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最后灭亡的是蜀国,而不是吴国??论实力,应该是蜀国比较强大的。。

2024-05-13

1. 为什么最后灭亡的是蜀国,而不是吴国??论实力,应该是蜀国比较强大的。。

因为蜀国自从刘备死后,刘禅继位,主要依靠丞相诸葛亮治理国政,蜀汉出现短暂的复兴。然而诸葛亮几次出兵北伐,攻打魏国,均遭失利,又消耗了国力,诸葛亮最终也病死于五丈原。诸葛亮死后,蒋琬和费祎辅政,他们遵行诸葛亮的既定方针他们治国“咸承诸葛之成规,因循而不革”,团结内部,又不轻易用兵,曾一度使蜀汉维持着比较稳定的局面,保持了蜀汉的安定。蒋琬、费祎之后,大将军姜维执政,多次北伐曹魏,但是蜀汉实力弱小,姜维北伐一次也没有成功,反而消耗了国力。而刘禅自诸葛亮死后,更加昏庸无道,贪图享乐,不理朝政,宦官黄皓乘机取宠弄权,结党营私,朝政日非,连姜维也因怕被害,自请到沓中(今甘肃甘南州舟曲西北)种麦以避祸。至此,蜀汉的基础已大大动摇。公元263年,魏国分三路进攻蜀汉,魏将邓艾抄小路攻入蜀中,刘禅派诸葛亮之子诸葛瞻阻击邓艾。诸葛瞻在绵竹战死,魏军进而逼近成都。这时,姜维率领的蜀军主力还在剑驻守,毫无损伤。后主一听敌军逼近,慌作一团,不知所措。急忙召集大臣商议。有人建议后主逃向南中地区(今四川南部及云、贵部分地区),但那里情况复杂,能否站稳没有把握。有人建议东投孙吴,但孙吴也日益衰弱,自身难保。光禄大夫谯周力主降魏,后主竟采纳降魏的建议,反缚自己双手,出城投降邓艾,并根据邓艾的命令,下令蜀军全部投降。

为什么最后灭亡的是蜀国,而不是吴国??论实力,应该是蜀国比较强大的。。

2. 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国鼎立。请问:为什么蜀国的实力最弱?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曹操自知兵少粮缺,应该速战。在得到袁绍军粮在乌巢的确切消息后,曹操亲自带领5000步骑兵,打袁军旗号,穿袁军服装,夜行军混过一道道袁军防线,直插官渡东北方、袁军之后的乌巢,将袁绍军粮全部烧光。袁军人心动摇,不战而乱。曹操全军进击,大获全胜。黄河以南袁军7万人全军覆没,袁绍丢弃大批珍宝,只带800骑兵渡过黄河。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袁绍从此一蹶不振。

经济,军事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无疑实力得到增强而蜀国
赤壁之战:曹操统一北方后,主要的割据势力还有长江下游的孙权,长江中游的刘表(及刘备),长江上游(益州)的刘璋。曹操决定南下,一举统一全国。其时刘表病死。刘表少子刘琮继父职,背刘备降曹。刘备处境极其困难。刘备自樊城(图中襄阳)败退到樊口,兵力只有一万多人。曹军,包括新收降的荆州水军,总数二十多万人。刘备派诸葛亮东下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面见孙权,要求联合抗曹。由此可见,三足鼎立局面形成蜀国最弱的原因可见一斑,先天不足,实力不济 蜀国只占有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经济真正发达的只有成都平原,而且尚未被充分开发,经济军事实力最弱,而魏国有中原,吴国有长江中下游平原,经济强于蜀国,实力自然强。 根基浅内部矛盾尖锐,这是主要问题。另外,人才稀缺,也是重要问题,尤其是晚期,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还有,夷陵大败多少也对蜀国国力有一定影响。

3. 三国魏国为什么要先灭蜀国?是不是因为蜀国比吴国难打

三国鼎立之势成型时,无论是国土面积还是综合军事实力都是魏国处于绝对的领先地位,所以蜀国和吴国早期也是结盟共同抵御曹操,赤壁之战的胜利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魏国,同时蜀国领土的扩张使三个势力有了初步的模型。
魏蜀吴中国力相对较弱的其实是蜀国,因此经常想要结盟共同抵抗魏国,但随着吴国一些重要谋士的去世以及新主公孙休的上任,形式发生很大改变,宦官当道君主又很暴戾,一度和魏国达成结盟,首先除掉弱势的蜀国后面的战局就更加容易,吴国不和蜀国蜀国联盟迟早也是孤掌难鸣,不过具体的军事战略部署还是和当时的战况有很大关系,随时事而变动。

三国魏国为什么要先灭蜀国?是不是因为蜀国比吴国难打

4. 都曾辉煌一时的魏蜀吴三国为何都相继灭亡?

易中天教授说:魏、蜀、吴,由于都不是士族阶级性质的政权,故而与士族阶级矛盾重重,冲突不断,而冲突的结果是,魏蜀吴三国均归一于代表士族阶级政权的晋朝。
那么为什么就因为不是士族阶级政权,与士族阶级有矛盾就会灭亡,而属于士族阶级性质的政权就可以胜利呢?战争的结果不都是强者生存吗?士族在三国时期是强者吗?

既然前文讲到,三国成败的关键是士族,那么就不得不把"什么是士族"讲清楚。士族和非士族政权之间又有什么矛盾,什么又是名士,有哪些代表呢?
所谓士族,也可以称为"世族",也就是世世代代以做官为职业的家族。也可以说是世世代代以读书为职业的从事智力劳动的人,因为在汉代,读书就是为了做官,也只有做官,后代才可能读书。
为什么会有这个逻辑呢?因为在汉代,做官有三个要求:必须是士人、必须通晓经学、必须被举位孝廉。这里面就有一个死循环,士人是士族的人,而士族则是以读书为职业的,加上后两个条件,做官的就必须是有德行的士族读书人。
而对于一般人(平民)来说,是很难做官的。因为第一,身份不满足(商人更是世代不可入仕);第二,没有条件读书;第三,没有人帮他们举荐。

而且这三个困难,可以说是份量相当的,都很难跨越。身份是天生的,很难改变;而读书要做到通晓经学,必须是那种以读书为职业的人才有机会,"农工商"三类人都没有这个机会。
第三个困难更是士族之间的一种潜规则,因为拥有举荐权的,只有当官的,官职越高,推荐被接受的可能就越大,而且不仅可以互荐,还可以自荐。这就使得士族中各大家族之间形成了紧密的联系,你帮我当官,我帮你举荐,把其他平民远远甩在身后。
这就是士族的特点,因为普通人根本没办法满足当官的三个条件,而士族却可以轻而易举的当官,久而久之,当官这个职业或者说权利,就被士族阶级垄断了。

因此对于魏蜀吴三个非士族政权,实际上都无法满足士族当官这个权利的需求,而士族又是当时整个社会的主要阶级,他们的利益便是整个国家的根本利益,国家的根本利益得不到满足,这个国家就逃不掉灭亡这个结局了。
那么魏、蜀、吴三个国家,与士族之间的矛盾是什么样的,他们又都是怎么处理的,最后又为什么都没能成功,而被代表士族集团的司马家取代了呢?

5. 魏蜀吴三国,为何存在感最强的蜀国第一个先被灭掉呢?

导语:从公元220年,魏国曹丕篡位称帝开始,随后刘备和孙权依次称帝,标志着历史的车轮正式迈入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曹魏占据中原大部,实力最强,东吴占据江东及荆州,实力次之,西蜀占据益州和汉中偏僻之地,实力最弱。到公元280年,晋国灭掉吴国,这六十年间,魏蜀吴三国争斗了几十年,最终三家归晋。不知大家发现没有,为什么只有最强的魏国发生政变,名存实亡,可以说最先“灭亡”的?

首先,魏国本身就是篡夺东汉的,做出了表率,而东吴和蜀汉是在曹魏篡汉后,自己称帝建国的。
曹操名为丞相,实为汉贼,虽没篡位之名,可有篡位之实。他晚年被加封为魏王,加九锡,距离皇位只差一步之遥了,为他的儿子曹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事实上,在曹操死后,曹丕便迫不及待地逼迫汉献帝禅让给他,还多次假意推辞。
曹魏的这种做法给司马氏做出了榜样,曹魏的报应来了,曹丕做梦也没想到自己的子孙也会享受汉献帝的待遇。公元249年,司马懿以三千死士发动高平陵政变,除掉执掌朝政的大将军曹爽,独揽大权,这时候,曹魏其实名存实亡了。

其次,曹魏太强,东吴和蜀汉弱小,一致对外,没机会内讧。
“饭饱思淫欲”,个人是如此,国家也不例外,一个国家太强大了,外战无敌,内部就会发生矛盾。东吴和蜀汉比较弱小,只有团结一致,才可能活下去。曹魏占据人口最多,最富庶的北方,想不强大都难。虽然诸葛亮六出祁山,姜维九伐中原,可没撼动魏国的根基,一直很强盛。司马懿在平定辽东公孙渊之后,就萌生了取代曹魏的想法,因此暗中“阴养三千死士”,以图后事。终于在曹爽及曹芳去高平陵时,发动政变,一举掌握曹魏大权。从此,司马家取代曹魏只是时间上的问题了。

再次,曹魏皇帝都短命,政权更新换代太快,而东吴和蜀汉皇权稳定。
曹魏皇帝普遍短命,魏文帝曹丕40岁去世,仅当了六年皇帝,魏明帝曹叡死时才36岁,当了十三年皇帝,之后的曹芳是小孩子,大权旁落。再看看蜀国和吴国,蜀国刘禅从公元223年当上皇帝,一直到亡国为止,一共干了41年。即使刘禅再平庸,只要政权不变,国家就不会动乱。吴国孙权活了71岁,当了24年皇帝,掌权高达五十多年,因此吴国政权非常稳定。

最后,夏侯、曹氏宗亲武将第二代普遍平庸,给了司马懿可乘之机。
曹操的第一代宗亲大将,即“八虎骑”,如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曹休、曹纯等为曹操南征北战,拱卫着曹魏江山。而第二代夏侯、曹氏宗亲武将就平庸多了,没有一个能上得了台面的。最后执掌军队的曹爽,也是仗着宗亲身份,并没有多少真才实学,最后被老谋深算的司马懿算计。
综上所述,由于种种原因,曹魏政权更迭频繁,尤其是小孩子曹芳即位,主少国疑,导致皇权旁落,不管是曹爽,还是司马懿,都有可能篡位。在司马懿高平陵之变灭曹爽三族,已经完全掌握了曹魏政权,那时候,曹魏已经“灭亡了”。北方已经是司马家族的天下了。

魏蜀吴三国,为何存在感最强的蜀国第一个先被灭掉呢?

6. 为什么魏蜀吴三足鼎立,率先灭亡的是蜀汉?

从三方实力来对比的话,蜀汉可谓是最弱的,没有东吴有地理优势,没有曹魏有实力,后期人才“断层”,后主刘禅被宦官黄皓蛊惑,总之,可谓是漏洞百出。虽然有姜维等人力挽狂澜,但是从一些老臣相继离世之后,蜀汉已经大势已去。所以灭亡只是早晚的事,和刘禅投不投降无关。
一、为何蜀汉第一个灭亡在创立蜀汉之前,刘备自称是西汉中山靖王之后,对于曹操来说,是极有威胁的。因为古代称王称霸的人都要给自己“镀金”,刘备镀的这层“金”明显比曹操要有威慑力,所以这让曹魏十分忌惮。此外,东吴看起来比较低调,实则国富民强,但是孙权的能力要低于刘备,所以,曹操并不是特别担心。刘备死后,诸葛亮率军北伐,让本来就不太强的国力进一步被消耗,加速了蜀汉的衰亡。在诸葛亮死后,后主刘禅虽然有姜维辅佐,可是他听信宦官黄皓的谗言,结果导致曹魏打到城门楼下了才知道鬼神之说不可信,但是主战必死,因此刘禅选择投降曹魏,成了三方势力中第一个灭亡的国家。
二、蜀汉第一个灭亡要不要怪刘禅如果没有刘禅的投降,可能蜀汉还能和曹魏对抗一段时间,但是因为他的不抵抗政策,导致蜀汉第一个灭亡,所以不少人把蜀汉的灭亡归于刘禅的昏庸无能。近年来,有人为刘禅平反,说他并不是表面看起来那么愚笨,其实是有一定能力的。但是听信宦官黄皓的谗言,受他摆布是事实,所以,才会导致曹魏来犯时,蜀国并没有做什么防备,只能投降保命。但是从本质上来看,蜀汉的灭亡是大势所趋,即便刘禅不投降,和曹魏大军对抗一段时间之后,最后也是难逃灭国之运。
蜀汉没有东吴有经济和地理优势,没有曹魏有势力,所以,第一个灭亡实属正常。毕竟两虎相争必有一伤,而伤的多半是弱者。此外,和曹魏相比,后期的蜀汉基本没有什么可用的人才,再加上刘备当初给自己“镀”的金过于闪耀,不像东吴那么低调,才会让曹魏卯足了劲儿也要把蜀汉给灭了。

7. 为什么是魏蜀吴三国中最先灭亡的?

东汉末年分三国,自赤壁之战后,天下成为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刘备在诸葛亮的协助下建立了蜀汉,但是为什么这三国之中蜀汉是最先灭亡呢?
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大约是公元220年-公元280年。这一段历史时期,我国分为魏、蜀、吴三大势力。赤壁之战后,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曹操在北方建立曹魏政权,孙权在江东建立东吴政权,刘备在蜀地建立蜀汉政权。
其中刘备占据的蜀地,拥有山川之险,易守难攻,却在三国中第一个灭亡。其实根本原因,还是实力上比曹魏和东吴弱小。
首先,刘备从一开始就是三人之中最为弱小的,没有一块根据地,只能颠沛流离。后来再诸葛亮的帮助下,占据荆州四郡,后来慢慢发展才有了更大的土地面积,也有了更多的人口,拥有跟曹魏和东吴一较高下的能力。
然而,关羽大意失荆州后,刘备的地盘不仅缩小了,人口也减少了很多。而且蜀地的地势使得粮食种植没有那么有优势。粮食和人口是战争的两大重要要素,然而论资源显然不及东吴的富庶,论兵力也不及曹魏的人口众多。可以说一开始蜀汉就是处于弱势状态的。
到了后来,蜀汉出现的一个较为明显的问题就是人才的缺失。诸葛亮有大才,五虎将是厉害,蒋琬、费祎也是贤臣,然而而当老的那一批臣子一个个相继逝去的时候,居然后继无人。文武方面都没有出现特别厉害的人物,就连刘备的儿子刘禅也没有什么政治才能。
也正是因为这样,诸葛亮才会六出祁山讨伐曹魏。因为他知道一旦自己也去世,就真的没有一点机会能够恢复汉室了。但是这又面临另外一个问题,蜀汉原本国力就不强,这样一来更加消耗国力。而诸葛亮去世后,蜀汉的经济萧条,兵家不足,粮草也不足。
而司马懿掌握魏国的大权后,最先消灭蜀汉,也正是因为它的综合实力比较弱。诸葛亮去世后,蜀汉内部的矛盾开始凸显出来。再加上刘禅比较昏庸,听信宦官的话,不理朝政,忠臣得不到重用,蜀汉的灭亡几乎是可以预见的。

为什么是魏蜀吴三国中最先灭亡的?

8. 为什么三国蜀国会最终灭亡?和吴国也打不过魏国?

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首先,蜀国与吴国都偏安一隅,无论是从人口数量、还是马匹、还是粮草方面都无法与魏国抗衡。
2、其次,诸葛亮其实早就看出来了这一点,所以在三顾茅庐时就说了“待天下有变才可以出兵”,这说明诸葛亮看问题很透彻,也对蜀地的实力心知肚明。
3、再次,蜀国与吴国都位置偏僻,不要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四川和江南的人口,在三国时期江南和四川都是人口稀少之地,中原占据了十分之六七的人口,而且中原历来就是人才的集中地,而蜀国和吴国属于偏远地区。
4、综上所述,战争其实是一个国家与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较量,所以蜀国和吴国的失败也就是必然的了。

扩展资料:
1、三国时期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
2、三国时期也是在中国历史上最为出名的一个时期,在这个时期涌现出了无数英雄人物,也留下了无数了故事。三国的历史甚至于传到国外,并被外国人民津津乐道。
3、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次年刘备在成都延续汉朝,史称蜀汉。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成立。
4、此后的数十年内,蜀汉诸葛亮、姜维多次率军北伐曹魏,但始终未能改变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后期的实权渐渐被司马懿掌控。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两年后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公元280年,西晋灭东吴,统一中国,至此三国时期结束,进入晋朝时期。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