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改革开放后有什么变化?

2024-05-13

1. 深圳改革开放后有什么变化?


深圳改革开放后有什么变化?

2. 深圳在改革开放前后有什么变化

我87年来到深圳不用说改革开放前后,就是87年到现在都变化太大了,那时候深圳给我的感觉就是到处都是红土,四处都在盖楼,感觉国贸就是最高的了,上海宾馆就是深圳的尽头,公共汽车上都没有什么人,路上的人就更少了,只有到了东门才有很多的人,到处小商小饭,原来电子科技大厦对面那里都是卖旧衣服裤子的,走在街上到处都是卖手表的,电子表,秒表。现在真的是没有办法想象!!!!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衣食住行真是今非昔比。现在人们不但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在生活方式、消费观念、思维方式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笔者信手列举出以下有趣的变化,从中可见一斑。当然生活五彩缤纷,变化远不止这几个镜头,相信每个人都能列出一大串。 

住房装修像宾馆。有的装修一套住房要花上好几万元甚至更多,比三星级宾馆还要豪华。 

三人两个卫生间。以前整座楼才一个公用厕所,早上起来排队倒马桶是城市一道风景。现在家家有卫生间还不满足,有的还在主人卧室里再装修一个卫生间。 

一家两台大彩电。有的一家还不止两台,免得一家人争频道。 

家中有了电影院。功能齐全的“家庭影院”已进入不少家庭,起码也有VCD机。 

出门跟着轮子转。以车代步Ô绯上质担�簧偃思一褂涤辛怂郊页怠? 

电话装在兜里边。移动电话已不是“大款”身份的象征,连收破烂的蹬三轮车的也有手机,而且款式越来越小巧玲珑,不必专门提个“大哥大”包,只要装在衣服兜里即可。 

衣着越来越大胆。现在无论男女老少,什么样的奇装异服都敢穿着“招摇过市”。 

奶奶也把婚纱穿。年轻人结婚进影楼、拍婚纱照已屡见不鲜,连“金婚”、“银婚”的老太太也浓妆艳抹补拍婚纱照。 

客人来了不做饭。以前家庭主妇最头疼的是家里来客,要买洗烧,忙活大半天还怕招待不周。现在招待客人往往是上饭店,差的也上“大排档”。在家也可以,只需一个电话,热菜便会送上门。 

除夕围炉上酒店。千百年来除夕之夜都是回家吃团圆饭,如今除夕之夜各大酒家爆满,还要提前订桌呢。 

退休大妈会“操盘”。退休老人炒股票的不在少数,有的还成了高手老手,讲起来一套一套的。当然实践中也是“被套”的占多。 

男女征婚“网”上见。传统的“媒婆”已失业,婚姻介绍所应运而生,报刊上征婚启事铺天盖地,近来干脆在电视上、互联网上“推销”自己。 婚前先把“合同”签。现在的年轻人又浪漫又实在,既有鲜花、美酒、烛光晚餐,又有AA制甚至“财产公证”等等,以防日后不测。 

买车买房敢贷款。超前消费就是超前享受,容易被年轻人接受,所以贷款买房买车行情看涨。 

大学毕业自己干。以前上了大学就是国家干部,就有了终身的“铁饭碗”。时代在发展,人们的就业观念也在改变,现在有的大学生毕业后连单位都不找,干脆自己当起“小老板”。 

休闲花钱买流汗。各种健身器材进入家庭,花钱买流汗方兴未艾,双休日各运动场馆挤满了人,不少人还买了“月票”。 

高雅音乐露天演。被称为“阳春白雪”的高雅音乐开始走进普通市民中,近年厦门等城市每周都举办高雅音乐露天演奏会。 

走出国门看新鲜。节假日外出旅游成为时尚,很多人还开始到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开洋荤。 

老头老太舞翩跹。当年最反对男男女女搂搂抱抱的老人,现在舞跳得最欢,天一亮就花枝招展到公园扭起来了。 

男人也进美容院。连男人都讲究起化妆美容来了,女人就不必说了

3. 深圳改革开放后的变化

中国的改革走的是一条渐进式道路,很多改革项目需要先在局部地区进行试验,取得经验之后再进行推广。深圳承担了改革“试验场”这一历史重任,在近20年的改革历程中,既创造了一系列的成功经验,也有一些教训和不足。这些经验、教训对全国来讲,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它为全国的改革提供了启迪,作出了示范。 25年前,深圳还只是一个人口3万人的海边鱼村,但是今天,它已经发展成为国内生产总值超过2800亿元,排名全国第四,人口超过700万元的现代化大都市。经济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当时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的日本和亚洲“四小龙”。 深圳速度一直是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写照。到2003年,深圳的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达到2860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3887元,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5000元,两项指标位居全国各大城市排名榜首位。  目前,深圳已在加拿大、巴西、南非、新加坡、和波兰建立了5家海外贸易中心。连续9年出口总额居全国内地大中城市首位。据不完全统计,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商来深圳投资,累计实际利用外资300亿美元。世界500强企业在深圳落户的已有80多家。沃尔玛、麦当劳、松下等都争相在深圳设立采购中心。 在深圳的发展战略中,“港口经济”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关键词。2003年,全市港区的集装箱吞吐量达760.68万标箱,一举成为全球第六大集装箱干线港。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超过1000万标准箱居全国第一位,世界第四位。  深圳改革的基本经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实践,敢闯敢试敢探索。邓小平同志指出: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在改革方面一条非常重要的经验,就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发扬敢闯敢试敢探索的精神,坚持以“三个有利于”作为判断各项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深圳对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是充分发扬敢闯精神的一个典型范例。特区创办初期,借鉴香港的经验,在人们还不能接受社会主义国家土地也有价格和地租的情况下,大胆提出了国有土地使用费的概念,向外商收取土地使用费。1987年又以公开拍卖、招标和协议出让三种方式,进行了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和有偿转让的改革试验。  (二)排除各种干扰,始终不渝地坚持市场取向的改革。深圳在改革之初,就遇到了选择什么改革目标模式的问题。这个问题的实质,就是如何认识与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深圳从经济结构以外资和外向型为主的实际出发,充分运用中央赋予的改革试验权,一开始就确立了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模式。在十几年的改革过程中,深圳虽然遇到过各种各样的干扰和困难,但始终坚持了改革的市场取向没有动摇。  (三)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大胆地、成功地利用了资本主义经济中有效的管理经验。深圳在改革过程中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成功地把社会主义公有制和资本主义私有制中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合理部分有机地结合起来。例如,在企业制度改革方面,深圳大胆进行股份制改造,试行员工持股制度,使国有企业初步具备了比较灵活的运行机制;在市场体系建设方面,先后建立了资本市场、证券市场、房地产市场、劳动力市场等等。通过借鉴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经济体制和机制,增强了深圳经济体制的活力,促进了深圳的经济发展。  (四)把香港作为改革开放的参照系,大胆借鉴香港的先进经验。深圳在改革过程中,高度重视学习香港发展市场经济的经验和做法,并大胆吸收和借鉴,从而解决了改革中碰到的许多难题。如引进建筑工程招标、实行土地批租等具体做法,促进了建筑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形成;引进国际通行的会计制度和国民经济核算制度,加强特区的立法,规范了市场行为,改善了政府对经济的管理,等等。  (五)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以发展为中心,以改革促发展,以稳定保证改革和发展。深圳从解决土地使用、投资体制、企业发展、劳动力、价格等方面的矛盾和问题入手,进行大胆的改革探索,既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又加快了市场经济新体制的建立。深圳较早地进行了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建立了失业保险,实施了“再就业工程”,并实行了常住人口按比例就业制度,从而较好地解决了下岗员工的安置问题,保证了国有企业改革的顺利进行。  (六)利用好中央赋予深圳的改革试验权,积极争取中央有关部门的支持,大胆先行先试。深圳在全国率先放开物价,第一次试验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试办国内第一家外汇调剂中心;较早地在企业中打破干部和工人的身份界限,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实行工资制度改革,并对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在国内最早建立证券市场和期货市场,并对金融体制进行一系列改革,等等。由于深圳改革具有超前性,在改革过程中,也经常遇到与国家有关部门的现行规定相矛盾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深圳的态度不是回避矛盾,而是积极地作工作,争取国家有关部门的理解和支持,以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  (七)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改革积极性和创造性,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支持和推动改革。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极大的改革积极性和创造性。深圳市委、市政府作为改革的组织者和推动者,十分注意尊重和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改革积极性和创造性,及时总结基层和群众创造的改革经验,将其上升为政府决策进行推广。每当一项改革措施出台时,市政府都向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宣传、教育,以取得群众的理解、支持和参与。这样,在深圳形成了政府、企业、群众一起改革的合力,上下结合共同推进改革。  (八)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改革,用改革统揽全局;注意搞好改革规划,使改革协调配套,整体推进。深圳市历届党政主要领导都强调“改革是特区的生命线”,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深圳注意做到:制定好改革总体规划和年度规划;注意抓好配套改革;注意抓好试点。深圳的改革实践对我国改革的全局产生了重大影响:深圳的改革探索和成功经验,由局部向全国推广;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深圳能够在实践中先行一步,对全国起示范作用;深圳在改革实践中积累的经验教训,降低了全国的改革成本;最后,在全国的改革遇到困难时,深圳的改革突破对推动全国的改革起着推动作用

深圳改革开放后的变化

4. 深圳在改革开放前后有什么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衣食住行真是今非昔比。现在人们不但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在生活方式、消费观念、思维方式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笔者信手列举出以下有趣的变化,从中可见一斑。当然生活五彩缤纷,变化远不止这几个镜头,相信每个人都能列出一大串。 

住房装修像宾馆。有的装修一套住房要花上好几万元甚至更多,比三星级宾馆还要豪华。 

三人两个卫生间。以前整座楼才一个公用厕所,早上起来排队倒马桶是城市一道风景。现在家家有卫生间还不满足,有的还在主人卧室里再装修一个卫生间。 

一家两台大彩电。有的一家还不止两台,免得一家人争频道。 

家中有了电影院。功能齐全的“家庭影院”已进入不少家庭,起码也有VCD机。 

出门跟着轮子转。以车代步Ô绯上质担?簧偃思一褂涤辛怂郊页怠? 

电话装在兜里边。移动电话已不是“大款”身份的象征,连收破烂的蹬三轮车的也有手机,而且款式越来越小巧玲珑,不必专门提个“大哥大”包,只要装在衣服兜里即可。 

衣着越来越大胆。现在无论男女老少,什么样的奇装异服都敢穿着“招摇过市”。 

奶奶也把婚纱穿。年轻人结婚进影楼、拍婚纱照已屡见不鲜,连“金婚”、“银婚”的老太太也浓妆艳抹补拍婚纱照。 

客人来了不做饭。以前家庭主妇最头疼的是家里来客,要买洗烧,忙活大半天还怕招待不周。现在招待客人往往是上饭店,差的也上“大排档”。在家也可以,只需一个电话,热菜便会送上门。 

除夕围炉上酒店。千百年来除夕之夜都是回家吃团圆饭,如今除夕之夜各大酒家爆满,还要提前订桌呢。 

退休大妈会“操盘”。退休老人炒股票的不在少数,有的还成了高手老手,讲起来一套一套的。当然实践中也是“被套”的占多。 

男女征婚“网”上见。传统的“媒婆”已失业,婚姻介绍所应运而生,报刊上征婚启事铺天盖地,近来干脆在电视上、互联网上“推销”自己。 婚前先把“合同”签。现在的年轻人又浪漫又实在,既有鲜花、美酒、烛光晚餐,又有AA制甚至“财产公证”等等,以防日后不测。 

买车买房敢贷款。超前消费就是超前享受,容易被年轻人接受,所以贷款买房买车行情看涨。 

大学毕业自己干。以前上了大学就是国家干部,就有了终身的“铁饭碗”。时代在发展,人们的就业观念也在改变,现在有的大学生毕业后连单位都不找,干脆自己当起“小老板”。 

休闲花钱买流汗。各种健身器材进入家庭,花钱买流汗方兴未艾,双休日各运动场馆挤满了人,不少人还买了“月票”。 

高雅音乐露天演。被称为“阳春白雪”的高雅音乐开始走进普通市民中,近年厦门等城市每周都举办高雅音乐露天演奏会。 

走出国门看新鲜。节假日外出旅游成为时尚,很多人还开始到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开洋荤。 

老头老太舞翩跹。当年最反对男男女女搂搂抱抱的老人,现在舞跳得最欢,天一亮就花枝招展到公园扭起来了。 

男人也进美容院。连男人都讲究起化妆美容来了,女人就不必说了

5. 深圳改革开放的变化

深圳充满改革和创新的激情,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锋城市。在短短的27年里,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城市,人均GDP位居中国第一,创造了世界城市化、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奇迹。 
过去深圳只有三件宝:苍蝇、蚊子、沙井蚝;十室九空人离去,村里只剩老和小。”这首民谣,是对改革开放前的深圳的真实写照。当时,深圳没有大学,没有自己的报纸、广播和电视,仅有的文化设施是一个新华书店和一家五十年代盖的剧院。 
改革开放前的深圳还只是一个鲜为人知的小渔村;上世纪70年代初期温州人 还不得不在它乡偷偷摸摸做小工匠。 
改革开放前的深圳农村人可谓穷得叮当响,他们为了挣得一口饱饭吃,穿越层层铁丝网,泅渡到资本主义地界上去打工,据一位姓潘的先生回忆说,当时只有18000人的沙井镇,逃港就达10000人,蛇口海岸线上每天可见数百具尸首。就是因为穷,老一辈农村人在逃到香港后,拼命工作、赚钱。有个叫陈生的本地人,逃到香港后在一家建筑工地打工,由于没有户口,他只能白天在山上睡觉,晚上才去工地上干活,干了两三年,总算有了七万元的收入,他回到沙井镇开了一家杂货铺。 
今天的深圳,拥有430多万人口,综合经济实力进入中国大陆城市的前4名,人均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居首位,已初步成为一个经济繁荣、法制健全、环境优美、生态优良、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城市。深圳的崛起,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现实历史性变革和取得伟大成就的精彩缩影与生动反映,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中国在新时期紧跟世界文明进步潮流、大步发展的进程。其中深圳金融仍将充分发挥经济特区的新时期“带头”作用,在金融体制、机制、组织结构、技术和产品创新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保持在规范化、市场化、国际化方面的全国领先地位,使深圳金融成为全国最有创新能力、市场化水准最高、开放度最大市场。

深圳改革开放的变化

6. 深圳市是从什么时候改革开放的?

1979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广东省委、福建省委关于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的报告,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试办特区。
8月13日,国务院颁发《关于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增加外汇收入若干问题的规定》,主要内容是扩大地方和企业的外贸权限,鼓励增加出口,办好出口特区。1980年5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广东、福建两省会议纪要》,定名为“经济特区”。

扩展资料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方针、总政策,是强国之路,是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改革,即对内改革,就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自觉地调整和改革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之间不相适应的方面和环节。
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更好地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开放,即对外开放,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符合当今时代的特征和世界发展的大势,是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改革开放

7. 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开放的历程

1、1978-1985年,初创奠基和改革开放局部推进阶段。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试办特区。
2、1986-1992年,经济转型发展和改革开放全面推进阶。1986年开始,深圳特区进入一个探索在计划经济体制之外发展外向型经济和全面进行市场取向经济改革的新阶段。深圳经济开始起飞,以年均30%左右的速度增长,1987年突破50亿元,1989年突破100亿元。
3、1993-2002年,增创新优势与跨越式发展阶段。深圳经济特区也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由过去主要依赖中央赋予经济特区的优惠政策,转变为主要依靠提高素质,增创新优势。
4、2003年-至今,深化改革开放和全面发展阶段。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思想,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

扩展资料
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开放的背景:
中国从1956年选择走上社会主义道路,1956年党的八大对于如何以苏联为鉴,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出了很好的思路。但是,由于“左”倾错误的影响,从1957年开始,我们用小平同志的话来说,就是开始了‘长达二十年左的错误’。
1978年7月6日至9月9日,国务院召开务虚会。会议开了两个月零3天,提出的新办法、新路子,集中起来,就是一条:改革开放。这次务虚会,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前,中央决策层唯一一次用如此长的时间集中地、大规模地深入研究改革开放的会议,对改革开放决策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深圳经济特区

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开放的历程

8. 深圳改革开放是哪年?

深圳改革开放是1978年。
深圳改革开放30年就是指深圳市改革开放了30年。1978年,深圳与珠海、汕头、厦门一起设立为经济特区(十一届三中全会)。
众所周知,深圳是我国最早成立的经济特区之一。特区成立以来,深圳各个方面都赢得了远近闻名的伟大成就,它创造了世界城市化和现代化史上最罕见奇迹。

从GDP不到3亿元的边陲小县城,到如今一跃而为GDP接近3万亿的国际大都市;从改革开放与创新的“探路者”,到新时代的“示范区”,经历四十年披荆斩棘、蓬勃发展的深圳特区,是中国改革开放与创新之路上的耀眼标注,也以最具说服力的实践,证明着中国勇于改革开放与创新的巨大成功。
回眸深圳特区的四十年发展历程,无数故事和口号,都已经凝结为关于改革开放与创新的国民记忆。诸如“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敢为天下先”等口号,是当年改革突破的重要理念支撑,在今天看来也依然有着别样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