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传承中华文明,营造美德家庭

2024-05-13

1. 征文传承中华文明,营造美德家庭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东方文化美德几千年长盛不衰,文化是
民族的生命,文化与民族共生共存,只有民族文化的复兴,才有完整意义上的民族伟大复兴.道德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灵魂,也是民族的价值观,更是一
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传统社会的美德教育往往最初从亲缘关系开始,靠的是世世代代传承下来.幼儿从小就感受到亲情的薰陶: 
中华传统美德,是世代相传并不断调整和更新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风俗习惯;她既有强烈的历史遗传性,又有鲜活的现实变异性;她作为文化的基因,在每个中国人的血液中流淌;她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每个中国人和自己的后代. 
一个民族特有的民族精神,既是对民族传统的继承,又要不断适应时代的需要,使历史与现实相联,使民族精神真正体现传统精神和时代精神.

征文传承中华文明,营造美德家庭

2. 传承中华文明,营造美德家庭。家长写的征文,1500字,急急急!!!

  为了使家庭伦理道德的灌输能够取得应有的效果,传统家训在家庭道德的教育方法、途径上也都提出了一些很有价值、很有特色的见解,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家庭德教措施。
  一是注重家风的熏陶。家风,又叫门风,是一个家庭在世代生息、繁衍过程中形成的较为稳定的生活作风、传统习惯、道德面貌。纯朴、正派的家风对于子弟、家人良好道德品行尤其是家庭道德观念的形成和巩固有着重要的影响。陆游在《示子孙》诗中教育子孙耕读并重时,谈到了家风对这一规范的作用。诗中写道:“为贫出仕退为农,二百年来世世同。富贵苟求终近祸,汝曹切勿坠家风。”上文提及的留有《郑氏规范》的浙江浦东郑氏家族,据史料记载,从北宋建炎(1127)初年开始就累世同居,同灶而食,人口最多时达三千,其中一支维持了十九世,跨越宋、元、明三代,凡三百余年。郑家以孝义名重浙东,被誉为“浙东第一家”,明建文帝曾御书“孝义家”赐之。这个大家族之所以能“九世同居”,举家和睦相处,恪守封建家庭伦理,不能说不依赖于长期形成的纯朴家风。正是这种家风的熏陶,使家庭道德对家庭成员产生了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制约作用。
  二是注重规范、准则的可操作性,易使它们变为家庭成员的具体行动指南。由于家训是“教家立范”,供家人、子弟学习、执行的,因此传统家训对家人、子弟的教诫既有理论的说服,更有实际的操作指导。宋代及宋代以后的家训中尤其如此。如赵鼎的《家训笔录》共31项,其基本内容是讲严谨治家的,条款非常具体,象谈到家庭成员口粮的分配时规定“五岁以上,给三之一;十岁以上,给半;十五岁以上,全给。”还指出家长要持心公平,子女婚嫁资送要有统一的定数。这种具体的规定,减少了矛盾,保证了家人之间的和睦相处。袁采的《袁氏世范》分为“睦亲”、“处己”、“治家”三卷,每一卷的论述都极为详尽。如“睦亲”卷就认真分析了父子、兄弟、夫妻、子侄、妯娌不和的原因、弊害,详细叙述了正确调整家庭成员关系的途径、方法。
  三是实行奖惩结合、情法并用。传统家训在论及治家教子时有不少都强调了这一方法。认为“立家之道”,应刚柔相济,恩威并施。《郑氏规范》规定从四十岁以上的家族成员中选出一名为人正派、可以服众的人作为“监视”,监视负责掌《劝惩簿》,记录每个家庭成员的是非功过。同时,制两块木牌,一块刻上“劝”字,用于记录好事;一块刻上“过”字,用于记录坏事。牌子挂在墙上,“三日方收,以示赏罚。”包拯立的家训中强调后世子孙若有贪脏枉法者死了以后也不能葬于祖先坟地。《庞氏家训》说“子孙有故违家训,会众拘至祠堂,告于祖宗,重加责治,谕其省改。”宋代以来的家训中几乎都列有惩罚、体罚的条规,不少还把家训与家规、家法、族规结合起来。如清代麻城(今湖北麻城市)鲍氏家族订立的《鲍氏户规》对违背家庭伦理的子弟乃至家长都要给以杖责或鞭笞。其中规定不养父母者杖一百;“妇女肆行无忌而乱骂人者及无故骂人者,笞四十”等等。由于宗法社会中封建统治阶级的支持,家规、族法不仅具有道德的劝喻性,而且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这在某种程度上也使家庭道德的教育和实施能够取得更为显著的成效。
  四是注重榜样的示范、激励作用。榜样人物的事迹典范,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能使人产生“见贤思齐,见不贤自内省”的道德情感,从而自觉地将自己的行为与榜样相对照,变成趋善避恶、择善而从的道德行为。传统家训的作者们都很注意这一点。早在被历代学者推为“家训之祖”的《颜氏家训》中,颜子推就在对子孙晓喻勖勉的理论阐述的同时,列举了许多正反两方面的事例,以加深他们对家庭道德准则的理解和实践。司马光的《家范》在全面论述封建家庭伦理关系、道德规范的过程中,不惜篇幅节录了不少儒家经典中的治家、修身格言,并大量采辑了“自卿士以至匹夫”的“家行隆美可为人法者”的典型事迹,以供子弟、家人学习、效法。《袁氏世范》、仁孝文皇后《内训》、王刘氏《女范捷录》、康熙皇帝的《庭训格言》等也都很注意引用榜样、先贤的格言警语、传说故事教诲家人。
  五是家庭伦理教化具体方法、形式上的多样性。为了使家庭伦理道德的教育能受到较好的效果,家训作者们结合实际提出了不少具体的方式方法。除上文述及的奖惩结合、榜样示范外,还有这样一些:(1)召开家庭会议“德业相劝,过失相规”。《庞氏家训》规定,每月的初十、二十五两天(“遇大寒暑、大风雨则暂免”)的日暮时分,合家老小,不论尊长卑幼,都来聚会。开会时大家各人讲述自己半个月来的经历见闻,“或善恶之当鉴戒,或勤惰之当劝免,或义所当为,或事所当己者,彼此据己见次第言之。各倾耳而听,就事反观,勉加点检,此即德业相劝,过失相规之意。”这篇家训还规定,家庭聚会由大家轮流主持,不拘形式,“为便于聚谈为贵”。凡无故不到会者,则是“自暴自弃之人”。这种家庭会议类似于今天的民主生活会制度,它对于强化家庭成员的道德观念,教育激励家庭成员抑恶扬善,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的确不失为一种好方法。(2)填写“功过格”, 以“日日知非,日日改过”。袁黄在《训子言》中介绍了自己用填写“功过格”的方法加强道德修养的方法,其具体做法是:将“功格”和“过格”各分为五十条,每一条都标有应得或应扣“分数”,如“收养一无依”“准五十功”;“遇一病告救不救”“准五过”等等。“每晚于本日格下明注功过”,一月一累计,看善多恶多。(3)刻石立铭,时时对照检查。如吕坤《孝睦房训辞》将他为家人制定的居家做人的简明道德准则刻在“戒石”上,要他们“朝夕诵思”。左宗棠在给儿子孝威的信中要儿子将他信中关于读书、做人等的训示贴在墙上,“日看一遍”,检查反思。此外,家训中还有念先人遗训,抄摘家训语录,背家训歌诀、箴言等方式方法。

3. 弘扬中华美德,传承良好家风。征文1000字左右 。急用!

中华名族自古以来都是一个讲究品德教育、个人修养的名族,一种执着的追求,一次慰藉人心的宽容微笑都能融汇成美德赞颂曲上,一个个动人心弦的音符。
千百年来的文明礼仪之风传承至今,因此我国向来就有“文明古国”之称。一个素质高、有教养的现代文明人,必须有良好的礼仪文明。文明礼仪处处可见,这些利益就常常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小事中,但往往被我们所忽略。
其实,文明礼仪是从日生活中的小事表现出来的。下课时主动向老师问好;进老师办公室前先敲门;坐公交车时主动给老人让座;不乱扔垃圾……
文明礼仪是自身的修养,它就如同一棵小树,只要你注重它,从点点滴滴的事去表现它,它就会在你的心中扎根,成长。虽微不足道,但却是我们每个人都不能缺少的。
公共文明是社会意识的集中体现,但是,公共文明是建立在我们每个人的道德修养之上,所以,个人文明才是根本。鲁迅曾说过:“中国欲存争于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举。”所以首先要完善个人修养,人的文明修养斌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后天不断完善的。
文明美德就如一泓清泉可以为我们滋润心灵,给予我们心灵的慰藉。
前进的路已经为我们铺好,下一步,就是要我们顽强的走下去,事在人为,我们首先就是要具备中学生的美德,具备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没有美德的人,不算高尚,别让陋习沾染如花的青春,更别让陋习陪伴你度过最美好的人生!让我们的校园从此绽放美丽,让我们的社会迸发出文明的火花,让我们抱文明,和美德手拉手,结伴同行!
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一颗世界最璀璨的东方之珠——她高昂着胸脯,像一位巨人一样屹立在的世界东方,是那样的坚定、那样的自豪。回想这五千年以来——那段可歌可泣的血色历史,真是百感交集。从誉有“开元盛世”之美称的唐朝,到“弘治盛世”、开放的元朝,那曾是多么的辉煌——可因为慈禧的不肯变法,令康熙、乾隆创下的强盛国力付之一炬……多少仁人志士为了国家的兴亡而抛头颅、洒热血,多少名人志士为了国家的崛起而倾尽所有!
正是他们无悔、无私的付出,新中国才可以迎来一次又一次的辉煌!五千年来,祖国历尽风风雨雨,正是这群满腔热血、顶天立地的好男儿、女豪杰的浴血奋战才得以今天繁荣昌盛的中国!
1949年,在毛主席带领下中国人民获得了民族的解放,伴随着雄壮的国歌和天安门广场上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站在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下的每个中华儿女,无不热血沸腾、壮志激昂。耻辱和不幸已经成为过去,中华民族迎来了新的辉煌。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国历史开创了新的纪元。
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祖国的大地上绽开了一朵美丽的蘑菇云!这个巨大的工程仅用了四年多的时间就完成了,真是不可思议!再加上那艰苦的环境,更是让世界人民感到震撼!
正当中华民族在黑暗中不断摸索发展前进方向的时候,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邓小平为中国指明了道路。第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吹遍了祖国大地,也吹进了每一个中国人民的心中。在“改革开放”思想的指导下,中国人民群情激昂,纷纷出谋划策寻求最适合中国的发展道路,并互相借鉴,共同进步,全国上下一心,勇往直前,于是,中国这片广阔的土地上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楼宇大厦拔地而起,代替了柴棚草屋,柏油马路代替了羊肠小道;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向小康水平迈进……
60年的沧桑巨变,60年的光辉历程,让所有中华儿女看

弘扬中华美德,传承良好家风。征文1000字左右 。急用!

4. 急需 关于传承中华美德,争做文明人的作文,800字左右,谢谢各位啦

古人描绘的美好生活,龙凤成祥,仙鹤长鸣,神鹿奔跃,日月轮回,世代不息。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东方文化美德几千年长盛不衰,文化是民族的生命,文化与民族共生共存,只有民族文化的复兴,才有完整意义上的民族伟大复兴。道德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灵魂,也是民族的价值观,更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传统社会的美德教育往往最初从亲缘关系开始,靠的是世世代代传承下来。幼儿从小就感受到亲情的薰陶: 
中华传统美德,是世代相传并不断调整和更新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风俗习惯;她既有强烈的历史遗传性,又有鲜活的现实变异性;她作为文化的基因,在每个中国人的血液中流淌;她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每个中国人和自己的后代。 

一个民族特有的民族精神,既是对民族传统的继承,又要不断适应时代的需要,使历史与现实相联,使民族精神真正体现传统精神和时代精神。 

民族精神“重在弘扬”、“重在培 育”,但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过程中尤其要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继承是前提,创新才是根本,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永恒动力。作为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仅有历史的传承是远远不够的。惟有创新,才能发展;惟有创新,才能不朽。历史没有止步,创新就不应该停止,民族精神也就不会终结。中华民族精神是与时俱进的精神,是历史性和时代性的统一,继承与创新的统一。它始终是发展的、前进的。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每一个重要历史关头,都会孕育出新的民族精神。无论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还是建设和改革年代形成的“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等等,都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精神的延续与升华,是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的时代创造。 

正是这种闪烁着时代光辉的民族精神,造就了一大批具有先进思想并顽强奋斗精神的杰出人物:林则徐、谭嗣同、瞿秋白、方志敏、鲁迅、雷锋、王进喜、焦裕禄、孔繁森,他们为振兴中华上下求索、矢志不渝,推动了历史发展和民族进步,深刻地改变着时代的面貌,他们高扬着鲜明的时代精神,挺起了坚强的民族脊梁。这就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力量。 

汉唐气象,时代华章。与中华民族迈向现代化的雄健步伐相伴,一种昂扬向上、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正在神州大地激越弘扬。 

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民族精神教育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肖金镇米王小学魏雪桂 

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在他们身上有没有优秀的民族精神,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千秋大业的大事。因此,我们一定要切实加强对青少年学生民族精神的教育,努力把其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 

要加强对青少年学生成长和发展规律的研究,结合青少年的学习、社会参与、休闲娱乐、课外活动等多层次需求,提供具体有形的服务,通过各种生动活泼的教育方式,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心、宽容心、诚信之心以及理解、同情、正义、责任、参与、奉献、仁爱、尚义、敬业等公共精神和公共美德。同时,还要注意从小培美学生勇于担当责任的意识,友爱互助的团结意识和坚毅自信的强势人格。要教育青少年学生善于面对困难和危难,在困难和危难面前,要不仅不怕,还要能从内心激发一种力量去战胜困难和危难。这就不仅要培养青少年学生的浩然之气,还要培养其处变不惊,知难而上的坚强品格。 

一部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正是一部浩气长存正气磅礴的绚丽诗史,在这个历史长河中,不断有正气人物,正气故事出现。在我们宏伟壮阔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英雄人物、英雄事迹也是层出不穷的,在他们的身上真正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美德和社会公德,也张扬着浩然的民族正气和民族精神,这些是我们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公民道德和民族精神教育的生动教材。因此,我们要善于运用历史上的正气人物、正气故事来教育青少年学生。特别是要善于运用我们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代培养起来的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抗洪精神、抗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来教育青少年学生。这些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培养出来的符合时代特征的民族精神,我们应该将其归纳整理,写入教材,对青少年学生进行长期不懈的教育,只有不断弘扬和培育符合时代特征的民族精神,并用它来哺育下一代,我们的民族振兴才会有希望。 

祖国大厦的擎天柱农行吉林省珲春市支行张世军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无论身在故土还是异国他乡,每当听到这雄壮激昂、催人奋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时刻,深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骄傲,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便会油然而升,不知有多少人为此而流下激动的热泪。就像看到“神州五号”飞向太空,看到香港、澳门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看到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中国女排二十年后重新登上奥运冠军领奖台时一样,心朝澎湃,热血沸腾,泪水再也无法忍住。这仅仅是平凡的泪花吗?不!她是一种化身,一种超越时间、空间的精神力量的化身,她有一个崇高而伟大、流芳百世传颂万年的名字——中华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不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它所折射出的底蕴和更深一层的内涵则是纯真的爱国主义精神。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灿烂文明的国家,我们伟大的民族是一个不屈不挠、历经磨难而自强不息的民族。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不甘忍受耻辱,前赴后继,用血肉长城驱逐了侵略者,谱写了一曲曲悲壮的战歌。今天,热爱祖国、报效祖国,把祖国建设得繁荣富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每个中国人的崇高理想,是爱国主义的本质所在。中华民族精神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社会发展时期、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具体内容。在我国历史上,中华民族精神从来就是动员和激励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每一个真正的炎黄子孙所应有的骨气和胆识,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 

人民对自己祖国的感情时刻蕴含在心底,如同与父母家人的感情一样,永远割不断。这种真挚的感情使多少海外游子常常心怀一腔乡愁,盼望落叶归根;这种感情又使多少身在祖国的人们,深感热土难离。一代伟人邓小平对祖国怀有一腔朴素而深厚的感情,他一生“三落三起”,在蒙受冤屈时,从不怨天尤人、心灰意冷,而是沉着坚韧,对祖国和人民无限忠诚和热爱。他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此乃炎黄子孙之铁骨柔肠! 

爱国是中国人发自心底的激情,又是心中坚定的信念,这种信念植根于我们中华民族的那种不甘耻辱、不屈不挠、自强不息、奋发图强的精神。“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革命烈士夏明翰面对敌人的屠刀视死如归。是无数夏明翰式的共产党员用血肉之躯把我们多难的民族拖出了地狱;无数优秀中华学子,身在异国他乡刻苦钻研,为国争气,学成之后不为国外荣华富贵所动,毅然回国投身祖国的建设事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在少年时就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并与同代人相约“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于世界之时!”这是何等远大的志向、何等坚定的信念啊!……是的,无论何时何地在中华儿女心中价值的天平上,祖国永远是最重的砝码。如今,在中华民族精神的滋养下,爱国的激情、爱国的信念发芽、长大,并结出累累硕果。事实说明,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一部爱国主义的历史、一部民族自强不息的历史,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永远伴随着我们远行。 

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是中华子孙的美德,爱国更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一种生动的诠释。而中华民族精神则是中国革命胜利和建设的精神动力,是光照千秋的高尚情操,是伟大的中华之魂。 

从无私奉献做起江苏油田二厂施朝阳 

奉献作为一种真诚自愿的付出行为,是一种纯洁高尚的精神境界。奉献精神是全社会大力弘扬的时代精神。奉献精神是永恒的,没有奉献,就没有人类社会的今天。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奉献精神的民族。“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一千古流传的名句,是奉献精神的生动写照。奉献既是一种高尚的情操,也是一种平凡的精神,既表现在国家和人民需要的关键时刻,也渗透在人们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之中。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一定要倡导奉献精神,这样才能弘扬美德,使人充实,使人高尚。作为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和一名普通的石油工人,我认为,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要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无私奉献做起。 

无私奉献应当成为每一名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永恒追求,共产党员的先锋队性质决定党员是一块特殊的材料,弘扬奉献精神,共产党员既要平时看得出来,更要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平时看得出来,就是要做到既身置群众之中,又走在群众之前;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就是要求每个共产党员在事关国家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关键时刻,勇于挺身而出。在1998年那场特大洪灾中,许多党员站在抗洪第一线,带领群众用血肉之躯筑成了钢铁大堤。在抗击非典斗争中,冲在最前面、站在最险处的,是共产党员,成为抗击非典的中流砥柱,用实际行动书写着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关键时刻站得出来,有赖于平时看得出来,又是对平时看得出来的检验。这就要求每个党员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不仅要身先士卒,而且要持之以恒,不懈奋斗,真正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一名党员干部,要保持先进性,光自己扛着“旗”跑,只满足于自身先进不行,还要把身边的群众带动起来一道前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弘扬无私奉献也是同样的道理。自己做到了无私奉献还不够,要用自己的先锋模范作用,把方方面面的力量都动员起来,在全社会形成奉献为荣的风尚,我们党的事业就会无往而不胜。发动群众、教育群众、组织群众是我党的光荣传统,同时要更好地把每个党员带动群众的责任感激发出来,实现由个体先进向群体先进的跨越,切实做到自己的事踏实干,别人的事争着干,份外的事乐着干。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以礼仪之邦、文明古国而著称于世。在中华民族传统思想文化和道德的宝库中,有许多我们应该而且必须继承的有价值的精神文化成果和需弘扬的传统美德。它们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整体道德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着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凝聚力和内聚力。

    有一位"母亲"比母亲更母亲,那便是我们的祖国--中国。她,在漫长的岁月里,孕育了长青的山川,长碧的江水,也培育出千千万万的孩子--中国人。
    作为一个中国人,可堪自豪的事物实在太多了。我们勤俭而诚恳,友善而勇敢..... 这是叫亿万炎黄子孙倍感骄傲的传统美德。

     "勤",是中国传统美德中最闻名于世的。中国人以农立,"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农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长年累月辛勤地劳动,以汗水换来硕硕丰成,造福子孙后代;同时也因为"勤",加上极富锲而不舍的研究精神,中国人创造了四大发明、圆周率、浑天仪、《本草纲目》等等智慧结晶,在人类历史上写下了极其光辉的篇章。

     我们中华民族在自己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中国人是勇敢的,有傲气的。南宋名将岳飞以精忠报国的信念,燃起了他那不屈不挠的强烈爱国心志,为国家,为民族抛头颅,洒热血,奋勇抗敌,保卫河山;民族英雄文天祥,少有大志,终不肯向元人投降,最后从容就义。他曾说过:"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何等壮烈感人的豪语!他们的忠义能与日月争光,在民族史册上,烙下了不朽的印迹!

      中国人爱国,对自己的国家有着非笔墨可形容的深感情。爱国诗人陆游在遗作《示儿》中写道:"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他对死亡泰然处之,临终时还念挂着国家民族的安危,是多么可敬可佩啊!北宋著名文学家及政治家范仲淹,忧国忧民,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充分反映出他"以天下为己任""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高贵情操。翻开中国历史,这样为国家、社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物比比皆是,林则徐、孙中山、周恩来等等,真是数之不尽的爱国志士。


     孝道也是中国传统美德中的代表,它根植在人心。古诗里的人物花木兰更是家喻户晓,她为免老父再受征战沙场的痛苦,决心女扮男装代父从军,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孝女。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中华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铸造了我们的灵魂,成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精神源泉。它积淀了悠久的道德文化遗产,它蕴涵着丰富的人类道德精华,它体现了人类对理想人格和真善美的追求,它昭示着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生生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一个国家必须要有自己的国魂,一个民族必须要有自己的精神,才能把全民族的智慧集中起来,形成无比强大的精神力量和物质财富。中华民族几千年延续下来的爱国、气节,奋发、立志,改革、创新,勤学、好问 ,勤俭、廉正,敬长、知礼等传统美德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国魂和精神。

     而现今的社会是什么样呢?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渐疏离,变得淡薄、冷漠,这些奠基在利益上的人际关系,缺乏彼此的互谅关怀,完全没有温情可言;而家庭不和、子女忤逆引发的伦常悲剧,差不多每天都可在报纸上读到,在新闻报导中儿女一朝飞黄腾达后,便对父母置之不理,任由父母风餐露宿的事已屡见不鲜;人们的浮夸作风,自以为是、吊儿郎当的处世态度随处可见......

    当你向老师、长辈和客人彬彬有礼地问好的时候;当你向有困难的同学伸出援助之手的时候;当你学会向父母表达自己的一份孝心的时候;当你学会珍惜每一粒粮食的时候;当你学会"宽于待人,严于律己"的时候;当你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的时候;当你志存高远而又脚踏实地的时候……你所做的一切,不都是在承继和弘扬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吗!
     让我们为拥有这样一座美丽的精神家园而自豪,让我们的心灵永远在这里栖息、成长,让我们的生命焕发美德和精神的光彩,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文明、高雅、有气度、有风范!

5. 求一篇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作文,500字左右。

阳春三月,春风和煦,万木吐绿,百花盛开,一切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这个季节的我们,也特别的活泼好动。然而,我们在活泼好动之余,有没有考虑过这么一个问题:今天,我们的言谈举止,文明了吗?礼貌了吗?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文明礼仪之邦,讲文明,懂礼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我们这个美丽的校园里,文明礼貌也无处不在,它像绵绵细雨,滋润着大地,像阵阵微风,吹进人们的心田。同学们之间互相帮助,互相理解,团结友爱,尊敬师长,文明之花常开放在我们美丽的校园。但是在我们的校园中还存在着许多不文明现象。
  譬如,我们总能看到一些与我们美丽校园极不和谐的白色垃圾,总能听到一些不堪入耳的脏话,总能目睹到同学之间不该发生的指责与大骂的“唇枪舌战”。有的同学甚至在公共场所随地吐痰,给我们生活的空间埋下一颗颗地雷,有的同学甚至不注意爱护公共财物,在白色的墙壁上乱涂乱画,在崭新的课桌上刻字留念,殊不知留下的却是臭名和唾骂,还有的还对“请爱护花草”的警告语视若无睹,为了少走几步路,随意践踏草坪,竟深深踩出一条路来,正像鲁迅先生说的那样,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作为一名中学生,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我们的使命。如果我们每个同学都能见到老师问声好,见到同学打招呼,同学之间和睦相处,事事讲文明,时时讲礼貌,那我们便能生活在一个非常美好的世界中,别人也会因为我们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作为一名中学生,爱护校园,美化环境,同时也是我们的另一个使命。当你扔出手中的垃圾时,请你多走几步,把它放入垃圾箱;当你看到地上飘着纸片时,请你弯下腰,把它捡起来;当你随地吐痰时,请你为他人想想,别人会因为我而生病的。如果我们每一位同学都能这样做,这样想,那么,我们的校园一定会更加美好。
  原我们所有的同学都能与文明同行,与礼貌同在,让文明礼貌永远伴随着我们。文明礼貌之月并不只是三月,我们应该事事讲文明,时时讲礼貌。从自己做起,从眼下做起,把文明礼貌当作我们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同学们,行动起来吧,从此刻出发,做一个文明好少年。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让文明礼貌之花开遍我们美丽的校园,也让文明礼貌之花盛开在我们每一个同学的心中!

求一篇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作文,500字左右。

6.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作文500字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源远流长着传统美德,深植于民族意识、民族性格和民族气慨之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怀,“出污泥而不染”的高风亮节,以俭为本,以节理事的质朴之风,“己知不欲,勿施于人”的修身品行,历久弥新、世代相传。这些历史积淀下来的民族道德的根脉,博大精深,丰富多彩,我们必须发扬光大。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华夏之地,历来崇尚公而忘家,精忠报国,无数仁人志士以天下为己任,以报国为追求,在民族危亡之际,总是挺身而出,“我以我血荐轩辕”。大禹治水十三年,一心为民解灾难;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戚继光“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林则徐“荀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避避趋之”。这种关心国家命运,心系民族危亡的可贵品质,有口皆碑,流芳百世。  威武不屈,贫贱不移。炎黄子孙,重气节。讲立身,脊梁直,骨头硬,浩然正气之士灿若群星,他们立身做人光明磊落,对国家民族忠心耿耿。战国时的屈原、汉代的苏武、宋朝的文天被祥等,生活富裕时不骄奢淫逸,生活贫寒时不动摇志向,强暴面前不屈膝变节,留下了“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的民族风骨,为历代人民所敬仰。  吃苦耐劳,艰苦奋斗。中华民族的生存环境一直是严酷的。祖先们不屈不挠,艰辛创业,用勤劳的汗水,改造山河,建设家园,发展文明,铸就了不向困难低头、舍得吃苦耐劳的民族传统。“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的开拓精神,“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砥砺之志,千年来一直为人们所赞美、崇尚和仿效。  诚实守信,言行一致。我国劳动人民历来崇尚忠诚老实,言行一致,实事求是。凡事恪守信约,履行诺言,说到做到,言而有信,以至今天人们仍以“诚实贵如珠宝,守信乃人民之珍”,“言必信,行必果”等谚语、格言,当作处世、修身的根本。  勤学求索,自强不息。世代流传的头悬梁,锥刺股,“三更灯火五更鸡”的苦读故事,张衡艰辛创制地动仪,祖冲之倾注毕生心血计算圆周率,司马迁发愤 60 年著《史记》,不都是我国人民勤奋学习,刻苦攻关,坚忍不拔精神的体现吗?  力戒靡奢,克勤克俭。中华民族倡导清廉节俭,千百年来一直以俭为本,以朴为荣,“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十分珍惜劳动成果。“俭以养德,奢必丧志”被人们奉为生活的宝鉴。  孝敬父母,尊老爱幼。从孔子提倡“孝”开始,对父母尊重、赡养,被视为做人的起码道德;不孝,被认为是大逆不道。由孝敬父母进而推广到全社会的尊老爱幼,童叟无欺,敬老尊贤,成为衡量社会风气的重要标志。  谦和礼让,严己宽人。“满招损,谦受益”,先人后己,和睦邻里,宽厚待人,一直是我国人民在相互交往时所遵循的准则,为华夏神州赢得了“礼仪之邦”的美誉。廉颇与蔺相如将相和好,共同为国效力的故事,就是着眼大局,胸襟博大,不纠缠个人恩怨得失的典范。  助人为乐,先人后己。从古到今,中华民族一向把慷慨解襄,救人之危、解人之难当着自己的最大快乐。友人、邻里、同事之间友好相处,彼此关之,相互照顾,亲密和谐。“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处世哲学,历来受到人们的唾弃。  尚德重义,厚德载物。古人强调立身做人“品德为先”、“道义为上”,认为美好的品德能够容纳天地万物,信奉“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君子之交淡如水”。这种传统美德,造就了无数公而忘私、舍生取义、人格高贵的优秀人物,培育了纯朴、忠厚的民族性格。  朋友们,让我们都来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吧!

7. 传承中华文化,践行传统美德征文500字

当时间的沙漏漏下最后一粒沙粒,金子的本色才会如此灿烂;当贝壳的泪痕划过最后一瞬,珍珠的色彩也会如此耀眼.当六年的养分在体内积累,毛竹的生机也会如此蓬勃.
正是由于历史的洗礼,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最终诞生了华夏女儿的独一无二的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人的使命.材料中所说的那个歌星的经历,正是由于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观念的更新形成的.

传承中华文化,践行传统美德征文500字

8.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作文500字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源远流长着传统美德,深植于民族意识、民族性格和民族气慨之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怀,“出污泥而不染”的高风亮节,以俭为本,以节理事的质朴之风,“己知不欲,勿施于人”的修身品行,历久弥新、世代相传.这些历史积淀下来的民族道德的根脉,博大精深,丰富多彩,我们必须发扬光大.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华夏之地,历来崇尚公而忘家,精忠报国,无数仁人志士以天下为己任,以报国为追求,在民族危亡之际,总是挺身而出,“我以我血荐轩辕”.大禹治水十三年,一心为民解灾难;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戚继光“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林则徐“荀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避避趋之”.这种关心国家命运,心系民族危亡的可贵品质,有口皆碑,流芳百世.威武不屈,贫贱不移.炎黄子孙,重气节.讲立身,脊梁直,骨头硬,浩然正气之士灿若群星,他们立身做人光明磊落,对国家民族忠心耿耿.战国时的屈原、汉代的苏武、宋朝的文天被祥等,生活富裕时不骄奢淫逸,生活贫寒时不动摇志向,强暴面前不屈膝变节,留下了“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的民族风骨,为历代人民所敬仰.吃苦耐劳,艰苦奋斗.中华民族的生存环境一直是严酷的.祖先们不屈不挠,艰辛创业,用勤劳的汗水,改造山河,建设家园,发展文明,铸就了不向困难低头、舍得吃苦耐劳的民族传统.“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的开拓精神,“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砥砺之志,千年来一直为人们所赞美、崇尚和仿效.诚实守信,言行一致.我国劳动人民历来崇尚忠诚老实,言行一致,实事求是.凡事恪守信约,履行诺言,说到做到,言而有信,以至今天人们仍以“诚实贵如珠宝,守信乃人民之珍”,“言必信,行必果”等谚语、格言,当作处世、修身的根本.勤学求索,自强不息.世代流传的头悬梁,锥刺股,“三更灯火五更鸡”的苦读故事,张衡艰辛创制地动仪,祖冲之倾注毕生心血计算圆周率,司马迁发愤 60 年著《史记》,不都是我国人民勤奋学习,刻苦攻关,坚忍不拔精神的体现吗?力戒靡奢,克勤克俭.中华民族倡导清廉节俭,千百年来一直以俭为本,以朴为荣,“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十分珍惜劳动成果.“俭以养德,奢必丧志”被人们奉为生活的宝鉴.孝敬父母,尊老爱幼.从孔子提倡“孝”开始,对父母尊重、赡养,被视为做人的起码道德;不孝,被认为是大逆不道.由孝敬父母进而推广到全社会的尊老爱幼,童叟无欺,敬老尊贤,成为衡量社会风气的重要标志.谦和礼让,严己宽人.“满招损,谦受益”,先人后己,和睦邻里,宽厚待人,一直是我国人民在相互交往时所遵循的准则,为华夏神州赢得了“礼仪之邦”的美誉.廉颇与蔺相如将相和好,共同为国效力的故事,就是着眼大局,胸襟博大,不纠缠个人恩怨得失的典范.助人为乐,先人后己.从古到今,中华民族一向把慷慨解襄,救人之危、解人之难当着自己的最大快乐.友人、邻里、同事之间友好相处,彼此关之,相互照顾,亲密和谐.“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处世哲学,历来受到人们的唾弃.尚德重义,厚德载物.古人强调立身做人“品德为先”、“道义为上”,认为美好的品德能够容纳天地万物,信奉“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君子之交淡如水”.这种传统美德,造就了无数公而忘私、舍生取义、人格高贵的优秀人物,培育了纯朴、忠厚的民族性格.朋友们,让我们都来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吧!