,忽视局部利益的做法;
			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反对只重视局部、部分利益而置整体利益于不顾的做法。
		系统和要素关系原理	系统,就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因此,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①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②既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认识事物和系统,又要把事物和系统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进行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最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
	发展的观点	发展的普遍性原理	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①要用发展的观点去看问题。
②要有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反对形而上学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原理	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事物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①我们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成长;
②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	①反对把事物看成是一帆风顺的盲目乐观主义;
②反对看不到光明前途的悲观失望思想。
		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	①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②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③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不断前进。	①要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②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③坚持适度的原则。	①反对忽视量的积累,急于求成,盲目乱干;
②反对忽视质的飞跃,条件具备时优柔寡断,畏缩不前。
	矛盾的观点	对立统一原理	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即对立统一。矛盾双方既相互对立,相互斗争;又相互依存,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 	要求我们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点论、两分法。	反对片面看问题(一点论),割裂对立统一关系,离开对立谈统一或离开统一谈对立。
		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①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②还要坚持一分为二,两分法。	反对回避、否认和掩盖矛盾,遇见矛盾绕着走的做法,又要反对片面地看问题的观点(一点论,绝对化,片面化)。
唯物辩证法部分	矛盾的观点	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即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①反对对具体事物不作具体分析,千篇一律地用一种方法解决不同事物的矛盾;
②反对把理论当成不变的教条,生搬硬套。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辨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注意既要反对只看到矛盾的普遍性,忽视矛盾的特殊性,看不到事物之间的差别;又要反对只看到矛盾的特殊性,忽视矛盾的普遍性,看不到万事万物的联系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	①主要矛盾是指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②次要矛盾是指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③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①办事情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抓重点、抓中心、抓关键;(重点论)
②又要学会统筹兼顾,处理好次要矛盾。(两点论)	①要反对办事情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均衡论”;
②要反对只抓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的“单打一”、“一点论”。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	①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②矛盾的次要方面是指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力量对比上占优势;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所决定的。③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①	看问题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主流;(重点论)
②又要学会统筹兼顾,不忽视支流。(两点论)	①反对把矛盾双方同等看待,甚至颠倒主次,混淆事物性质.以及“均衡论”。
②要反对只抓主流,忽略支流的“一点论”。
	创新理论	辩证的否定原理(创新)	①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②辩证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③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	①必须发扬批判精神,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②我们不仅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还要立足于实践,解放思想,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反对把否定理解为外力作用的结果,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的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原理	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①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
②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	反对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思想僵化、抱残守缺、固步自封的观念和行为。

历史唯物主义部分











历史唯物主义部分
	历史观部分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辨证关系原理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	①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要树立实践第一的思想,在分析社会现象时,要尊重社会实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②要确立先进的正确的社会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反对落后的消极的社会意识,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反对机械唯物主义、历史唯心主义。
		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原理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表明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反之,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表明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又一基本规律。	①要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点、矛盾分析方法和阶级分析法,认识和把握阶级社会的各种现象;
②树立改革创新的意识,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发展的方面和环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①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②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坚决反对脱离群众的倾向和作风。	反对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前提出发,夸大英雄人物的作用,否认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否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宣扬少数英雄人物创造历史的历史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
	价值观、人生观部分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	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表现在: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要求我们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坚持正确的价值观,牢固树立集体主义的价值观,正确处理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三者之间的关系。	反对忽视价值观修养的错误思想。
		人生价值原理(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辩证关系原理)	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一方面,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贡献、社会价值);另一方面,同时自己也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得到社会对自己价值的承认,从而实现了对自我的满足(索取、自我价值)。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贡献与索取的统一。	要求我们把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统一起来,在对社会的贡献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反对割裂二者关系,片面强调其中某一方面的错误。
		人生价值的实现原理	①人要在劳动和奉献中体现和创造价值,②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③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既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扬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精神;需要努力发展自己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个人与社会相统一原理	社会发展是个人发展的基础。社会发展也离不开个人发展。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P105、P109)	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的价值,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即既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条件,同时又要为社会的进步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	①在日常生活中,反对超脱社会,企图孤立于社会的个人英雄主义;
②要反对片面强调社会条件、社会环境而无所作为的观念和做法。
		发挥理想作用原理	理想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它是人生的奋斗目标,也是推动人们前进的强大动力。(P106、P109)	要求我们树立崇高理想,把个人前途和国家的命运、人类的幸福结合起来,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实现人生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