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款App被通报,它们都违反了哪些法律规定?

2024-05-24

1. 84款App被通报,它们都违反了哪些法律规定?

    有的APP是为了服务大众,确实也给人带来了很大方便,可有的APP真的就特别让人讨厌,现在有84款APP都被通报了,这些软件都涉嫌侵害用户权益。不管是日常工具的,还是一些生活服务类,这些APP本身就是已经被第三方检测机构关注了,可是这些APP并没有进行整改,因此才会给予通报。

    侵犯用户权益的行为是这些APP的通病,这些APP都存在违规的收集用户的个人信息,或者说是一直在频繁的索取权限,并且还一直让用户们去使用推送的功能,想要用这种方式去强迫用户们。

     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这些APP这种侵害用户权益的行为已经是触犯了网络法律,想必大家都有过这种经验,当下载了一个APP之后,一直都会显示索取手机上各种各样的权限,可是有些权限跟咱们使用这个APP根本是毫无关系的,但是用户没有允许这个权限的话,就会导致APP无法使用,这就变成了是强制性。
     特别是针对一些老年人们来说,下载了一个APP,可能都会牵连出很多个APP,甚至是个人的信息都被收集了,像那些推送的软件经常都会显示出来,老年人们根本就无法防备,最终导致个人信息丢失,或者说手机变得越来越卡,甚至是会上当受骗。

   针对这些一直都不整改落实工作的APP,工信部也将会根据法规进行处罚,这也算是间接性的稳固了诱惑我们的心,毕竟谁都不想自己的信息权益被APP这样强制的收集。被通报的这些APP已经涉及了非常多个领域,包括水果,生鲜办公软件或者是一些教育的 APP都是涉嫌违规收集个人信息,作为软件的使用者,大家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信息。

84款App被通报,它们都违反了哪些法律规定?

2. 105款App被通报,这些APP涉嫌哪些违规问题?

  这些软件主要涉及了收集了与服务无关的个人信息、没有公开收集信息使用规则、没有按规定提供用户更改和删除个人信息功能、未经用户同意私自收取用户隐私信息。
  有哪些软件被通报?  从通报的名单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软件都是我们常用的。短视频软件类包括抖音、快手、抖音极速版、快手极速版、茄子、爱秀等。浏览器内包括360浏览器,vivo浏览器、百度浏览器、搜狗搜索等。求职招聘类包括智联招聘、前程无忧,猎聘、招财猫直聘、口袋兼职等。目前要求这些软件在15天之内完成整改,如不按要求调整将依法处置。
  这些软件中有哪些是我经常用到的?  短视频里面快手和抖音我都经常使用,因为极速版短视频可以赚金币,但提现的时候需要实名认证,所以相信大部分人都绑定了自己身份证。目前自己会使用360浏览器,这款浏览器除了广告多之外体验感还好。
招聘类APP我使用过智联、前程无忧,我感觉招聘的APP确实有泄露隐私的嫌疑,因为我每次在其他软件找工作时,智联招聘就会给我发邮件推荐工作,我比较疑惑这些软件是怎么知道我的QQ邮箱的。这些大众软件确实可以给大家解决问题,但希望解决问题的时候,也不要给用户制造问题。
  我的隐私有没有被泄露?  我觉得我的隐私确实被泄露了,因为我每个月都能够接到骚扰电话,这些人不知道通过什么途径知道我的手机号码。还有一次自己的QQ号莫名被别人盗取,对方还在QQ里面向我朋友借钱,幸好我朋友比较机智并没有借钱给对方。其实任何一次隐私泄露都是自己无意中操作的,平时使用任意软件都要注意个人隐私问题。

3. 38款App违规被通报是什么情况

 38款App违规被通报是什么情况
                      38款App违规被通报是什么情况,正如工信部通报中透露,这并非针对违规APP的第一次通报,此前已经有多次针对不同问题进行的通报。38款App违规被通报是什么情况。
    38款App违规被通报是什么情况1    11月3日,工信部发布了一则通报,内容是关于APP超范围索取权限、过度收集用户个人信息等问题“回头看”的。通报显示,QQ音乐、小红书、豆瓣等38款APP违规。
    通报称,近期,针对用户反映强烈的APP超范围、高频次索取权限,非服务场景所必需收集用户个人信息,欺骗误导用户下载等违规行为进行了检查,共发现38款APP(详见附件)存在问题。
    “上述APP应在11月9日前完成整改,逾期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我部将依法依规进行处置并予以行政处罚。”工信部在通报中称。
    
    
    
    工信部表示,今年以来,我部持续加大对APP侵害用户权益的整治力度,先后三次组织对重点问题开展“回头看”。前期,重拳整治了APP违规调用通信录、位置信息以及弹窗信息骚扰用户等问题。
    名单显示,此次被通报的38款APP,除了QQ音乐、小红书、豆瓣等在列外,还有58同城、货拉拉、探探、爱回收、作业帮等,涉及的平台类型非常多。主要涉及问题为超范围收集用户个人信息;APP强制、频繁、过度索取权限;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等等。
    正如工信部通报中透露,这并非针对违规APP的第一次通报,此前已经有多次针对不同问题进行的通报。
    更早一点,今年1月22日,工信部通报了今年首批(总第十批)157款侵害用户权益行为APP,大部分APP所涉问题为超范围收集用户个人信息;APP强制、频繁、过度索取权限;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等等。限期在1月29日前完成整改落实工作。
    今年6月8日,工信部在关于侵害用户权益行为的APP通报中披露,83款APP存在问题,限期6月16日前完成整改落实工作。
    今年8月18日,工信部发布了关于APP违规调用通信录、位置信息以及开屏弹窗骚扰用户等问题“回头看”的通报,列出43款APP存在问题,限期8月25日前完成整改。
    38款App违规被通报是什么情况2    身处移动互联网时代,如今个人的信息已经非常的“不值钱”,基本各大平台都掌握有每个用户的核心资料,甚至比本人都更了解自己,这就引发了一系列的信息安全事件。
    近两年,有关部门也了解到并重视起相关的'监管,并且在今年持续加大了对App侵害用户权益的整治力度,先后三次组织对重点问题开展“回头看”。
    据工信部最新通报,前期,重拳整治了App违规调用通信录、位置信息以及弹窗信息骚扰用户等问题。近期,针对用户反映强烈的APP超范围、高频次索取权限,非服务场景所必需收集用户个人信息,欺骗误导用户下载等违规行为进行了检查,共发现38款APP存在问题。
    
    根据通报的名单显示,此次违规App包括腾讯旗下的腾讯新闻、全民K歌极速版、QQ音乐等,还包括知名App小红书、探探、作业帮、豆瓣、货拉拉等,几乎覆盖到了每个人的手机中。
    工信部强调,此轮通报的App应在11月9日前完成整改,逾期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工信部将依法依规进行处置并予以行政处罚。

38款App违规被通报是什么情况

4. 38款App违规被通报具体情况

 38款App违规被通报具体情况
                      38款App违规被通报具体情况,随着数据内涵的扩大,人脸信息、健康信息、金融账户、行踪轨迹等也越来越多被收集,这些信息因与隐私密切相关,38款App违规被通报具体情况。
    38款App违规被通报具体情况1    据工信部微信公众号消息,工信部发布了关于APP超范围索取权限、过度收集用户个人信息等问题“回头看”的通报。38款违规APP被通报,涉及超范围索取权限、过度收集用户个人信息等问题。
    
    
     软件在后台调用权限是正常需求吗? 
    奇安盘古隐私安全业务负责人赵帅表示,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操作系统的权限设计是为了让App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行为受到限制,让用户能够主动去控制App能否采集特定类型的个人信息,如通讯录、地理位置等。后台调用权限的行为在特定场景下是合理的,比如我们用手机导航的场景,虽然切换到后台,但我们仍在使用这个App;也有一些场景是非必要的,比如我们将App切换到后台,暂时不用这个App提供服务,那么这种情况下的后台调用权限可能就已经超出正常需求的范围。
    民间互联网安全组织网络尖刀创始人曲子龙认为,从技术角度来讲,调用次数其实并不能直接说明问题,还是以它的应用场景实际做了什么才能确认是否合规。
    38款App违规被通报具体情况2    安装手电筒程序,要提供地理位置信息;下载文字编辑APP,需获取通讯录权限;走进售楼处,在毫不知情时,人脸信息可能被记录……大数据时代,人们享受着数据带来的便利,也被一些过度收集个人信息的行为所困扰。
    不久前,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以下简称“个人信息保护法”),并将于11月1日正式实施。
    
     难以拒绝的“同意” 
     不授权就无法使用,权限与APP功能需求并不匹配 
    在调查了数十万款APP后,中国人民大学一个团队研究发现,APP的各类权限有30多个,但很多权限跟APP实现功能的需求并不匹配。
    APP要求这么多权限有何用?如果仔细查看用户隐私协议条款,几乎无一例外提及,将对收集的部分信息进行商业利用,例如推送个性化的信息、广告等,这也是个人信息潜在的商业价值。
    担心信息被违规使用,在安装一些APP时,北京市朝阳区的王先生曾想拒绝某些授权,可他发现,不同意授权,就无法使用。“一旦授权,我的个人信息去了哪儿?”王先生很困惑。同时,权限申请的文字大多冗长复杂。曾有人统计,APP通行的隐私条款内容大多在1万字以上。阅读等待时间过后,许多人来不及细看,就会直接点“同意”。
    一位开发者表示,获取权限后,后台甚至能够判断数据背后的人做什么工作、常去哪里。保护虚拟空间数据化的'“我们”,通常依靠收集方自律。然而,倘若某些企业安全“防护墙”不结实,就可能造成信息泄露。更大的风险是,一些数据收集方甚至会做起数据交换的“生意”,几经转手,数据可能被非法利用。
    
    近些年,有媒体曝出在网络平台明码标价贩卖个人信息的事件。比如,一则17万条“人脸数据”被公开售卖的新闻,就曾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利用信息分析个人特征,为用户精准画像,有利于提升消费体验,但也会产生“大数据杀熟”等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复旦大学一项关于网约车的研究发现,某一品牌手机用户更容易被舒适型车辆司机接单,这一比例远高于其他品牌手机用户。也有网友反映,同一时段与朋友在网上浏览同样品牌的相同商品,价格存在不小的差异。
    此外,随着数据内涵的扩大,人脸信息、健康信息、金融账户、行踪轨迹等也越来越多被收集,这些信息因与隐私密切相关,比较敏感。专家表示,收集、处理敏感个人信息的规范应当更加严格。

5. 哪38款App违规被通报

 哪38款App违规被通报
                      哪38款App违规被通报,截至2020年底,中国网民规模为9.89亿人。数据成为数字经济的重要驱动力。不过,保护个人信息与数字经济发展并不对立。哪38款App违规被通报。
    哪38款App违规被通报1    据工信部微信公众号消息,工信部发布了关于APP超范围索取权限、过度收集用户个人信息等问题“回头看”的通报。38款违规APP被通报,涉及超范围索取权限、过度收集用户个人信息等问题。
    
    
     软件收集用户隐私权限的边界在哪? 
    关于App手机用户数据,赵帅表示,从技术角度上看应分为几种不同的情况:包括系统权限保护的个人信息,如通讯录、录音、定位等;未受用户权限保护的个人信息,如用户主动录入的身份证号码、病历、婚姻状况等;用户在使用App过程中产生的一些使用偏好信息,这些可能由App主动记录产生,如喜欢听的歌曲、经常去的餐馆等。
    对于系统权限保护的个人信息,软件应充分明示并征得用户同意后,才能调用这些权限获取个人信息,并应确保获取的范围、频率、方式符合最小必要的原则。对于用户主动录入的信息,应当充分说明录入的合理性及可能造成的影响,给予用户选择是否录入的权利。对于软件使用过程中收集的数据,应该做到明确告知用户,并说明后续的用处。
    哪38款App违规被通报2    安装手电筒程序,要提供地理位置信息;下载文字编辑APP,需获取通讯录权限;走进售楼处,在毫不知情时,人脸信息可能被记录……大数据时代,人们享受着数据带来的便利,也被一些过度收集个人信息的行为所困扰。
    不久前,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以下简称“个人信息保护法”),并将于11月1日正式实施。
    
     保护利用的平衡 
     保护个人信息与数字经济发展并不对立 
    保护个人信息,现实监管的难点还在于,如何找到数据保护和合理利用之间的.平衡点。
    截至2020年底,中国网民规模为9.89亿人。庞大的网民数量是发展数字经济的基石,数据成为数字经济的重要驱动力。不过,保护个人信息与数字经济发展并不对立。专家认为,关键在于以保护个人权益和促进信息合理流通为准绳,找到信息利用和安全的平衡点。
    在数字经济领域,我国的一些方面走在世界前列,也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正视个人信息保护的多元化诉求,找到解好隐私难题的最大公约数,我们尝试探索一条与数字时代相适应的数据隐私保护路径。”曹嘉说。
    
    个人信息保护是系统工程。过去,保护个人信息的规则制度散见于许多单行法律中。在现有法律基础上,个人信息保护法进一步细化、完善个人信息保护应遵循的原则和个人信息处理规则,明确个人信息处理活动中的权利义务边界,健全个人信息保护工作体制机制。专家表示,维护、保障好合法权益,有利于人民群众在数字经济发展中享受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安全专家提醒,当前,APP的功能设计复杂,用户也养成了使用习惯,即便界定了应用的基本功能和收集的必要个人信息范围,实际上仍可能出现采集、使用的数据超出规定范围的情况。
    针对现实中信息倒卖、违背承诺等违法行为,丁晓东认为,有必要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形成法律震慑效应。

哪38款App违规被通报

6. 14款APP违法违规,哪些是我们经常用到的?

这14款APP全都是游戏类的,会经常用到,当然其它软件也有存在违法违规的,游戏软件很多人都有用过,违规是指软件会存在隐私的问题,会泄露你的个人隐私,严重的话会存在安全隐患,会导致你的个人财产遭到损失,轻则就会接到骚扰电话。所以大家要防范以下这些游戏软件。
现在流行的游戏有很多,涉及到违规的游戏软件经常用的有手游《和平精英》,这个游戏属于动作射击类型的。受到很多年轻人的喜爱。但是这个游戏没有向用户明示申请全部隐私权限,涉嫌隐私不合规,除此之外,未提供有效的的更正、删除个人信息及注销用户账号功能,很容易让用户受到威胁。
《开心消消乐》、《宾果消消消》,这两个游戏属于休闲益智的。很适合人们在无聊或者放松的时候去玩,所以有很多用户去下载体验,但是这两个软件同样也存在上面所说的问题,而且在首次运行的时候也没有通过弹窗等明显方式提示用户阅读隐私政策等规则,都是通过软件本身默认的方式而不征求用户的同意,存在更大的威胁。
《汤姆猫跑酷》、《我的安吉拉》、《我的汤姆猫》这些都是很多家长会下载给小孩子玩的。而且这几个软件也同样存在以上说过的违规行为,但是父母很多都不知道就让孩子去玩,孩子也什么都不懂就很容易被孩子操作错误,可能会损失一笔小财富或者个人隐私被泄露,而家长也不能快速地了解到情况,处理得不及时。
《植物大战僵尸2》、《天天飞车》、《贪吃蛇大作战》这些都是比较流行的。但是很多人都只顾着玩游戏,没有去注意软件中存在的违规问题,因而个人隐私泄露出去了也不知道。
在下载软件时,要谨慎下载使用以上违规的应用软件,避免手机、电脑的安全受到威胁。

7. 84款App违法违规收集个人信息被通报,都涉及了哪些平台?

    近期,网信办对公众常用的一些APP进行了调查,并公布了一个名单,指出了涉及非法获取、过度索权等侵害个人信息行为的84款APP。

    这84款APP主要分为安全管理类、网络借贷类。
   其中安全管理类包含了腾讯手机管家、猎豹清理大师及安全卫士、360清理大师(普通和极速版)及手机卫士、绿色清理大师、清理大师-手机管家、百度手机卫士、垃圾清理大师、存储空间清理、鲁大师、一键清理加速、极速清理、钱盾、乐安全、雷电清理。极速清理管家轻量版、极速清理助手、安全理清专家、易清理、清理管家、91清理大师、超级清理卫士,手机一键清理、WIFI安全卫士、清理者、优优清理、深清理内存加速、清理神器。
   安全管理类共36款APP基本都涉及未经用户允许,私自收集和使用个人信息。其中360、百度、腾讯、猎豹、鲁大师等都是耳熟能详的APP。
   网络借贷类同样也是,而网络借贷类的APP包括有360借条、平安好贷、51公积金借款、分期乐、还呗、安逸花、借点钱、平安消费金融、你我贷借款、钱站、容易借款、借钱花吧、小赢卡贷贷款、榕树贷款、微贷钱包、信而富、百花宝、花借、万达普惠、平安贷款、滴滴金融等等48款借贷类APP。
   其中同样是有许多令人熟悉的名字。
   随着互联网渗透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开始层出不穷,近些年国家也越发重视,但是也大多以事后清查惩戒为主。工信部早前就公布过《信息通信网络和信息安全规划》,近几年对于侵害网络信息安全的行为也开始大力整治。国家之前就强调过,“网络和信息安全牵涉到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是我们面临的新的综合性挑战。”

   但是可以看到,这些违法的APP中背后不乏有大厂,这更是反映了背后的重大问题和黑色产业链。但是既然已经开始惩治,就说明有希望,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作为普通用户,也并不想无意识地变成可以买卖的“信息资源”和“数字劳工”。

    虽然个人的力量很少,但是也不要放弃。此次网信办的清查就是在群众反映下促成的,我们如果觉得不适,就要学会表达。

84款App违法违规收集个人信息被通报,都涉及了哪些平台?

8. 38款App违规被通报具体名单

 38款App违规被通报具体名单
                      38款App违规被通报具体名单,近年来,我国在规范个人信息收集使用上做了一系列积极探索,现实中,保护个人信息可能比想象中复杂。38款App违规被通报具体名单。
    38款App违规被通报具体名单1    信部通报38款违规APP 腾讯新闻、QQ音乐、小红书等在列
    新京报快讯 据工信部微信公众号消息,工信部发布了关于APP超范围索取权限、过度收集用户个人信息等问题“回头看”的通报。38款违规APP被通报,涉及超范围索取权限、过度收集用户个人信息等问题。通报全文如下:
    
    
    用户信息被收集有哪些风险?
    曲子龙说,隐私泄露之后被精准推送广告并不是最大的风险,不良企业会通过大数据杀熟,甚至不法软件装入手机后获取通讯录及相册权限,经过分析提取用于实现“个人身份信息盗用”、“定向网络诈骗”等用途。建议用户不要轻易让第三方软件获取通讯录及相册权限,相册中也尽量不要存放身份证、银行卡等包含敏感信息的照片内容。
    曲子龙认为,必要权限按照行业区分,法律上国家已经规定得很明确了,大部分产生争议的是一些个性化的内容,比如支付宝是一个支付软件,但是里面加了小程序后就变成了“公众应用平台”,属性发生变化获取的权限也自然跟着发生变化,最好的方式是应用内的第三方服务如果仅是偶尔使用的应用,都采用二次授权,并且即用即授权原则,如果长期使用的应用则制定权限开关,用户随时可以手动关闭停止授权,可能会是一个较好的解决方案。
    38款App违规被通报具体名单2     收集个人信息,应当限于实现处理目的的最小范围 
    “为了提高体验,完善产品,一些APP必然要求获得权限,用数据来服务消费者。”安全专家、绿盟科技集团副总裁曹嘉说,由于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往往比较复杂,数据收集、使用范围的边界并不清晰。
    围绕规范个人信息处理活动、保障个人信息权益,个人信息保护法构建了“告知—同意”的个人信息处理规则。
    专家表示,个人信息保护法明确,处理个人信息应当具有明确、合理的目的,并应当与处理目的直接相关,采取对个人权益影响最小的方式。收集个人信息,应当限于实现处理目的的最小范围。
    同时,对于人们反映强烈的一揽子授权、强制同意等问题,个人信息保护法特别要求,个人信息处理者在处理敏感个人信息、向他人提供或公开个人信息、跨境转移个人信息等环节应取得个人的单独同意,明确个人信息处理者不得过度收集个人信息,不得以个人不同意为由拒绝提供产品或者服务,并赋予个人撤回同意的权利,在个人撤回同意后,个人信息处理者应当停止处理或及时删除其个人信息。
    
    近年来,我国在规范个人信息收集使用上做了一系列积极探索。针对公众反映突出的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2019年开始,中央网信办联合工信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持续开展了专项治理行动。统筹制定APP个人信息保护系列规范,先后发布了《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行为认定方法》《常见类型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必要个人信息范围规定》,明确个人信息收集、存储、使用、共享、转让、公开披露等行为规范,界定了6类31种个人信息收集使用违法违规情形,明确了39类常见类型APP的必要个人信息范围。比如,地图导航类应用,必要个人信息包括位置信息、出发地、到达地。超出部分则属于违法违规范围。
    针对“大数据杀熟”,个人信息保护法明确规定:个人信息处理者利用个人信息进行自动化决策,应当保证决策的透明度和结果公平、公正,不得对个人在交易价格等交易条件上实行不合理的`差别待遇。
    个人信息保护法将生物识别、特定身份、医疗健康、金融账户、行踪轨迹等信息列为敏感个人信息。该法要求,只有在具有特定的目的和充分的必要性,并采取严格保护措施的情形下,方可处理敏感个人信息,同时应事前进行影响评估,并向个人告知处理的必要性以及对个人权益的影响。
    
    为保护未成年人的个人信息权益和身心健康,个人信息保护法特别将不满14周岁未成年人的个人信息确定为敏感个人信息予以严格保护。获取这类信息应当取得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同意,并应当对此制定专门的个人信息处理规则。
    现实中,保护个人信息可能比想象中复杂。“个人信息与非个人信息的界限并非如想象的那样清晰。收集行为是否合法等,也就不那么容易判断。”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丁晓东说。
    比如,个性化推荐、用户画像等收集的数据属于个人信息吗?通常,企业在收集了用户浏览网页、搜索记录等信息后,会将此类信息做匿名化处理。丁晓东表示,这些匿名化处理后的信息,是否属于个人信息,是否纳入个人信息的范畴来管理,学界尚无定论。此外,个人信息的范围因时代而改变,针对不同的个人信息的类型,应该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